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151162
  • 作      者:
    戴俭,邹金江著
  • 出 版 社 :
    湖北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选题所涉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理论,建筑制度、建筑文化观、建筑艺术、建筑形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等各个层面来阐释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辛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对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进行了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言
    传统城市的规模一般较小,功能也比较单纯。中国古代都城基本上由朝、市、坊三部分组成,其建筑尺度和城市空间尺度较小,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矛盾也不突出。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资本的集中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加,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因不能容纳迅猛增长的人口和建筑百被冲破。城市自发盲目迅速的蔓延,酿成了城市污染、交通阻塞、生态失衡、形体环境丑陋等巨大灾难……与今天杂乱无序、建筑与环境失衡的城市空间相比,和谐、有机的传统建筑外部空间逐渐吸引了各类学者的关注。本书的目的便在于对中国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历史演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构成方式与构成规律,并从中汲取营养,应用于现代城市和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设计之中。同时,通过研究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构成方法,也能使我们从外部空间的各个角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意象增加一些认识。
    第一节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研究背景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各类传统单体建筑的比例尺度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构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建筑蕴含的巨大价值。然而长久以来,以中国建筑外部空间、尤其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为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有待深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研究背景
一、研究现状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提出
一、纯公共、准公共与泛公共领域
二、中心、边缘与方向
三、概念界定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实证的方法
二、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图解分析的方法
第四节 结构概述

第二章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聚落外部空间
二、先秦--隋唐外部空间
三、宋代东京城市外部空间
四、明清时期城市外部空间
第二节 影响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文化因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构建要素
第一节 中心与中轴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二节 边缘与边界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三节 方向与方位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四节 形态与形式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构成方式
第一节 比例与尺度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二节 层次与序列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三节 体量与规模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四节 开敞与封闭
一、纯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二、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三、总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构成特征
第一节 多元复合性
第二节 重义置换性
第三节 动态模糊性
第四节 天人合一性
第五节 虚实流转性
第六节 家国同构性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