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白沙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7989
  • 作      者:
    苟小泉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陈白沙哲学研究》围绕白沙哲学的背景、特征和结构的再认识而展开,力争还原一个纯粹的、本来的白沙哲学。陈白沙(献章)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在明代理学潮流中,陈白沙是明代心学这一主流思潮的开启者与发动者,他一反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路径,而从。静中坐养出端倪。成就了“自得之学”。白沙哲学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一代新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白沙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周、邵二子对白沙影响甚巨,远远超过其他哲学家。具体言之,周敦颐的“道”论和主静说是白沙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而邵雍的“先天之学”、“以物观物”及“自然”、“自得”、“常乐’,论则是白沙“自得之学”和“自然”说的主体内容,尤其是邵雍“以物观物’’的方法论,可以说对白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从直接继承的层面讲,白沙与周、邵二子最为接近。
  周敦颐的“道”论,陈白沙基本上是完全继承。白沙专有《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一文发挥周敦颐的思想,文题中的“前辈”就是指周敦颐。周敦颐在《通书》中有言:
  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
  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①这是说,君子若能真正体会到“道”,就能超越富贵,而达到一种持久、高度的精神自由。文中的“道充”,实质上可理解为白沙的“自得”,也可以理解为“充心”之意。上文指出,白沙“道”论的实质在于,由宇宙论过渡到心性之学,即白沙的“道”论,最终归结为人生问题,其要在于淡泊名利,从现实的经验累赘中解脱出来。白沙的这个思想的根芽其实就包含在周敦颐的概括性的描述中,只不过周敦颐言辞简约,仅提供了一种哲学论纲式的框架,而没有进行展开,白沙却继承了周敦颐的思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展开和阐述,从而使之具有更加鲜明和系统的特点。正如黄宗羲所言:
  先生之学,由博而约,由粗入细。②这里所谓的“由博而约”、“由粗人细”,其实就是深化和细化。白沙把周敦颐纲要式的哲学观念进行了细致的体系化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白沙自己的更加细腻、深化的表述。
  儒家“主静”说源于周敦颐,白沙基本上予以继承。这一点也为多数学者所认同。如聂豹曾讲: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陈白沙的生平、为学道路和哲学理论框架
第一节 陈白沙的生平
一、“无负于斯世斯民”
二、“及第何人似献章”
三、“人与乾坤一处归”
第二节 陈白沙的为学道路
一、为学起点:“静中坐养”
二、为学关键:“学贵自得”
三、为学归依:“学宗自然”
第三节 陈白沙的哲学理论框架

第二章 陈白沙的“静坐”说
第一节 白沙哲学中“静坐”的渊源
一、儒家的“静坐”
二、道家的“静坐”
三、佛教的“静坐”
第二节 白沙哲学中“静坐”的内涵与作用
一、“静坐”的内涵
二、“静坐”的作用
(一)“致虚立本”
(二)“主静见大”
(三)“涵养善端”
第三节 白沙“静坐”说的重大意义
一、“为学人手”
二、“养出端倪”
三、“浩然自得”

第三章 陈白沙的“自得之学”
第一节 白沙“自得之学”的内涵与渊源
第二节 实现“自得之学”的路径与方法
一、实现“自得之学”的路径
(一)“自立”
(二)“贵疑”
(三)“觉悟”
二、实现“自得之学”的方法
(一)“独悟道妙”
(二)“以我观书”
(三)“触目会心”
第三节 白沙“自得之学”的意义
一、“圣学心得”
二、“君子得之”
三、“宇宙在我”

第四章 陈白沙“以道为本”、“心具万理”的本体论
第一节 白沙哲学的“道”论
一、“以道为本”
二、“道通于物”
三、“天人一理”
第二节 白沙哲学的“心”论
一、“心为道舍”
二、“心具万理”
三、“心即是天”
第三节 白沙哲学的本体论特征
一、“诗即心法”
二、“万化感应”
三、“虚明静

第五章 陈白沙的“治心”涵养论
第一节 白沙涵养论的目标和要求
一、白沙涵养论的目标
二、白沙涵养论的要求
第二节 白沙涵养论的内容
一、“洗心”
二、“存心”
三、“充心”
第三节 白沙涵养论的途径和方法
一、“不离日用
二、“随处体认
三、“勿忘勿助

第六章 陈白沙的“自然”境界论
第一节 白沙哲学中“自然”的内涵
第二节 白沙哲学对“自然”的规定
一、“悠游自足
二、“生生化化
三、“鸢飞鱼跃
第三节 白沙的“自然真乐”论

第七章 陈白沙哲学的理论渊源、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陈白沙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白沙哲学的直接理论渊源
二、白沙哲学的间接理论渊源
(一)佛教思想渊源
(二)道家思想渊源
三、白沙哲学的理论根源
第二节 陈白沙哲学的历史意义
一、“学道者自新会启之
二、“为名教树无穷风声”
三、“开明儒心学的先河”
第三节 陈白沙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白沙哲学对湛若水的影响
二、白沙哲学对王阳明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和传统的解释
(二)白沙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关系
三、白沙哲学对熊十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