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4880
  • 作      者:
    (日)滨川圭弘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对有关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世界最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各章各节的执笔者都选自日本的杰出专家,由他们介绍尖端技术的现状。具体内容包括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装置物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板、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CIS以及CIGS系太阳能电池、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滨川圭弘,1958年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1958年大阪大学助教,1962年大阪大学讲师,1964年大阪大学工学博士,1964年大阪大学助教授,1965~1967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客座教授,1976年大阪大学教授,1992年大阪大学极限物质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大阪大学名誉教授,1996年立命馆大学教授,1998年学校法人立命馆副总长,立命馆大学副学长,2003年至今学校法人立命馆总长顾问,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和实际应用,包括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装置物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CIS以及CIGS系太阳能电池、Ⅲ-Ⅴ族太阳能电池、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住宅用太阳光发电系统、楼房用太阳光发电模板及其系统、空间太阳能发电所,等等。
  本书可供从事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2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装置物性
  2.1  引  言
  这一章首先说明半导体的入射光与固体中的原子和电子如何产生相互作用,以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基本过程,其次详细地介绍p—n结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即说明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及损耗部分,转换效率的方程式与等价电路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光响应收集效率的定义和各种太阳能电池结的构成及其能隙的形状、机能。为理解后面将要介绍的用各种材料制造的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技术打下基础。
  2.2 半导体的光吸收和光传导效率
  可以观测到,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吸收,反射、折射、偏转、漫射等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本质过程,可以理解为物质内存在的载流子(电子、空穴)和电磁波之间的能量的相互作用。从低频率的电磁波开始,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一直到X射线,如此大的波长范围的电磁波,根据能量的不同,与不同品格、不同状态的电荷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分别表征出各自不同且特有的光响应。
展开
目录
1  总论
1.1  引言
1.2  能源革命与文明的进步
1.3  能量的需求预测与能源资源
1.4  3E的三重矛盾与解决策略
1.5  太阳能的质和量
1.6  太阳能发电的独特特点
引用·参考文献
2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装置物性
2.1  引言
2.2  半导体的光吸收和光传导效率
2.3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2.4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能量转换效率
2.5  理论极限效率和太阳能电池的损失
2.6  高效率化技术及其装置物性
引用·参考文献
3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模板
3.1  引言
3.2  单晶硅太阳能硅片的制造方法
3.2.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3.2.2  单晶硅铸模的制造
3.2.3  单晶硅硅片的制造
3.2.4  电池片的形成
3.2.5  电池片高效率化的技术
3.3  HIT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造方法
3.3.1  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3.3.2  HIT太阳能电池片的特点
3.4  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模板
3.4.1  太阳能电池模板的种类
3.4.2  太阳能电池模板的制造过程
3.4.3  太阳能电池模板的评价
3.5  采光型太阳能电池模板
3.6  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
3.6.1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3.6.2  电池片制造方法的进展
引用·参考文献
4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4.1  引言
4.2  多晶硅铸模的制造技术
4.3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化技术
4.4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发
4.5  结束语
引用·参考文献
5  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5.1  引言
5.2  Si系薄膜的制作、基础物性和太阳能电池的装置
5.2.1  Si系薄膜的制作
5.2.2  Si系薄膜的基础物性
5.2.3  Si系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装置
5.3  无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
5.3.1  a-SiC/a-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5.3.2  a-Si太阳能电池大面积模板的制造及其高效率化
5.3.3  a-Si太阳能电池的可靠性
5.4  薄膜微晶硅(μc-Si)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
5.5  非晶硅/微晶硅型串联太阳能电池
引用·参考文献
6  CIS以及CIGS系太阳能电池
6.1  引言
6.2  CIS以及CIGS系半导体的基础物性及其特性
6.2.1  CIGS系半导体的特点
6.2.2  禁带宽度控制
6.2.3  多样的结晶相和固有缺陷
6.3  CIS以及CIGS系太阳能电池的结合形式与制法
6.3.1  CIGS系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6.3.2  组成比和电池片特性
6.3.3  Na的添加效果
6.3.4  蒸镀法
6.3.5  硒化法
6.4  模板制造法及其规模生产技术
6.4.1  集成化技术
6.4.2  提高效率的技术
6.4.3  可靠性评价
6.5  R&D领域的新进展
6.5.1  Cd自由缓冲层
6.5.2  柔性基片
6.5.3  S系、A1系等新材料
6.5.4  聚光电池片
6.5.5  宇宙空间应用
6.5.6  4端子串联的高效率化
6.6  结束语
引用·参考文献
7  Ⅲ-Ⅴ族太阳能电池
7.1  引言
7.2  Ⅲ-Ⅴ族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所用材料的特点
7.2.1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基础物性和光电特性
7.2.2  Ⅲ-Ⅴ族系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特点
7.3  GaAs系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及其制法
7.3.1  GaAs系太阳能电池
7.3.2  InP系太阳能电池
7.3.3  新型太阳能电池——量子阱结构太阳能电池
7.3.4  薄膜太阳能电池
7.3.5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7.4  超高效率多结太阳能电池及其构成
7.5  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其现状
7.6  R&D领域的新进展
引用·参考文献
8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
8.1  引言
8.2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特征
8.3  基本原理和理论可达到的效率
8.3.1  基本原理和已报道的太阳能电池性能
8.3.2  理论可达到的效率
8.4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制造方法
8.4.1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8.4.2  Graetzel Cell的制作方法
8.5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现状和性能
8.5.1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性能发展
8.5.2  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8.6  R&D领域的新进展
8.6.1  新型高性能增感色素的开发
8.6.2  新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光电极
8.6.3  电解质溶液的固体化.拟固体化
8.6.4  塑料太阳能电池
引用·参考文献
9  太阳能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9.1  引言
9.2  太阳能计算器
9.3  太阳能手表
9.4  其他应用
9.5  交通系统的应用
9.6  受灾、求助体系的应用
9.7  日常生活应用的新展望
10  住宅用太阳光发电系统
10.1  引言
10.2  住宅用太阳光发电系统设置方法的种类
1O.3  独立型系统和联系型系统
10.4  动力调节器
10.4.1  系统联系技术
10.4.2  与屋顶形状对应的设置多样化的组合技术
10.5  导入实例
10.6  今后的努力
10.6.1  原材料价格的下降
10.6.2  通过商品开发扩大市场
10.6.3  具备集体联系的课题的解决
10.6.4  由于再循环和再利用产生的长寿命化
10.6.5  可靠性和认证制度
10.7  结束语
引用·参考文献
11  楼房用太阳光发电模板及其系统
11.1  引言
11.2  楼房用建材一体型太阳光发电系统的特点
11.3  实用例子介绍
11.4  进一步提高采光型模板价值的方法
11.5  楼房用建材一体化型太阳能电池
11.6  今后的展望
12  空间太阳光发电所
12.1  引言
12.2  空间开发的历史
12.3  宇宙空间的特征和魅力
12.4  宇宙太阳光发电所SPS和其关键技术
12.5  SPS用太阳能电池及其特殊性
12.6  微波发送接受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2.7  太阳能繁殖器的设想
引用·参考文献
13  太阳光发电的展望
13.1  日本的能源政策和新阳光计划
13.2  太阳光发电技术开发项目及其现状
13.2.1  太阳光发电技术的开发
13.2.2  集中联系型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实证研究
13.3  21世纪太阳光发电技术的展望
13.3.1  能源政策和太阳光发电
13.3.2  太阳光普及与扩大的课题
13.3.3  21世纪的太阳光发电技术
13.3.4  21世纪的太阳光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
13.4  太阳光发电的新作用和将来的展望
引用·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