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讨伐孙恩期间,荆州刺史桓玄无时无刻不在厉兵秣马,训练部队,扩张自己的实力,经常严密注视着朝廷内部所出现的每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微小变化。当他听说孙恩逼近京师,便赶紧竖起军旗,集结队伍,向朝廷呈上疏奏,请求带兵去征讨孙恩。司马元显对此大为恐惧。正好赶上孙恩的军队撤了回去,于是,司马元显以诏书制止桓玄起兵。桓玄无奈,只好命令部队解除戒备。
此时,桓玄自以为已经拥有了东晋三分之二的疆土,所以多次让人向他呈上他可以做君主的天命符征和吉兆,打算用这些来迷惑百姓,又给会稽王司马道子写信说:“孙恩那些盗贼,上次逼近京城的近郊,因为风不顺而没有能够攻打进来,又因为天下大雨,而没有机会运用火攻,所以在粮食吃完之后,自然便回去了,并不是力量不足。过去,王国宝死了之后,王恭没有乘这时的威势,进一步统领朝廷政务,这就完全可以让人看出他的居心,并没有对您有丝毫的不敬和侮辱,但是,您却说他不忠。现在的朝中权贵,国家的心腹栋梁,深孚众望声名远播的人是谁?怎么能说没有更好的?只不过是您不能相信他罢了!长此以来,日复一日,才酿成像今天这样的祸患。在朝廷中的那些王公大臣们因为害怕大祸临头,所以不敢说话。桓玄我有愧远在外地任职,才有胆量揭露这样的事实。”司马元显看到了这封信,非常害怕。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初一,朝廷下诏书,历数荆州刺史桓玄的罪状,任命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18州诸军事,并把黄钺也加授给了他。又任命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任命前将军谯王司马尚之统率后卫部队。又下令实行大赦,改年号元兴。在都城内外戒严,任命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
司马元显打算借此机会把桓氏家族的人全部诛灭。中护军桓修是骠骑长史王诞(王导的曾孙)的外甥,王诞又很得司马元显的宠爱信任,所以,他向司马元显禀告了桓修等人与桓玄的志趣完全不同,司马元显才放弃了“诛灭”的想法。
东晋东部地区遭受孙恩民军所导致的战乱的影响,继以灾荒年景,百姓饥饿贫困,水路的粮食运输不能继续。桓玄以为朝廷正处在多事之秋,值得忧虑的事很多,一定没有闲暇来讨伐自己,因此,可以趁此机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等到朝廷征讨他的大部队就要出发的时候,他的堂兄太傅、长史桓石生秘密地用书信告诉了他这个消息。桓玄大吃一惊,打算把部队全部集结到江陵来据守。桓玄听从了长史卞范之的建议,留下桓伟镇守江陵,向朝廷呈上奏表,并把檄文公告传遍各地,揭露司马元显的各项罪行,同时挥师向东部(建康)进发。檄文传到都城建康,司马元显看到之后,非常害怕。
二月初七,安帝在西池为司马元显饯行。司马元显害怕桓玄,登上战船,却没有马上出发。
荆州刺史桓玄,从江陵出发,担心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能取胜,因此,常常怀着向西回军的打算,等到过了浔阳,还是看不见朝廷的部队,心中非常高兴,其他将士的斗志和士气也振作、旺盛起来。
二月十八日,朝廷下诏,派齐王司马柔之持驺虞幡(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用以传旨解兵)到荆州、江州两地及军中展示,告谕桓玄等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桓玄的前锋将领把司马柔之杀了。
二十八日,桓玄抵达姑孰,派遣他的部将冯该等人进攻历阳,襄城(今河南许昌)太守司马休之出城迎战失败,弃城而逃。
三月初,司马元显刚刚准备出发,听说桓玄的大部队已经到了新亭,便马上扔掉船只,返身上岸,退到城中的国子学里驻守。初三,又到宣阳门外去排开战阵,扎下大营。军营之中惊恐不安,传说桓玄的部队已经抵达朱雀航。司马元显带着部队准备回宫。这时,桓玄派遣先头部队拔出刀来,紧跟在他们的后边大声呐喊着说:“放下武器!”司马元显的部队彻底崩溃。司马元显乘着一匹马跑进了东府城,只有张法顺一个人骑马紧跟着他。司马元显向司马道子询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司马道子也只是面对着儿子哭泣不止。桓玄派遣太傅、从侍中郎毛泰把司马元显收押起来,送到新亭。桓玄把他绑在大船的前头,一条条列举他的罪状,司马元显说:“我不过是被王诞、张法顺所迷惑耽误罢了。”
初四,朝廷恢复隆安年号。安帝派侍中到安乐渚(在新亭之东)去慰劳桓玄。桓玄进人京师,宣称皇帝下诏书,命令解除戒严。朝廷任命桓玄统领文武百官,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任徐、荆、江三州刺史,加授给他黄钺。桓玄任命桓伟为荆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阳尹。至此,东晋王室尽在桓玄的掌控之下。
初五,有关部门呈上奏章,指责会稽王司马道子放纵酗酒,忤逆不孝,应该斩首弃尸示众。朝廷下诏,命令将他赶出京城(今南京),贬逐到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居住;将司马元显及其儿子东海王司马彦璋和谯王司马尚之。以及庾楷、张法顺、毛泰等人,押到建康城的街市上,全部斩首。桓修为王诞竭力求情,所以,将他长期流放到大庾岭以南的偏荒地区去了。
这年,安帝改年号大亨。桓玄改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兼任豫州刺史,统领文武百官。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太宰。
四月,桓玄出都城建康,去姑孰驻扎,辞去了录尚书事的官职。安帝下诏同意,但凡是大政方针,都要去桓玄那里请示,其他小事由尚书令桓谦和卞范之决定。
自隆安以来,东晋全国上下的百姓,对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动乱战争,深感厌倦。等到桓玄刚刚来到京师,罢黜奸佞的小人,选拔贤明的才俊,建康的百姓非常高兴,都希望能得到一点安定的生活环境。但是,不久,桓玄便骄奢横暴,放纵享乐,政令变化无常,朋雄奸党纷纷出现,甚至对朝廷也大加欺凌侮辱,并把皇家御用的车马轿乘、供奉的食品用具等,也都随意裁减,连安帝也几乎不免挨冻受饿。从此,民众的心里非常失望。三吴地区发生大饥荒,住户人口减少了一半左右。其中,会稽郡十人之中减少三四人;临海、永嘉两地人口则几乎全部死亡。即使是富贵人家,也都穿着绫罗绸缎,怀里抱着金玉,关起门来相互之间看着饿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