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故事所寓寄的思想。鲲为什么要“化”?为什么能够化?鹏为什么能飞九万里?它在天上飞游中看到了什么?前面已说,鲲之所以要“化”,是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处境。按照古代阴阳方位观念,常把北方说成“阴”,把南方说成“阳”。这样我们就不妨说“北冥”象征阴冷沉滞的现实;“南冥”则意象着明朗轻松的理想。试想,一条那么非同寻常的鱼,生活在在那么阴冷沉滞的水中,当然希望改变命运,而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自己,于是鲲化成了鹏。换个角度,如果不是鲲,而是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看到的那条优游自得的鱼,就只能在那条并不开阔的濠河中糊里糊涂地“乐”,就绝对不会想到“化”,也没有能力改变自己。因为它小。鲲想要改变自己,而且能够化而为鹏,真的改变了自己,继之鲲的化身“鹏”又能够从北冥飞到天池,离开那个阴冷沉滞的现实,没有别的因果,就在于鲲鹏之“大”。这正是庄子极力铺陈夸张鲲鹏意象的原因。
鲲之“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形态,改变了自己的环境,也改变了眼界或境界。在北冥为鲲的时候,它看到的是阴暗,嗅到的是腥臊,感到的是寒冷,触到的是沉滞,这是现实给定的限制。一旦飞到了九万里之上的高空,眼界完全不同了,鹏看到了野马鼓荡云气氤氲,看到了清澈美丽的天池,看到一个“生物以息相吹”全新的生命世界。原来天的颜色并不像地上看到的“苍苍”,对天的辽阔无际,无所至极,也再不会有任何惊诧疑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