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最先认真研读《论语》的人之一。他在撰写《孔子世家》时,大量使用了《论语》原文。显然,司马迁是把《论语》当作认识孔子和孔子思想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之,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说明《论语》对司马迁影响之深。
孔子在汉代被尊为圣人,《论语》在汉代也受到特别重视,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孝文帝始置《论语》博士。但在西汉时期,《论语》还不是儒家的“经典”,不是儒学的主要基础。汉代独尊儒术,尊的主要是《诗》、《书》、《礼》、《易》、《春秋》这样的儒经。汉儒认为,孔子所传的先王之道、仁义礼智之说,主要体现在这些儒经里。
西汉后期,《论语》的重要性进一步被一些学者和朝廷的要人所认识,其中以成帝时的刘向最为著名。史称刘向“为人简易,专精思于经术”。刘向认为《鲁论》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在刘向之前,朝廷大臣如太傅夏侯胜,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其子韦玄成都是研治《鲁论》的一时俊杰。据《汉书》载: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少好学,为学精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宣帝立,太后省政,胜以《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后因事下狱。旋遇赦,出为谏议大夫。上知胜素直,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校《尚书》、作《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展开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