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314385
  • 作      者:
    陈清华著
  • 出 版 社 :
    崇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清华,网名西门杏庵。现供职于海南某媒体,系评论版编辑、评论员。先后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兼职授课。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客席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海南分会会员,专栏作家,南方百家讲坛:主讲人,南海网特约评论员。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数百万字见诸报刊。主要著作有《和谐读墨子》,《金瓶梅典评》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真正算起来,孔子进入官场当官的时间不过区区四年多,据说是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被逐下台。四年多的官场经历,很快过去,此后,无论他怎么折腾,就是没有人再想起用他。五十多岁的他,无奈之中,忧郁地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这一游说,就是14年!整整14年啊,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走,自我推销,嘴唇都快磨破了,就是没有一位君主肯让他当官。14年中,像丧家狗一样,挨饿,生病,甚至被追杀,险些丧命。一直到68岁,孔子无奈之下回到鲁国,也不见鲁国的国君起用他。他再也没有参与政治的机会,空有一腔热情,更与何人说?孔子的一生,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活得并不幸福。
    孔子死后,其命运真是一波三折,一个皇帝一种待遇,每个皇帝给他的待遇都不同。活着时,曾“惶惶如丧家之犬”,断食绝粮;死后,一再成为红人,一红再红。每个时期孔子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都不一样。从西汉到清末,他甚至得到了仅次于皇帝的地位,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展开
精彩书评
    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宋·朱熹
    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孔子其人
    一、从孔子到孟子
    一位坐着牛车的老人,带着他的教科书,正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拿起《论语》时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读《论语》,无论从做人、处世还是做学问,都有很大的启发,但就我个人来说,让我感悟最多的就是“教化”的作用太大了。
    孔子带着当时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外交家、纵横家子贡,堪称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都通的大通才周游列国。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当中,子贡的学问不是最好的,比他好的像颜回、曾子、子路等等,有的是。孔子周游列国,自己很穷,很倒霉,但是每个国家对于他的推荐,那是要买账的。他的弟子在各个国家,有当军队司令员的,有当行政首长的,所以,每个诸侯都不敢用他,因为他的学生太多了,几百万人口的天下,他的学生就有三千人,而且学生绝对听他的话,他动一下,诸侯国都会动摇,谁敢用他?
    孔子视自己为一块美玉,等着君王上门买,也做了自我推销,可是卖不出去啊。生不逢时,吾道不行,孔子虽然一直有为,但找不到“位”。子贡日:“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子贡有一天和孔子开玩笑说,老师,我有一块美玉,你说我把它放到保险柜里藏起来好呢,还是找一个商家卖掉好昵?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子贡的意思,笑笑说,卖!只要有买家就卖!我在这里等着人来买的,可就是卖不出去,没有人要。历史上叫卖自己比较成功的,一个是姜太公,后来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另一个是诸葛亮,后来想退但退得不好,不成功,身不由己,想下台而不可得,只得鞠躬尽瘁了。
    孔子之后,曾子带出了子思这个学生,子思带出了孟子……到了苟子,则带出了李斯这样太会用手段的学生,老师的作用真的太大了。
    记得明初那个知识分子方孝孺吧,永乐皇帝要杀他的时候,他为了死后能有个好听的谥号,坚决要做忠臣,表现出大无畏的样子,希望皇帝成全他的美名。他对着永乐帝大喊大叫:你充其量灭我的九族,灭吧。而永乐皇帝偏偏要灭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永乐皇帝的逻辑是,老师没有教好。
    撇开残忍的权力斗争不说,这件事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读出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精神:师道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道、臣道和师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为什么老师称呼学生为弟子呢?既是“弟”,像兄弟一样,又是“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正是“门人”吗?是一家人,感情连在了一起。
    在文化的传承中,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好老师太重要了。单纯从教育上看,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师。
    孔子留给世人的非物质遗产,大体可分为做人、处世和做学问三部分内容,这些理念迎合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礼之用,和为贵”,这些几乎都已成为后人广泛接受的为人处世准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学习经验和技巧同样也深入人心。
    儒家的支派是这样传下来的: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颜回,可惜的是,32岁就短命死了,据说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吃不起肉,甚至穷得几天都吃不上饭。颜回死后,孔子悲痛欲绝,无奈无力回天。曾子,比孔子小46岁,跟着孔子当学生的时候,年龄方面还像个“宝贝”样。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算比较鲁的一个,就是拙,不是心眼多、反应快的那种人,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学问仅次于颜回,人也很勤奋,孔子很欣赏他,于是就传心法于曾子。后来曾子嫡传了孔门道统。孔子的孙子子思是他的学生。所以,《论语》在开篇的第四句话就是曾子说的,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提出来,做人要做到对人内心没有亏欠,一辈子做人都“战战兢兢”,发抖啊,脚都不敢踩实,而且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像站在悬崖边缘,不得不异常小心谨慎。曾子感慨说,做人一辈子,要想修养到死都没有遗憾,实在不容易,需要下很大功夫。这个修养和境界就是孟子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吧。
    曾子写了一篇听老师讲课的心得报告,全文1753字,取名叫《大学》。《孝经》也是曾子著的。
    曾子又传心法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也写了一篇心得报告——《中庸》,全文共长达3568字。子思把他爷爷孔子的道加上他老师曾子的理解,整理出来后,传心法给他的学生孟子。
    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到了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和孔子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等于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扬光大,孔子温文儒雅,孟子有点侠气,动不动就骂人家是禽兽,有点耍脾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孔子其人
一、从孔子到孟子
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孔子
三、善解人意
四、随遇而安,百折不挠

第二章 生活启示
一、什么叫学问?
二、真与假之间的做人
三、人生的“时”与“位”
四、挫折不是坏事
五、四十不惑
六、言而有信

第三章 快乐哲学
一、不生气的智慧
二、后生可畏
三、快乐胜过黄金
四、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五、求知是快乐的
六、安贫乐道
七、富贵于我如浮云
八、《论语》可以让人放松
九、像子贡一样豪迈

第四章 和谐你我
一、孝的精神
二、格林斯潘和中庸之道
三、学问深时意气平
四、如何面对压力
五、像曾子那样小心翼翼
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七、何为人文精神?
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九、孔子的教育故事

第五章 健康成长
一、孔子的养生之道
二、孔子为什么不患抑郁症
三、“好学”精神
四、四年短暂的官场生活
五、最早的北漂
六、孔子的前世与今生

第六章 安抚心灵
一、颜回的境界
二、不怨天,不尤人
三、身体力行
四、孔子的金钱观
五、颜回之死
六、戒骄戒傲戒吝啬
七、学会赞美他人
八、孔子与食品安全
九、仁至义尽
十、过犹不及
十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十二、子路之死
十三、偶像大禹
十四、微子、箕子、比干
十五、求仁得仁
十六、何谓君子

第七章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一、《论语》带给我的变化
二、自信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三、孔子寂寞了500年
四、儒家思想:中华文化的主干

附录
一、孔子家世
二、孔子年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