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49481
  • 作      者:
    赵明义等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明义,社会主义学科教学与研究专家,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1932年9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景县冯高堡村。1947年1月参加革命,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本科学习4年,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调山东大学任教至今。1987年任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历任山东大学政治系党总支副书记、科学社会主义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校学位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与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校外曾兼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顾问)、中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现为顾问)、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现为荣誉会长)。从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近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的30年,教学与科研成就卓著:主持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教材、辞书、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版本、增订本、新版本《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增订本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获中国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两次被山东省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是赵明义教授主持的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设立的重大课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最终成果。这一成果,同时也是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结项成果的第一部。该课题的名称有个变化过程:2000年申请课题的名称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批准该课题时,名称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在撰写的过程中,课题组经多次研究,认为还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将成果名称定为“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该名称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狭义科学社会主义,则重点研究其基本原理的当代化、本国化或本民族化问题。该成果的这一名称能较好地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时间性、空间性、条件性的有机统一;能清楚地反映这一成果的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结合”与“化”的基础理论
    卷一 “结合”与“化”的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政党
    一、共产主义政党: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
    “结合”的主体是共产党,而共产党本身则是“结合”的产物,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理论只有同工人运动成功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共产主义政党。共产党诞生后,其整个漫长的战斗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特征、各国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而欲能正确地结合,就必须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有力地克服自发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正确结合的结果,则表现为共产主义政党自身健康发展,党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得伟大成就,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获得飞跃性发展。
    1.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前:世界上不存在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
    共产主义政党
    政党不是同阶级共生的,它的产生晚于阶级。政党的出现是资产阶级产生以后的事,它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国王或皇帝尖锐斗争的产物。无产阶级组建政党,不是自己的首创,而是向资产阶级学来的,它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然而,工人运动在未同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的工人阶级理论相结合之前,世界上是不存在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
    马克思、恩格斯未创立科学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前,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曾有过一些类似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比如,英国的宪章党(正式名称为宪章协会)。它是领导1836~1848年长达12年之久的英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之政治斗争的政治团体。英国宪章党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党。它是因英国无产阶级把自己当时的经济与政治要求以法案的形式公布于众,并称做《人民宪章》而得其名。英国工人阶级的宪章运动,前后经历12年,几次低潮、几次高潮,终因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而归于失败。1851年和1855年,宪章党的部分左翼成员,先后召开两次代表大会,力图振兴宪章运动,结果均未成功,1885年宪章协会解散。法国布朗基与巴尔贝斯所领导的“四季社”,也应是早期的工人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四季社”于1939年5月发动的巴黎起义,也是由于没有先进理论指导,而归于失败。当然,起义失败了,布朗基的斗争精神对工人运动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上篇 “结合”与“化”的基础理论
卷一 “结合”与“化”的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政党
一、共产主义政党: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
1.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前:世界上不存在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政党在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实践中的指导思想
1. 变资本主义旧世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2. 共产主义政党实现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最基本任务:依据“灌输”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解放运动
3. 共产主义政党在同三种错误倾向斗争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灌输”原理

卷二 “结合”与“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品格
一、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或本性: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
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捍卫、发展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体
二、马克思主义的风格特点:“三个有机统一”
1. 客观事实与主观原则有机统一
2. 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3. 理论体系的开放发展性与质的稳定性有机统一

卷三 “结合”与“化”的三要素:时间性、空间性、条件性
一、时间性——与时俱进,实现当代化
1.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问题
2.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问题
3. 与时俱进和时代、时代主题的变化问题
4. 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飞跃问题
二、空间性——因地制宜,实现本国化
1. 本国化、本民族化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赋予的
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本民族化问题的贡献
3. 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论述本国化、本民族化问题
三、条件性——因事而异,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的条件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视角的条件性

卷四 “结合”与“化”的评价标准: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果
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基础理论
1. 马克思的首创
2. 恩格斯的贡献
3. 列宁的发展
4. 毛泽东的创新
5. 两点启示
二、真理检验标准与“结合”和“化”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内涵
1. 真理检验标准的科学含义
2. “结合”与“化”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含义
3. 真理检验标准与“结合”和“化”的评价标准的长期性、全局性、继承性与发展性问题
4.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结合”和“化”的理论成果之评价标准的同异点

中篇 “结合”与“化”的历史经验
卷五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前苏联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从书本上学习社会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2. 创新与扭曲——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 改革及其限度——赫鲁晓夫改革实践的理论分析
4. 稳定与僵滞——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分析
5. 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6. 苏联剧变的深层根本原因——从苏联社会基本矛盾层面探寻
三、启示

卷六 俄共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剧变后俄罗斯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俄共理论建设:同时代特征、俄国国情相结合所进行的理论探索
2. 俄共政治建设:从剧变后的俄国实际出发,制定新的政治战略并随时调整斗争策略
3. 俄共组织建设:基本内容及其经验教训
4. 俄共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前景

三、启示

卷七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剧变后东欧中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剧变后东欧中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境及经验教训
2. 东欧中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出路
三、启示

卷八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之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式民主革命理论及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对马克思主义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之突破性的重大贡献
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独创性贡献
4. 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三、启示

卷九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三、启示

卷十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越、老、朝、古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越、老、朝、古各国对“结合”的认识及其探索的理论成果
2. 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一:认真分析研究国情
3. 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4. 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三: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纠正“超阶段”的失误
5. 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四:正确进行所有制改革
6. 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五: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探索
7. 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六:确立正确的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
三、启示

下篇 新世纪新阶段“结合”与“化”的新课题
卷十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新世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谛问题探索
2. 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真义问题探索
3. 新世纪新阶段“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问题探索
4. 新世纪新阶段的劳动与劳动价值问题探索
5. 新世纪新阶段私营企业主及其剥削问题探索
6. 新世纪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问题探索
7. 新世纪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探索
8. 新世纪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索
9. 新世纪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探索
三、启示

卷十二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和平与发展”新实际的结合
问题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新实际相结合问题
2. 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实际相结合问题
3. 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实际相结合问题
三、启示

卷十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全球化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问题探讨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全球化的科学回答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对全球化的理论与方略
三、启示

卷十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两制”关系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 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性与社会主义未来的关系
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新态势及发展趋势
3. 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战略与策略
三、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与重要文献
二、学术著作与论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