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消费文化。室内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58304
  • 作      者:
    崔笑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崔笑声,1996年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师2003年-2006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br><br>    现已发表“当代室内设计‘泛审美’倾向分析”、“当代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与边缘化的诱惑”、“回归平常状态”、“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两点思考”等数篇论文,出版专著《设计手绘表达瑚维与表现的互动》和“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设计师手绘快速表现系列》光盘教材四套。参与编写多种环境艺术设计教材。主持或参与数十项设计项目,并获多个省部级设计金、银奖。近年主要参展经历;<br><br>    2003年参加第五届巴西圣保罗建筑与设计双年展。<br><br>    2004年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br><br>    2004年参加首届“为中国而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大展。<br><br>    2004年参加第五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br><br>    2004年参加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A5版块“无止境”室内设计展。<br><br>    2004年参加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A6版块“公共领域”公共艺术展。<br><br>    2006年参加第二届“为中国而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展开
内容介绍
    《消费文化·室内设计》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消费之“惑”、消费时间与消费空间、被物质化的空间、“边缘化”的诱惑、空间的“泛审美化”、非暴力的室内设计变革。《消费文化·室内设计》对消费文化时代的室内设计现象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上予以了解读,并对消费文化背景下室内设计观念的变化及其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强调设计师应在纷繁复杂的消费文化之中保持清醒、冷静的认识,努力发展、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主体地位并有机结合当代设计观念,使室内设计摆脱目前只关注形式美但对当下社会现状、文化的意义漠不关心的被动状态,寻找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立场的室内设计方法。<br>    《消费文化·室内设计》可供室内设计、环境艺术、建筑景观等设计专业人士参考,并可为社会文化人士及相关管理人士借鉴,同时也可用于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学习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消费时间与消费空间<br>    5.不确定的空间边界<br>    5.2  迈向的“第三空间”<br>    在一般的建筑、室内设计的空间观中,最为流行的是所谓“四维空间”之说,即在静态的三维空间的认识过程中加入动态的时间维度。这样空间就变得富有动感,呈献出与时间特性相呼应的空间状态。这种观念是被大多数设计师接受的。从总体上看,认识真实空间时将空间与时间联系起来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方式。如卡西尔所言: “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这种观念被设计师遵循了很长时间。如今在消费行为、事件不断的社会中,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与认知已经不单单是依赖“空间——时间”的维度。因为“空间与时间”的认识方式还是有点学术了,它大多数是停留在专业人员的谈论之中,而大众并不一定能有此共鸣。所以为了能进一步的贴近大众、贴近社会,设计师就应该采用一种更加有效的空间观来指导设计实践,这时候室内设计的空间观表现出当代的特征。<br>    在当代空间观的研究中美国学者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颇具借鉴价值,其理论发源于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容器。空间具有它的物质属性,但是它绝不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是与人类。人类实践和社会关系毫不相干的物质存在。反之,因为人类存在其间,空间对我们才显出意义。空问也具有它的精神属性,一如我们所熟悉的社会空间,国家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城市空间,经济空间,政治空间等概念。”列斐伏尔所说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即所谓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物质性,可以被观察、被实验,就像建筑、城市、地区、国家等都是第一空间的观察对象。而第二空间则是对第一空间的物质性、客观性的对立面——以“精神对抗物质”。因此第二空间“形式从构想或想象中获取观念,进而将观念投身向经验世界。”
展开
目录
序<br>绪言  消费之“惑”<br>1.消费文化之“辩”<br>2.作为“消费品”的室内设计<br>3.空间内含物的结构和身份<br><br>第一章  消费时间与消费空间<br>1.时尚与享乐主义<br>2.传统的“再生产”<br>3.“古物”的新角色<br>4.热衷“过程”体验<br>5.不确定的空间边界<br>6.购物中心的吸引力<br><br>第二章  被物质化的空间<br>1.符号消费<br>2.家具的解放<br>3.后福利时期的家居设计<br>4.日常生活转型中的空间设计<br>5.复制时代的艺术性<br>6.技术革新的推动力<br><br>第三章  “边缘化”的诱惑<br>1.中产阶层的“品位”<br>2.“格调”的误读<br>3.作为媒介的室内设计<br>4.广告与流行的副产品<br>5.798艺术社区的空间吸引力<br><br>第四章  空间的“泛审美化”<br>1.表层的审美化<br>2.审美疲劳<br>3.审美的开放性<br>4.物质与非物质<br>5.“双重译码”<br><br>第五章  非暴力的室内设计变革<br>1.结构性变化与观念更新<br>2.格调与文化价值<br>3.“关系”的问题<br>4.符号化途径<br>5.国际化与价值体系<br>6.设计师的身份和立场<br><br>后记<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