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期望少一点,爱多一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9266
  • 作      者:
    (法)吕克·费雷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法国哲学大师倾心打造,带你快捷、轻松领略西方哲学思想。<br>    法国当代哲学大师吕克·费雷专为没有哲学基础的年轻人倾心打造的哲学入门书,揭示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斯多葛派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卢梭、康德、笛卡儿、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引人入胜。<br>    每个人的第一本哲学书,每个人的第一本思考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吕克·费雷(1951年1月-),法国著名哲学家。巴黎第七大学哲学教授,活跃于传媒界,担任许多知名杂志主笔,及法国电视第三台哲学节目“哲学种子”主持人,曾经获得法国著名文学奖Medicis桂冠。
展开
内容介绍
    所有伟大的哲学将人类最根本的体验浓缩为思想,正如所有伟大的艺术或文学作品将所有人类态度的可能以更加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br>    法国当代哲学大师吕克·费雷专为没有哲学基础的年轻人倾心打造的哲学入门书,揭示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斯多葛派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卢梭、康德、笛卡儿、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引人入胜。<br>    为效仿历史上第一本哲学教材,即爱比克泰德的教材,这本小书也用“你”来称呼读者。因为,它首先面对的是一名学生,既理想又真实的学生——处于迈向成年的年纪,却与童年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愿读者在其中体会的不是低俗的亲热,而仅仅是一种友谊和知心,只有以你相称才合适。
展开
精彩书摘
    由此,在公元前四世纪的雅典,已经出现了许多哲学流派。人们往往根据这个流派建立的地点为之命名。比如,斯多葛派之父芝诺(约公元前334-前262)经常在涂彩的柱廊下授课。“斯多葛主义”这个词由此产生。它来自希腊语里的stoa一词,意为“柱廊”。<br>    芝诺在他著名的柱廊下传授的课程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众对这一课程的反响是如此强烈,以致在他死后,课程便由他的弟子继承了下来。<br>    芝诺的第一个继承人是克利西安(约公元前331-前230),其次是克里希普斯(约公元前280-前230)。这三个人成为“早期斯多葛派”的代表。除了克利西安的一首短诗《宙斯赞歌》外,早期斯多葛派几乎没有留下著作。我们只能通过后世的作家(尤其是西塞罗)间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公元前二世纪,斯多葛学派在希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并在许久之后,又在罗马获得了新生。<br>    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第三阶段的伟大著作都留存下来,为我们所熟悉。此时,撰写著作的不再是生活在雅典、率领某个流派的哲学家,而是罗马帝国的宫廷成员:塞涅卡(约公元前8-公元65),尼禄的老师和大臣;鲁弗斯(25-80),一位在罗马讲授斯多葛派学说的老师,他饱受尼禄的折磨;爱比克泰德(约50-130),一位获得解放的奴隶,他的口头讲学被弟子们忠实地记录,尤其是阿利安的两部作品《对话录》和《手册》透过世纪的尘埃留存下来;最后还有马可?奥勒留皇帝(121-180)本人。
展开
目录
序言<br>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br>第二章 古代哲学的一个例子:斯多葛派对智慧的爱<br>一、理论:思考宇宙秩序<br>二、伦理:将宇宙秩序视为典范的司法(正义观)<br>三、从热爱智慧到实践智慧:死亡无需惧怕,它只是一个过渡,因为我们是宇宙永恒的部分<br><br>第三章 基督教对希腊哲学的胜利<br>一、理论:神如何不再等同于宇宙秩序,并具体化为一个人——基督;宗教如何促使我们限制使用理性,给信仰让位<br>二、伦理:自由,平等,博爱——现代人道主义观点的诞生<br>三、爱的永生理论,向我们许诺个人的不朽<br><br>第四章 人文主义或现代哲学的诞生<br>一、全新的认知理论:世界秩序不再是已知的,而是需要建立<br>二、与理论革命并行的伦理革命:如果供模仿的模式不再如古代的自然是已知的,从此就需要去创造它……<br>三、从道德质疑到永生问题:如何区分这两个范畴<br><br>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以尼采为例<br>一、超越理论:一种摆脱了宇宙、上帝和理性“偶像”的“快乐知识”<br>A.认知理论:“谱系学”如何取代理论<br>B.谱系:将世界定义为没有宇宙和神的混沌<br>二、善恶之彼岸:非道德主义者的道德或“伟大的风格”<br>三、永生新思:命运之爱(当下的爱,“命运”的爱)的学说,“生成的无辜”与永恒轮回<br><br>第六章 解构之后:当代哲学<br>一、理论:转向一种对超越性的新思考<br>二、建立在他人神圣化之上的道德:人的神化<br>三、重新思考永生问题:成长是为了什么?<br>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