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序
Ⅰ:林中岔道
站在时间另一侧的人: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
美妙的下午时光:菲利普·勒吉尤《卢瓦河畔的午餐》
通往迷津的路途:《解读杜拉斯》
寻找在路上的感觉: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伤感的行旅:纳博科夫《菲雅尔塔的春天》
《洛丽塔》之谜
玫瑰隐喻: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深邃的印象:奈保尔《抵达之谜》
奈保尔的自我放逐与写作:对《奈保尔家书》的精神分析
心灵在别处:米兰·昆德拉《身份》
在戏谑中镶嵌严肃意图:米兰·昆德拉《慢》
林中岔道:本哈德·施林克《爱之逃遁》
法国式的爱情游戏:拉克洛《危险的关系》
超越困境的飞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爱情中的政治隐喻:格雷厄姆·格林《文静的美国人》
追风逐日:圣埃克絮佩里《要塞》
息羽听经:《阅读史》
蓝色的忧伤:《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相互映照的镜子: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
诗人的散文:《世界美如斯》和《殡葬人手记》
四月的奥德赛
Ⅱ:花之转喻
萨福:在七弦琴中幽婉低吟
西尔维娅·普拉斯:敏感、幻象、精神直觉
乔治·桑和缪塞的浪漫情缘
莎乐美与她的“三位一体”
特蕾莎和萨宾娜
白色而明亮的寒冷:克菜尔·琪根《南极》
静水深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猫眼》
奥斯丁远光照射:凯伦·乔伊·富勒《简·奥斯丁书友会》
Ⅲ:诗性灵光
闪着磷火的精灵:孙孟晋诗歌一瞥
诗歌途中的孤独跋涉者:萧开愚诗歌一瞥
曲别针上的流水:马休诗歌一瞥
自我救赎之路:刘晓萍诗歌一瞥
诗歌与哲学:杨宏声诗歌散论
激情灿烂中的阴郁之歌:《郁郁短诗选》
思的奇异性,或日“走神”
镜子中的影像:马振骋《镜子中的洛可可》
观点盛宴:吴亮《艺术在上海》
戏剧结构中的诗意:孙惠柱《第四堵墙》
前世记忆,今世警策:于东田《大路干条》
光阴飘忽:席慕容《边缘光影》
内容摘要
作者阅读兴趣与涉猎极为广泛,本书从其多年阅读生涯中精选收录了一系列阅读类随笔,关涉文学、作品、作家和诗歌。这些读书笔记以个体的视角带领读者进入阅读的森林,去体验文字、阅读与思想之美。
书籍是阅读的最佳载体,它通过语言延伸人类的想象。对于那些喜欢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阅读的人来说,随意拿起一本书,随手翻阅,或者多种书籍交叉阅读,不为其他规定所制约,是喜悦的、惬意的和自由自在的,犹如一次游荡。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阅读行为中,天然存在着一种逾越成规、开拓视域、自由穿行于各种思想界线的冲动。阅读本身没有边界,即便各式书籍自有体式和内容范畴: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它们仍然无法为想象力设置屏障。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令人舒心的一项自由活动。因此,请让我们一起遵循的是布罗茨基法则——他曾在一篇文章说到——如果你把一本书读完,那是作者的荣幸;倘若你中途搁下,也不必歉疚,因为这不是你的错。
这些带有评论性质的文字被书写成随笔样式是有意为之。将解析、论述、诠释,与联想、沉思、抒情,以及个人认知和体验相结合,是作者的愉快尝试。因此,不要把这些篇章看作是对作品的导读。因为在作者看来,所有作品都天然地具有开放性,并不限制读者从任何角度进入,也不规定谁才拥有对作品解释的惟一合法权。“惟一真理”这样的理念在世间并存在,更无须遑论谁能拥有。所以,作者更愿意你把这些篇章看作是朋友间的一次闲散、随意的交流。我们共同的兴趣在于书籍本身。也正因为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构成我们这一世界美妙的一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