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危机概述<br> 第一章 不期而至的危机<br> 三、危机是如何形成的<br> 通俗地说,次贷就是美国在布什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的大政策背景下,在金融市场风险预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各类贷款机构纷纷降低贷款门槛和审贷标准,美国很多借不起钱的“穷哥们”最后都贷到了款,买起了房。后来,由于金融市场发生变化,贷款利率上升,这帮穷哥们都还不起钱,其贷款也就成了贷款机构的坏账。其实,如果这些贷款资产没有被证券化,就算全部变成坏账,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庞大的金融体系来说,应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然而,问题是这些次贷和相关风险并没有停留在美国商业银行和专业贷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而是被打包证券化并出售到了全世界。也就是说,所有与这些次贷相关的债权投资人共同承担了这个损失,而且无法将每笔贷款与债权人一一对应。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当中一些占比并不是很大的风险资产最终可以导致一场影响十分深远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这确实值得全球金融业从实践到理论认真地进行全面反思:是什么机制导致了有毒资产的外部性以及金融市场的外部性被无限放大?我们的金融市场发展理论和实践有哪些需要总结的地方?未来我们应如何防范类似问题?<br> 对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用图1.1简要说明:<br> 银行和非银行的专业贷款机构将住房次贷发放给信用分数较低的低收入购房者①,并将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下简称MBS),出售给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银行将MBS再次打包成担保债务凭证(以下简称CDO)等结构性产品继续出售。而保险机<br> 构则通过信用违约掉期(以下简称CDS)为此类证券提供保险。这些次贷衍生产品——MBs、CD0和cDs——为全球机构投资者广泛持有。当形势开始逆转,即房价下跌、利率上升时,初始借款人出现违约而无法偿还本息,损失沿着次贷链条波及每一个投资者——不管是私人还是机构,危机<br> 由此爆发。这就是危机形成过程的完整图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