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的味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06770
  • 作      者:
    陈虎山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的味道》共四章,二十余万言。第一章揭示了《论语》的学术研究史;第二章联系孔子时代的社会特征和孔子的人生经历,分析了《论语》的主旨;第三章阐释了《论语》的思想体系,从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教育观、学习观、执政观六个方面解析作者对于孔子思想的领悟,结合经学研究和当今社会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论语》传递给人类社会的各种有意义的文化。第四章从八个方面新构《论语》篇章,这是对《论语》烂熟于胸的剖析,高屋建瓴的指画,不囿前说的创新。
展开
精彩书评
    一民族真生命之所寄,寄于其根本精神,抛开了自家根本精神,便断送了自家前途。
    ——梁漱溟
展开
精彩书摘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最先认真研读《论语》的人之一。他在撰写《孔子世家》时,大量使用了《论语》原文。显然,司马迁是把《论语》当作认识孔子和孔子思想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之,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说明《论语》对司马迁影响之深。
    孔子在汉代被尊为圣人,《论语》在汉代也受到特别重视,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孝文帝始置《论语》博士。但在西汉时期,《论语》还不是儒家的“经典”,不是儒学的主要基础。汉代独尊儒术,尊的主要是《诗》、《书》、《礼》、《易》、《春秋》这样的儒经。汉儒认为,孔子所传的先王之道、仁义礼智之说,主要体现在这些儒经里。
    西汉后期,《论语》的重要性进一步被一些学者和朝廷的要人所认识,其中以成帝时的刘向最为著名。史称刘向“为人简易,专精思于经术”。刘向认为《鲁论》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在刘向之前,朝廷大臣如太傅夏侯胜,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其子韦玄成都是研治《鲁论》的一时俊杰。据《汉书》载: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少好学,为学精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宣帝立,太后省政,胜以《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后因事下狱。旋遇赦,出为谏议大夫。上知胜素直,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校《尚书》、作《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展开
目录
序(周怀宇)
序(汪高鑫)
前言:
第一章 众说纷纭的《论语》

第二章 打开《论语》之门
第一节 诞生孔子的时代
一、孔子时代的社会特征
二、鲁国的文化传统
三、鲁国的“三桓政治
第二节 孔子的壮阔人生
一、孤苦的童年
二、十五有志于学
三、三十而立
四、四十不惑
五、五十知天命
六、六十耳顺
七、晚年的平实与辉煌
第三节 把你自己放进《论语》
第四节 《论语》的主旨与关联

第三章 孔子思想探微
第一节 孔子的人生观
一、对自己负责
二、对家庭负责
三、对社会负责
第二节 孑L子的历史观
一、大河奔流
二、后胜于今
三、在继承中创新
四、重视英雄的作用
第三节 孔子的价值观
第四节 孔子的教育观
一、塑造君子人格
二、君子的特点
三、君子成长途径
四、君子不器
第五节 孔子的学习观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的内容
三、学问的来源
四、学习的方法
第六节 孔子的执政观
一、富民为先,和谐社会
二、稳步发展,欲速不达
三、道之以德,辅之以刑
四、事由人兴,政在选人
五、作风建设,从上做起
六、礼让为国,富而后教
七、发展软实力,近悦远来
八、文事武备,重视国防

第四章 《论语》新编
第一节 《论语》的总纲
第二节 做人篇
第三节 处事篇
第四节 为学篇
第五节 为师篇
第六节 识人篇
第七节 执政篇
第八节 孔子的生活细节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