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性本善卷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
夫道,一而已矣。成睨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滕文公上》章一)
滕文公做太子时,有一次要到楚国去,路过宋国时会见了孟子。
孟子给他讲人性本善的道理,每次都要提到尧、舜。
太子从楚国返回,又来见孟子。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
道理就这么一个罢了。齐国勇士成睨对齐景公说:‘尧舜他们,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我敬畏他们什么呢?’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是有作为的人也能像他这样。’曾参的弟子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说这话的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滕国的土地,截长补短,还有将近方圆五十里,仍然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上说:‘如果药力不能使病人晕眩欲睡,那病是治不好的。”’
【曾国藩心得】
《集注》云:“孟子之言性善,始见于此,而详具于《告子》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
国藩谨按:朱子编次《要略》一书,于每卷之首章,必有数语。发明大指。今其说不可得闻,然如此章《集注》之说,则《要略》之所以托始于此者,亦差可窥寻矣。
【今译】
朱熹的《孟子集注》中说:“孟子阐发‘性善’,最初见于此处。而详细完备于《告子》篇。不过如果能够认真思索,触类旁通,那么《孟子》七篇之中,说的无非这个道理。”
国藩谨按:朱熹先生编辑整理《孟子要略》一书,在每卷的第一章,都有几句按语,阐发指明整卷的要点。现在这些按语已经遗佚不可得闻,不过根据《孟子集注》对本章的解说,《孟子要略》原先在本篇第一章中所要指明的道理,也大致可以管窥一斑,寻绎其大意。
展开
——梁启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拉,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你们如能详读曾公,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