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的哲学:《庄子》文本的另一种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70712
  • 作      者:
    李振纲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解释”作为“解释者”对被解释文本的一种“意义的追寻”,往往受到“解释者”所面向的特定历史前提、文化场景及个体思想立场、情感体验的限制,由此构成解释的“时代主体性”。这里联系与《庄子》文本有关的几篇序言、后记谈谈这一问题。不妨从郭象《庄子注》说起。
  郭象生活在西晋玄学盛行的时代,当时思想界的时代主题是如何调解儒家“名教”与道家“自然”的内在紧张,作为著名的玄学家,郭象《庄子注》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便是把庄子玄学化。
展开
精彩书摘
  重要的是故事所寓寄的思想。鲲为什么要“化”?为什么能够化?鹏为什么能飞九万里?它在天上飞游中看到了什么?前面已说,鲲之所以要“化”,是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处境。按照古代阴阳方位观念,常把北方说成“阴”,把南方说成“阳”。这样我们就不妨说“北冥”象征阴冷沉滞的现实;“南冥”则意象着明朗轻松的理想。试想,一条那么非同寻常的鱼,生活在在那么阴冷沉滞的水中,当然希望改变命运,而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自己,于是鲲化成了鹏。换个角度,如果不是鲲,而是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看到的那条优游自得的鱼,就只能在那条并不开阔的濠河中糊里糊涂地“乐”,就绝对不会想到“化”,也没有能力改变自己。因为它小。鲲想要改变自己,而且能够化而为鹏,真的改变了自己,继之鲲的化身“鹏”又能够从北冥飞到天池,离开那个阴冷沉滞的现实,没有别的因果,就在于鲲鹏之“大”。这正是庄子极力铺陈夸张鲲鹏意象的原因。
  鲲之“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形态,改变了自己的环境,也改变了眼界或境界。在北冥为鲲的时候,它看到的是阴暗,嗅到的是腥臊,感到的是寒冷,触到的是沉滞,这是现实给定的限制。一旦飞到了九万里之上的高空,眼界完全不同了,鹏看到了野马鼓荡云气氤氲,看到了清澈美丽的天池,看到一个“生物以息相吹”全新的生命世界。原来天的颜色并不像地上看到的“苍苍”,对天的辽阔无际,无所至极,也再不会有任何惊诧疑虑。
展开
目录
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代序)
内篇逍遥游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二
内篇养生主第三
内篇人间世第四
内篇德充符第五
内篇大宗师第六
内篇应帝王第七
外篇骈拇第八
外篇马蹄第九
外篇胠箧第十
外篇在宥第十一
外篇天地第十二
外篇天道第十三
外篇天运第十四
外篇刻意第十五
外篇缮性第十六
外篇秋水第十七
外篇至乐第十八
外篇达生第十九
外篇山木第二十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杂篇说剑第三十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附录一  向“道”而思:天放之境中的浪漫高吟
附录二  老子的智慧:法自然与为无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