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明史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305004
  • 作      者:
    谢国桢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谢国桢(1901 -1982),河南省安阳人,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研究院。后曾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等处任职和执教。建国后相继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展开
内容介绍
  清末民初以来,南明史的研究曾是个热门,但始终没有一部较完整的关于南明史的学术专著问世。谢国桢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从事南明史资料的搜采与研究,解放后便锐意要写出一部能反映客观历史的南明史学术专著。本书主要论述和评介了南明弘光、鲁王、隆武、绍武、永历诸政权的兴亡变迁,兼及荆襄巴东的农民起义、韩王政权和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因此是一部较完整的明清变革政治史。书中尽可能利用明清之际的文集、笔记、档案等第一手史料,向读者提供这段鼎革时期的史实。至今仍是研究南明历史值得参考的学术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明季社会背景
  一  明代局势概观
  在十三世纪后期至十四世纪前期,我国曾为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了约有一个世纪,人民受到蒙汉统治阶级的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因而激起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明太祖朱元璋以农民出身,起兵濠梁(安徽凤阳),驱逐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势力,恢复了汉族的统治,在公元一三六八年,奠都南京,建立了明朝。到了他的儿子成祖朱棣,用武力夺取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迁都北京,把北京重新建设起来,成为全国的首都。那时明朝版图,非常的广阔,东北到建州以北的奴儿干都司所辖的地方,就是现在库页岛一带,东南到安南边境,北方越过沙漠,西边接连哈密(新疆一带),可以与西域诸国交通,现在我国西南边境上各少数兄弟民族的地区,也设立了行政机构。祖国历史上重新出现了一个新的统一的大帝国。
  中国历史上多次的农民起义,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总是在革命中,或革命后,被少数人篡夺了革命的果实,作为他们称孤道寡的工具;朱元璋虽是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未能超越历史时代的局限。他获得政权之后,就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为了巩固其统治政权,不得不在社会秩序安定不久的情况下对于农民有所让步,实施了保障农民能在安定环境下进行生产的措施,并积极屯田,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减轻赋役,以恢复元末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因之,明代初年统治者的政治、经济措施,对于当时的社会生产,是起着进步作用的,我们从下面所举的事实,就可以看出:
  甲、农业生产的增进  明太祖朱元璋攻克金陵之后,首先就解放了受蒙古统治者与江南大地主所迫令为农奴的人口,并严禁奴婢买卖,使大批的劳动力从奴隶状态中解放出来,因而对社会的生产起了有利的作用。这一措施当时虽然只局限于滁和一带很小的区域,但可以认为是明太祖政治设施的起点。又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负责办理兴修水利的工作,开辟元末荒废的田地,同时还兴立屯田以养军的制度;及至统一中国之后,更采取对于农民让步的各种政策,如奖励开垦,进一步兴修水利,推广种植棉花,发给农民种籽等;至于免租减税(每年赋役的额度不过十分之一),虽然主要地有利于地主阶级,但农民多少也减轻一些担负。明初政府的用度非常节省,以七分作经费,以三分作存积,国家的经费经常有剩余,因而国库充裕。
  乙、手工业的发展  明初解放劳动力的政策,不但对农民有利,而且对手工业者也有利。元代的统治阶级为了享受,拥有大批类似奴隶的工匠,这些工匠,是为蒙古统治者制造奢侈的消费品而操作,完全丧失独立经营的自由。明朝统治者一面把他们从奴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一面又对他们加上新的束缚:例如明朝政府设立“住坐”和“输班”的制度,规定匠人每月服役十天,称为“住坐”;不上班服役,每月罚银六钱,叫做“输班”;后来又发展而为“轮班”,就是按京师各衙门的需要,规定各种工匠到京师来服役的班次,有五年、四年、三年一班的,也有一年和二年一班的。他们的报酬是“成器若干,廪饩(工资)若干,皆因其多寡大小而差等之,精粗美恶亦然”。这种制度,“匠户”虽然还负担着苛重的徭役,但他们除了给统治者服务以外,已经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为自己工作,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因此在元代流传下来的西域的手工业技术,也经过提高了劳动情绪后的手工业工人进一步研究,得以广泛的流传,促使明代手工业有了较前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在广大农村中的手工业和“匠户”的技术结合起来,由家庭的手工业逐渐而为初步专业的分工。因之那时许多手工业如纺织、炼铁、印刷、陶瓷、造船等等,在技术上都有显著的进步,而且手工业的制造品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山东益都的玻璃,江浙的丝织品,各有大量的出产,这都不是个人或家庭副业所能胜任的,手工业已经离开农业而独立发展,逐渐向工场手工业过渡。
  丙、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明太祖在建立政权后,对民间手工业和商业采取扶助政策:例如废除杂税,规定商税三十取一。这些措施对明代商业的繁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明代中叶,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经济也很快地得到增长,全国出现了若干商品生产的中心城市:如出产丝织物、棉织物的苏州、松江和杭州,出产瓷器的景德镇,以及出产玻璃的博山等。商品经济的发达,必然促使城市经济也迅速繁荣起来。在明朝,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和南京在内的三十三个大城市,尤其如北京、苏州、杭州和成都等城市更为繁荣。这些城市不但是商业的都市,而且是文化的中心,印刷业也非常发达。加之在永乐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使海外贸易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因之明初以来的社会经济,不但恢复和增进了农业生产,而且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地区中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以上所说的各方面来看,明朝在祖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就整个的明朝统治时期来看,由明初到宣宗瞻基(公元一三六八-一四三五),由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定,阶级矛盾的缓和,人民得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可以说是全盛时代;然而这个时期,也不过六七十年,便由盛极而渐入衰微。
  从英宗祁镇到穆宗载重(一四三六-一五七三)这一百三四十年间,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土地的高度集中,引起了统治阶级无厌的追求,极尽穷奢极欲的能事对人民的剥削压榨更趋于残酷。在英宗十三年(一四四八)就引起福建沙县以佃农邓茂七为首的农民起义,“称铲平王、设官属,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东南骚动”。虽不久为明朝统治者镇压下去,但统治者与农民和小手工业工人以及市民之间的矛盾,所形成的社会秩序动荡和不安已揭开了序幕。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深,宦官王振秉政专权,屏斥正人,鼓惑皇帝,政治废弛,边境不修,致由历朝对外侵略所引起的边患,更无法解决。
  明朝的外患首先是北边的蒙古。明太祖、成祖不止一次出兵把蒙古部族驱逐到漠北。虽然解除蒙古贵族入侵的威胁,在当时是有其必要的,但自此以后明朝对蒙古却继续发动战争;最显著的是永乐帝五次出征,竭尽了人民的财力,增加了人民的痛苦,不过仅能促使蒙古部族内部发生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刺两个部分,一时的削弱了它的力量;然而他们还是拥有相当的实力,明朝始终没有能够把蒙古高原划入帝国的版图。我们知道用暴力来征服其他民族,只能使其暂时屈服,但在民族压迫与不平等待遇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巩固和持久的。只要侵略者内部发生矛盾,国力发生动摇,便不可能制止外族的报复。因此,当明朝内部矛盾尖锐,政治极端黑暗,无暇顾及边防时,蒙古就乘机进扰。在一四四九年(英宗祁镇正统十四年),瓦刺便侵入长城以内,英宗“出征”,在土木被俘,这就是所谓“土木之役”。这时由于于谦等保卫京师,极力抵御,才使明朝的统治政权,免于倾覆,外患得以暂告平息。到了世宗厚熄时,由于阉党的专权,政治更为混乱,所以外族侵扰的次数较前增多。这时瓦剌虽然西迁,但北方的鞑靼却又强盛起来,不断地入边侵略。而东南各地的走私奸商与倭寇勾结,扰乱沿海地方,成为明代严重的祸患,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害。
  明代中叶的外患频仍,业已如此,而明朝腐朽的统治者,自英宗以后,丝毫不思振作,对边防不但不知戒备,相反地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统治阶级扩大剥削的欲望,更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皇族和官僚地主不仅大量兼并土地,建立皇庄,使农民迅速破产;同时还任用宦官到处去征租收税,摧残江南初兴的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荒淫昭著的武宗厚照,游幸无度,穷奢极欲,宦官们的专恣骄横,残酷勒索,使人民不堪其苦,因此引起了黄河南北以及西南湖广一带的农民暴动,加速了明政府的危机。这样,明代的中叶,可以说是仅能维持其统治的时期。
  从神宗翊钧到思宗由检,明帝国已经由衰微逐步趋于崩溃。明代的社会矛盾,到这时更加显著和深化。万历初年,张居正柄政,整理赋税,实行“一条鞭”法,把赋税、徭役和杂税合而为一,按亩征收银两,田赋由征收实物改为征银,表征着这时的社会经济仍有相当的发展;同时他对于边防,也很注意,《明史·张居正传》中称道说:“边境晏然”,说明是一个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为期很短,自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年到万历二十年之间,对外则屡次用兵,内部则帝室笃信道教,奢侈浪费。明朝政府为了弥补庞大的用度,不得不加紧聚敛,除了地租赋役以外,更施行严重打击商人的商税。首先在北京崇文门设立钞关,征收从河西务人京的货物税,分设了十余处税卡,每年规定税额为四十万两,并在“桥梁、道路、关津、私擅抽税”,而税吏更乘机勒索贪污。
展开
目录
一 明季社会背景
一 明代局势概观
二 明朝阶级间的矛盾
三 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四 明朝政权的崩溃

二 农民大起义与清兵的入关
一 农民大起义
二 农民军进入北京
三 满洲后金的兴起
四 农民军展开了英勇抗清的战争

三 人民扶持下南明弘光王朝的建立
一 南京的建国
二 史可法江上督师
三 弘光朝政治的腐败及左良玉的东犯
四 史可法在扬州的抗战与南京弘光政权的崩溃

四 大江南北的义师
一 义军的兴起及清兵在江南骚扰的情况
二 江阴嘉定各地人民英勇抗清的斗争
三 太湖区域吴日生等所领导的抗清义军
四 江北及南京附近的义师

五 冀鲁豫义军的兴起
一 河北及北京近郊农民群众抗清的义军
二 山东河南农民群众抗清的义军

六 浙中的义师与鲁王监国于绍兴
一 江上义师的兴起与六狂生划江之役
二 鲁王的监国
三 四明山义军的依砦结寨
四 舟山的兴废

七 长江中游的义师与闽中建立的隆武王朝
一 皖中江右的义师与荆襄十三家军的兴起
二 闽中隆武王朝的建立
三 黄道周出师北伐与郑芝龙叛变卖国
四 在广州建立最短时期的绍武政权

八 西南建立的永历王朝(上)
一 永历朝的建立与粤东各地义师的兴起
二 李成栋金声桓等的反正与永历帝还都肇庆
三 瞿式耜留守桂林与永历帝还都肇庆后的政治
四 荆襄十三家军英勇抗战的经过与永历帝之在南宁

九 西南建立的永历王朝(下)
一 李定国所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收复西南失地与永历帝
驻守安隆
二 永历帝奠都昆明与在缅甸的被执
三 西北和东南的人民群起响应抗清运动

十 郑成功、张煌言所领导的义师.及郑成功攻克台湾
一 郑成功的起兵
二 郑成功与张煌言北伐之役
三 郑成功之攻克台湾
四 郑氏经营台湾与衰亡

十一 全国人民继续不断地层开反清运动
一 全国人民继续展开反清战争
二 由公开的斗争转变为秘密的活动
结束语
大事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