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至隋代
嵩山神
嵩山,横卧在河南省登封县的北面,东西绵延3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为九州之险,五岳之冠。主峰太室山耸峙于东北方位,海拔1440米;次峰少室山峨踞于西南方位,海拔1512米。两峰之间,雄踞着著名的“轘辕关”,是“九朝故都”洛阳通往东南方向的孔道。
原始洪荒,中华先民就辟草莱于嵩洛。《史记·封禅书》引《尚书》云:早在大舜时代(4200年前),每隔五年就要巡狩一次中岳嵩山。《国语·周语》云,夏王朝兴起的时候,火神祝融降诞于嵩山。夏朝的大禹在现在登封县东南方向的告成镇一带,当时叫作阳城的地方建立了都城,后来又迁都到斟(寻阝),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县一带。
《诗经·大雅·嵩高》云:“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嵩阳一带,春秋的时候属于郑国,战国的时候归属韩国。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把嵩阳设为颍川郡,并且筑起了太室山神祠。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礼登太室山,想要跟神仙交通;他用三百户为太室祠作供奉,把这地方命名为“嵩高邑”。东汉以后,祠祀一直继续着。
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生下儿子启以后,化作一块巨石,人称“启母石”。这启母石至今仍屹立于嵩山南坡上。而涂山氏的妹妹少姨,则化作了少室山的山神,专司蚕事。
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前后所建的“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至今还保存着,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
崇山叠嶂、烟云缭绕的嵩山,自古就被认为是神灵出没、仙人得道的圣地。《山海经》里讲述的天上大神——“帝”,据说就往来于嵩洛周围。少室山上有群神休息之木,名叫“帝休”。在道家仙经的传说里,嵩山、王屋山、女儿山等名山,都是有正神掌管的,是精思合做“仙药”的好地方。
东汉时创立“五斗米道”的张道陵(34-156)曾入嵩山石室,隐斋九年,后来号称“天师”。东汉时的道士刘根、三国时的道士郗元节、西晋时的道士鲍靓等,也都是在嵩山得道的。
古人还认为,嵩山是天下的中心。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就坐落在登封县告成镇,那里现在还保存着元代科学家郭守敬(1231-1316)所建的“观星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