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彩色摄影技术与技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29326
  • 作      者:
    马松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写作的宗旨就是试图对现代彩色摄影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既包括数字摄影,也包括传统的胶片摄影。通过传统摄影对影像质量(影调、细部和颜色)的分析、认识和实践,树立起正确的概念,并逐步对摄影影像的技术质量具有敏锐和准确的辨识能力,也为对数字摄影技术的把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对数字摄影过程的认识,通过对数字摄影的硬件系统和相关设备的了解与掌握,并逐步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机处理彩色影像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工具,比较充分地发挥数字摄影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潜力,创作和制作出更为丰富、多样、新奇、逼真、完美的摄影影像,并成为适应现代摄影发展的具有全面技能的摄影者。
展开
作者简介
  马松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任中国感光学会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摄影技术特别是彩色摄影技术方面的教学,并多年从事摄影影像的色再现的研究工作。已出版的著作有《感光胶片的原理与应用》(合著)、《感光材料应用基础》以及《现代影视技术词典》有关色彩学部分的内容,其中《感光胶片的原理与应用》一书曾获北京电影学院优秀教材一等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从传统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两大领域入手,对现代彩色摄影技术的原理、规律、操作及应用等各方面作全面的阐述。一方面,通过传统摄影对影像、质量(影调、细部和颜色)的技术控制和分析,帮助读者树立起正确的概念,并逐步对摄影影像的技术质量形成准确敏锐的辨识能力,也为对数字摄影技术的把握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数字摄影的硬件系统和相关设备,以及计算机处理彩色影像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的介绍,让读者能更好地运用这些工具,充分地发挥数字摄影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潜力,创作和制作出更为丰富多样、新奇逼真、完美呈现的摄影影像。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又不乏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兼备的现代彩色摄影著作。书中配有大量彩图和黑白随文图,十分便于读者的认识理解和学习操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光色知识基础
  神奇的大自然以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夺目的颜色装点着自己,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格外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颜色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不能设想我们这个世界没有颜色,若真如此,不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甚至会使我们的生活秩序混乱不堪、难以生存。可以说颜色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颜色科学及其应用是很多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彩色摄影发明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所谓“色”(即颜色)只是反映在我们的眼睛和头脑之中,对于客观世界来说并无颜色可言。严格地说,“色”应当称作“颜色视觉”或“色觉”,它是视网膜接受光的作用而产生视觉冲动,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后所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因而产生颜色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和视觉功能正常的眼睛。没有光就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物体,更谈不上颜色。但只有光而没有视觉功能正常的眼睛也就没有了色,一个盲人置身于百花园中也不能感知那多彩世界的美妙,一个先天性的盲人甚至永远不可能知道色为何物,一个全色盲患者(极为罕见)只产生明暗的视觉而没有颜色的视觉,他所看到的也只是黑白世界。
  色觉是如何产生的?眼睛能够分辨成千上万种颜色的奥秘是什么呢?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光色知识基础
1.1  三原色视觉原理与加色效应
一、光的本质
二、光源
三、三原色视觉原理
四、加色效应

1.2  物体的色与减色效应
一、颜色产生的途径
二、物体对光的吸收与物体的色
三、减色效应
四、光源色对物体色的影响
五、物体的表面反射

1.3  视觉适应
一、亮度适应
二、色觉适应
三、其他视觉现象

1.4  色的基本特征
一、色的基本特征
二、基本特征的相互影响
三、HsB颜色空间

1.5  色的表征方法和颜色空间
一、色谱法
二、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三、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

1.6  彩色影像色形成的方法
一、加色法原理
二、减色法原理

第二章  彩色感光材料的构造与冲洗
2.1  彩色感光材料的种类
一、彩色负片
二、彩色正片
三、彩色反转片
四、彩色照相纸

2.2  彩色感光材料的构造
一、彩色感光材料的构造图
二、各构造层的主要功用
三、乳剂层的感色性及其排布顺序
四、成色剂

2.3  彩色胶片的OX码
一、DX码概述
二、DX码的组成及基本内容

2.4  彩色感光材料成色过稚及冲洗工艺流程
一、负—正过程
二、反转过程

2.5  彩色影像的保存
一、暗保存
二、亮保存

2.6  彩色正像制作中的校色配光
一、造成画面偏色的原因
二、负—正过程的配光
三、正—正过程的配光

第三章  彩色胶片的感光特性
3.1  感光特性曲线
一、感光测定概述
二、感光特性曲线
三、感光测定的技术条件

3.2  彩色灸片纳感光特性
一、最小密度
二、反差系数
三、感光度
四、宽容度及有效宽容度
五、颗粒性与颗粒度
六、分辨率与清晰度
七、互易律失效
八、潜影的保存性

3.3  彩色反转片的感光特性
一、最小密度
二、最大密度
三、感光度
四、反差系数
五、宽容度及有效宽容度
六、颗粒度
七、分辨率
八、互易律失效

3.4  摄影胶片的选用
一、感光度与影像质量
二、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
三、专业型胶片与业余型胶片

3.5  彩色反转片的乳剂特性对色平衡的影响
一、最小密度不一致
二、最大密度不一致
三、分层感光度不一致
四、反差系数不一致

第四章  数字摄影系统
4.1  关于“数字”
一、数字的二进制
二、数字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术语

4.2  数字摄影纳硬件系统和数卓照相OL
一、数字摄影系统
二、数字摄影的主要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三、数字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四、数字照相机的种类
五、数字相机简介举例

4.3  扫描仪及其特性
一、扫描仪概述
二、扫描仪的基本特性及相关指标
三、扫描仪使用时的设置
四、扫描仪举例

4.4  数字影像的输出
一、数字彩色扩印
二、数字打印
三、喷墨打印机
四、热转移类打印机
五、激光打印机

4.5  数字图像系统纳颜色管理
一、颜色匹配和颜色空间
二、颜色管理的任务
三、颜色管理的基本原理
四、颜色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  数字照相机的特性及其设置
5.1  数字照相机的基本特性
一、感光芯片(光电传感器)
二、分辨率及色深度
三、芯片尺寸与镜头焦距
四、存储器与存储格式
五、拍摄的时滞与连拍速度
六、数字相机的曝光特性
七、数字相机的白平衡与画面的颜色
八、聚焦方式与取景方式
九、图像浏览与删除
十、数字相机的防抖动技术
十一、其他特性

5.2  数字相机拍摄时的设置
一、数字相机基本参数的设置
二、图像文件尺寸和图像质量设置
三、相当感光度设置
四、拍摄场景模式与曝光补偿设置
五、闪光灯及减轻红眼设置
六、自动包围式曝光和连拍模式
七、测光模式与聚焦模式设置
八、白平衡设置
九、图像效果设置

第六章  彩色摄影操作技术与技巧
6.1  摄影镜头的色贡献指数
一、镜头的色贡献指数概述
二、镜头的色贡献指数举例

6.2  摄影光源的颜色特性与影像的色平衡
一、光源的色温与胶片的平衡色温
二、色温平衡与校色温滤光镜
三、光源的显色性与显色指数

6.3  摄影照明状况与影像质量
一、天气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二、光效与影像质量
三、人脸的光比与肤色的表现

6.4  彩色摄影曝光与影像质量
一、关于正确曝光
二、曝光对彩色影像质量的影响
三、确定曝光条件的基本方法
四、被摄景物+AT14的亮度配置

6.5  彩色摄影中各种滤光镜的使用
一、UV镜和天光镜
二、偏振镜
三、彩色滤光镜与渐变滤光镜

第七章  彩色画面的计算机处理
7.1  photoshop软件色彩处理的主要途径
一、亮度/对比度
二、色阶
三、色彩平衡
四、曲线
五、色相/饱和度
六、变化
七、照片滤镜
八、通道混合器
九、匹配颜色

7.2  photoShopC32工具箱简介
一、创建选区工具
二、图像处理的基本工具
三、路径工具
四、其他辅助工具

7.3  彩色摄影画面计算机处理实例
一、画面整体的亮度与对比度的调整
二、画面整体颜色的调整
三、画面局部亮度、对比度与色彩的调整
四、画面的局部虚化
五、彩色画面黑白化处理
六、黑白画面的调色
七、局部替换改善画面暗部或亮部的层次
八、在画面中写入文字
九、修去画面中不需要的部分
十、校正画面的双重偏色
十一、消除画面中的斑点、划痕和彩色污斑
十二、图像合成
十三、拼接制作宽幅照片
十四、彩色画面的特殊效果处理
附录1
附录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