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对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想的探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819749
  • 作      者:
    刘兴章著
  • 出 版 社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兴章,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湖南桑植入。1986年湖南吉首大学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曾先后进修于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哲学系。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复旦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全文复印、摘编和收录。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省社科课题5项,编著和参编教材各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对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想的探析: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从根底上系统全面地梳理和研究了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想。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理性的张扬与感性的隐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感性存在的维度、感性存在的历史乖离、感性解放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理性的张扬与感性的隐退<br>    如果说柏拉图是理性形而上学的真正滥觞,那么黑格尔就是它的巨大渊薮。作为集大成者,黑格尔以他那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无所不包的庞大体系穷尽了理性形而上学一切之可能。在理性形而上学的漫长征程里,正如我们所见,尤其是在它进入近代后,随着笛卡尔对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皆为理性原则所规制;自然仅仅是人的客体和对象,它服从主体的设定和安排;人作为理性的主体,有无限的行动和认识能力。这个时候的理性,成了绝对的价值标准,成了一种统治的逻辑。人自身的存在也一度为这种理性钳制和牢笼。德国诗人希勒曾不无愤慨地怒骂道,这乃是“理性的暴政”!伴随理性的这种狂放无羁和暴政,人的整体存在被撕裂,“感性”——这一彰显人的丰盈完满的存在的情态,被严密地锁闭和遮蔽。<br>    下面,我们分别以柏拉图、笛卡尔和黑格尔的哲学为代表,追踪传统哲学中理性对感性的遮蔽情况。
展开
目录
    导言<br>    第一章 理性的张扬与感性的隐退<br>    一 柏拉图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放逐<br>    (一)柏拉图在理性形而上学中的奠基地位<br>    (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其时代课题<br>    (三)柏拉图的辩证法中理性的突兀<br>    (四)喜剧色彩的对话风格的深刻寓意<br>    二 笛卡尔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悬置<br>    (一)笛卡尔哲学的主题及其时代课题<br>    (二)“我思故我在”与人的实体化<br>    (三)“我思”设定“对象”的原则与知识论哲学路向的开启<br>    三 黑格尔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异在<br>    (一)黑格尔哲学的主题与其时代课题<br>    (二)纯粹概念的辩证运动和人的生存之遮蔽<br>    (三)历史理性与人是历史的工具<br>    <br>    第二章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br>    一 反理性暴政的暗流涌动<br>    (一)帕斯卡尔的“自觉心灵”及其对“虚无”的体验<br>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及其对启蒙理性的叛逆<br>    (三)浪漫主义思潮与“狂飙突进”运动<br>    二 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br>    (一)通过阐释哲学和时代生活的关系批判黑格尔哲学<br>    (二)通过重新确立哲学的对象和出发点批判黑格尔哲学<br>    (三)“感性-对象性”的本体论原则<br>    (四)感性哲学提示的可能性出路<br>    三 “感性活动”原则与存在论哲学思想之奠基<br>    (一)对费尔巴哈“感性一对象性”原理的坚定承诺<br>    (二)“感性活动”原则之确立<br>    (三)感性存在论境域之真正打开<br>    <br>    第三章 感性存在的维度<br>    一 感性存在的自然界<br>    (一)感性活动与感性的自然界(对费尔巴哈的批判)<br>    (二)感性活动与感性的自然界(对黑格尔的批判)<br>    (三)海德格尔对现代自然观的批判<br>    二 感性存在的历史<br>    (一)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br>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的批判<br>    (三)感性活动的历史存在论<br>    三 感性存在的语言<br>    (一)问题的提出<br>    (二)海德格尔对传统语言观的批判<br>    (三)存在论视域下的语言、意识和历史<br>    (四)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之存在论内涵<br>    四 感性意识<br>    (一)“感性意识”概念的基本内涵<br>    (二)马克思的“感性意识”与海德格尔的“领会”<br>    (三)感性意识与自我意识、感性直观<br>    <br>    第四章 感性活动的存在论之肯定——感性需要<br>    一 传统哲学对感性需要的贬斥<br>    (一)感性需要之于古代和中世纪<br>    (二)启蒙思想家眼中的感性需要<br>    (三)康德、黑格尔论感性需要<br>    二 费尔巴哈的感性需要论<br>    (一)费尔巴哈对“无情欲的理性”的批判<br>    (二)感性-对象性原则与感性需要<br>    (三)费尔巴哈的感性需要论之缺憾<br>    三 作为感性活动之肯定的感性需要<br>    (一)惑性-对象性原则之于感性需要如何成为必要<br>    (二)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原则与感性需要<br>    (三)感性需要的历史活动<br>    <br>    第五章 感性存在的历史乖离<br>    一 异化劳动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br>    (一)思想史上对异化问题的探讨<br>    (二)马克思涉及异化问题的大致历程<br>    (三)异化劳动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br>    二 货币、资本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br>    (一)货币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br>    (二)资本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br>    三 意识形态与人的现实感性生命<br>    (一)马克思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大致历程<br>    (二)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br>    <br>    第六章 感性解放<br>    一 感性解放的必要性<br>    (一)存在的真理——“生存着地生存”<br>    (二)“现实生活的异化”呼唤人的感性解放<br>    二 感性解放的路径<br>    (一)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br>    (二)异化的扬弃与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br>    三 感性解放的状态<br>    (一)自然界的真正复活<br>    (二)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br>    四 感性解放论的当代回响(兼评“爱欲解放”论)<br>    (一)爱欲解放论的哲学立论基础<br>    (二)爱欲解放的途径<br>    (三)爱欲解放的状态<br>    结束语<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