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1779
  • 作      者:
    高云虹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高云虹,女,1973年出生,甘肃会宁人,经济学博士,兰州商学院副教授、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第十三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自2001年以来,已在《改革》、《经济地理》、《经济体制改革》、《地域研究与开发》、《财经科学》、《当代财经》、《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国研网转载,多篇被多次引用。参加或主持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近20项。曾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等10余项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循着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的四步顺序,在文献梳理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及其地区分布,并从城市户籍人口和农民工两方面考察了我国转型时期的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及其特征。同时,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得以发生的根源和机制,以及转型时期的城市贫困何以迅速加剧的原因。此外,选择兰州市作为具体案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入户调查资料,对该市的贫困状况做了深入解析。最后。落脚于我国城市贫困的治理方面,以贫困者生活和福利状况的改善与否及改善程度作为出发点,提出了相应减贫对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相关概念阐释及已有研究述评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把握贫困概念及其内涵是全面理解贫困和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如何定义贫困不仅影响到使用怎样的方法来测度贫困,更重要的是决定着相应的减贫政策。自对贫困有确切的定义开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问,贫困概念从关注单一的收入因素到关注剥夺、排斥和脆弱性,经历了不断的演化过程。
    一、贫困概念的演进
    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一直都在为贫困研究做着努力。但要给贫困下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又实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曾说过,贫困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概念;英国学者奥本海默(C.Oppenheim,1993)也认为,“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确定性,并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学领域,是英国学者朗特里(M.Rowntree,1901)最早给出了较为确定的贫困定义,他在著作《贫困:城镇生活研究》中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支付仅仅维持家庭成员生存所需的最低量生活必需品开支,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自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以来,贫困及其与之有关的概念便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扩展开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更适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具可操作性的贫困概念。比如,它既可以从收入低下、权利缺乏或能力剥夺的角度来定义;也可以从绝对和相对的视角来理解;还可以从长期和短期的比较来把握,而且,这一概念又常常与不平等、社会排斥和脆弱性紧密相连。我们之所以重视贫困的多维度特性,是因为它不仅决定了使用怎样的方法测度贫困,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定义对应着不同的减贫政策工具和项目组件。所以,理解贫困概念的演进及其内涵扩展对于全球范围的减贫进程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阐释及已有研究述评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二章 城市贫困测度方法概述
第一节 贫困线测度方法
第二节 量贫困测度方法

第三章 中国现阶段城市贫困规模及地区分布
第一节 中国城市贫困线测度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城市贫困规模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城市贫困的地区分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及特征
第一节 对城市户籍人口的考察
第二节 对城市农民工的考察
第三节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形成机理
第一节 转型背景与城市贫困
第二节 制度因素对城市贫困的作用
第三节 结构调整对城市贫困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文化因素与城市贫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兰州市为例的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兰州市城市贫困现状
第三节 兰州市和广州市的城市贫困对比
第四节 兰州市贫困成因及减贫对策

第七章 中国城市反贫困对策建议
第一节 提供更多经济机会
第二节 为发展和减贫而赋权
第三节 加强保障减轻风险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