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教与道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51970
  • 作      者:
    (德)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儒教与道教》是马克斯·韦伯一系列宗教社会学著作中的一部,在这一系列书中,韦伯力图从塑造各个民族民族性格的精神层面的宗教入手,去解释各个民族的发展,并将各个民族的情况加以比较。在《儒教与道教》中,韦伯力图用儒家的传统伦理去解释中国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去探求中国从世界领先,到落后挨打的原因。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克思·韦伯,德国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1864年韦伯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法学;188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于1891年在柏林大学开始教学生涯。尽管韦伯在社会学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但其成果却长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直到1964年海德堡国际社会学大会的召开,他在社会学上的地位才得到学界的承认,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本书是马克思·韦伯即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后的第二部宗教社会学著作,书中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论证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与西方的新教相比较,试图去寻找中国在各种条件都好于西方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展开
精彩书评
    马克斯·韦伯是唯一能同卡尔·马克思相提并论的思想家。<br>    --美国社会学家 根瑟·罗斯<br>    韦伯就像几乎和他同时代的涂尔干一样,在任何一套论及重要社会学家的丛书中,都应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在哪里讲授社会学,他的名字总是跟涂尔干和马克思结合在一起,被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br>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弗兰克·帕金<br>    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对社会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能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类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社会行动中的磨难、悲剧以及成功的冷眼关注,使他成为社会分析方面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br>    --德国社会学家 刘易斯·柯塞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各种宗教的经济观<br>    儒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五大世界性的宗教。依照不带任何价值取向的方式进行理解,这种“世界宗教”不仅拥有大量的信徒,而且将自身的伦理概念化,形成了吸引或制约信徒的生活准则系统。<br>    另外,犹太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宗教。因为它不仅包含理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世界宗教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于近年来经常被人谈及并加以讨论的西方近代经济伦理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不过,有一部分历史意义非常明确,有一部分历史意义则含糊不清。所以,只有在必须与历史相结合的时候,别的宗教才会考虑历史意义所具有的作用。<br>    我们在研究基督教的时候,必须要首先了解两篇论文的内容,并把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作为研究的基础。<br>    宗教的“经济伦理”到底是什么呢?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的叙述,逐步把这个问题阐释清楚。我们所要研究的伦理理论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手段。当然,它作为认识手段的重要性,在某些情况下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且,我们所研究的伦理理论也不是一种神学大纲式的东西。事实上,它是一种动力,深深根植于各种宗教的心理联系实际的行动之中。<br>    下面的叙述虽然非常简练,但人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认知:经济伦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并不是非常简单的东西;此外,表象上相同的经济组织形式与完全不同的经济伦理相结合后,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不但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而且具备各自独有的特征。对于经济组织形式而言,经济伦理并非单纯的“因变量”,同样,经济伦理也无法单方面完成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塑造。<br>    宗教从来都不是决定任何一种经济伦理的唯一条件。有一种观点认为,决定人们世界观的是宗教或宗教以外的“内在因素”。就此观点而言,经济伦理具有自己固有的一种规律性标准,这是显而易见的。而经济地理的和历史的现实,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决定经济伦理的形态。<br>    当然,在经济伦理的诸多因素中,宗教教条中关于生活方式的规定也是其中之一——也只是之一而已。不过,当宗教的成规置身于政治、地理、社会和民族的现有范围内时,经济与政治因素对它的影响就变得非常深刻了。如果想把他们之间的各种依赖关系全面展示出来,必然是千头万绪的。<br>    所以,本书的阐释志在对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的一些定向因素进行剖析,这只是一种尝试。这些定向因素对宗教的实际伦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独特性质。同时,对于经济伦理来说,这种独特的形式又是极为重要的。<br>    当然,上文提到的社会阶层并非一成不变。这些权威阶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能更改和变化的。而且,排他性的权威影响也从来没有在任何个别的阶层出现过。不过,也有这样的一些阶层,其生活方式曾经居于支配地位,极具有影响力。可以肯定的是,现存的所有宗教都拥有这样的阶层。<br>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儒教是一种世俗理性主义的等级伦理,它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受过传统经典教育的食俸禄阶层。而那些没有受过传统经典教育的阶层,则不包括在内。这种宗教的,或被称作非宗教的等级伦理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它所对应的阶层。甚至,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都受到了它的影响。<br>    与儒教相反,在印度教的早期,其代表是由世袭种姓的人来担任的。他们接受过传统的经典教育,却不做官,只是担任私人或团体的礼仪牧师,并通过这种身份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以此身份为固定中心进行等级的划分,对社会秩序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作用。<br>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完美的宗教等级传统的代表者只能是接受过“吠陀”教育的婆罗门。后来,出现了一个非婆罗门的阶层,即与婆罗门相抗衡的苦行僧阶层。印度进入中世纪后,出现了一种在平民中秘密流传的宗教。这是属于印度教下层教徒的宗教,他们对救世主充满了热诚而神圣的信仰。——托钵和尚看破尘缘、背井离乡,作为佛教宣传者虔诚地传播着佛教的教义。从整体上来说,真正的佛家弟子应该是像托钵和尚那样的人。他们是宗教信仰的主体。而其他人不具备很高的宗教价值,是宗教信仰的客体,是俗人。
展开
目录
导论:各种宗教的经济观 <br>本书文献 <br>第1章 城市 君王 神灵 <br>货币经济制度 <br>城市以及行会 <br>中国和近东地区在封建诸侯行政管理和神灵观念上的比较 <br>皇帝的卡里斯马和大祭司地位 <br>第2章 封建俸禄国家 <br>世袭卡里斯马在分封制中的特征 <br>统一国家对官僚体制的恢复 <br>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官员 <br>国家的徭役和赋税 <br>官员对定额税收的承包 <br>第3章 行政管理和农业制度 <br>封建和财政制度 <br>军队制度以及王安石变法 <br>政府针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政策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br>第4章 自治、法律和资本主义 <br>最具资本主义色彩的依存关系 <br>宗族的组织结构 <br>村落的自治 <br>宗族对经济关系的束缚 <br>世袭制法律的结构 <br>第5章 士(知识分子)阶层 <br>中国人文主义偏重仪式、行政管理向和平主义转变 <br>孔子和科举考试制度 <br>儒家教育的地位 <br>士阶层的特征以及封建学生的荣誉 <br>成为君子的理想 <br>官员的威严和声望 <br>对于经济政策的态度 <br>专制和宦官——士大夫的对手 <br>第6章 儒教的处世之法 <br>官僚体制以及教权统治 <br>自然法和法律逻辑的缺乏 <br>自然科学思维的缺乏 <br>儒教本质 <br>儒教的入世性特征 <br>“礼仪”和“孝道” <br>经济观念和对专门人材的冷落 <br>君子 <br>儒教经典的价值 <br>正教发展的历史 <br>儒教的和平本质 <br>第7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 <br>老子与隐士 <br>道与神秘主义的关系 <br>神秘主义的实际影响 <br>对立的两级:正统与异端 <br>道教中的长寿术 <br>道教的教阶制 <br>佛教在中国 <br>巫术逐渐向系统化发展 <br>道教伦理的来源 <br>中国正统与异端伦理都带有传统主义的特点 <br>中国的教派之间的迫害 <br>太平天国起义 <br>中国教派发展趋向 <br>第8章 儒教与清教 <br>理性化的标尺 <br>儒教的伦理观 <br>信仰与经济 <br>“重富”与“轻商”的矛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