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碰撞:世界金融新版图:investment straregies for the age of global economic chang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54331
  • 作      者:
    (美)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A. El-Eria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联席执行长,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掌管着8000亿美元的资产。El-Erian是全球金融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在华尔街的大投资家中,很少有人拥有他这样的背景和影响力。他曾为哈佛大学的359亿捐赠基金进行了两年成功的管理工作。他尤其擅长对新兴市场的考察。
展开
内容介绍
    《碰撞:世界金融新版图》成功预言了金融危机,适时提出了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所发生的基础性改变,号召投资者避免因为误读重要信号而沦为牺牲者。书中收录了近年来的重要事件,包括次贷危机。<br>    世界金融体系已步入深度调整阶段,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昨日市场,与以逐渐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明日市场发生碰撞,市场动荡不可避免。<br>    作者在书中谈到了他对未来经济和金融的预测,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市场有精辟而充满希望的见解,希望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全球经济动荡时期的投资策略,避免牺牲,抓住机会。<br>    四大趋势正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变化发挥着作用:<br>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新调整;<br>    通货膨胀:<br>    结构性金融减少了进入市场的壁垒;<br>    财富的转移,债务国正变成债权国。<br>    全球经济好比是一架以美国消费为能量引擎的飞机,如今,主发动机能量快耗完了,但是,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样的多个小发动机开始工作,所以世界经济不会崩溃,而是由大发动机引擎向多个小发动机引擎转变。
展开
精彩书评
  “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是世界上最有才华、最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实践者之一。在这本书中,他将一个学者对高级风险分析的洞见与一个资产组合经理对真实世界经济运行的把握结合在一起。对于希望理解当代投资世界的人来说,这本书非读不可。”<br>  ——艾伦·格林斯潘<br><br>  “投资者过去满足于弄清楚美国的情况,然后或许是欧洲和日本的情况。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向你阐明,为何这几个构造性经济大陆正让位于新兴世界。本书充满才华横溢的阐述,且易于理解——令人信服地阐释了正在变化中的全球经济。”<br>  ——债券之王 比尔·格罗斯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创始人、首席投资官<br><br>  “对于力求理解目前正运作其中的金融环境,以及未来若干年不得不应对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重大趋势的政策制定者,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的书是引人入胜而富有启发的读物。”<br>  ——以色列央行行长 斯坦利·费西尔<br><br>  “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提供了无价的内容,在方式上可谓极易接受、令人信服。”<br>  ——高盛董事长兼CEO 劳埃德·布兰克费恩<br><br>  “本书将现代金融世界与宏观经济学结合在了一起。它对如今的金融乱局在诊断上既明晰又有预见性,并且为前行的道路进行了重要的指引。”<br>  ——《金融时报》编辑 莱昂内尔·巴贝尔<br><br>  本书解释了投资的最好策略,El-Erian先生提供了极其详细的建议。<br>  ——《纽约时报》<br><br>  作者多次提到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市场的精辟见解。<br>  ——《巴伦周刊》<br><br>  作者为意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获得收益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本非常宝贵的指导手册。他感受到了世界经济的动荡,了解其发展趋势,如购买比萨饼一样来选择投资组合。——彭勃新闻社<br><br>  基金经理认为全球投资正在转向。<br>  ——路透社<br><br>  次贷危机时代,如何生存。<br>  ——《金融时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异象、谜题和疑团<br>    我在引子中指出,最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经济和金融问题,这些问题不能通过使用现有模型、思维定式或以前的经验加以解释。结果,这些问题便被冠以“异象”、“谜题”、“疑团”之名,市场上很多人不屑于思考这些问题,将之视为“噪音”,并因此视之为丝毫不包含有意义的信息。但是,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些信号,说明根本性转变或巨变正在发生,事实已证明这些巨变极其重要--其重要性尤其在2007年开始的动摇国际金融系统基础的危机中得到了体现。这些信号现在对投资者来说仍然意义重大,未来也将继续如此。<br>    或许,对于矛盾现象和异常现象最著名的反应,包含予美联储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递交给参议院的半年货币政策报告。在这份2005年2月的报告中,他指出“就目前而言,世界债券市场总体上出入意料的表现仍然是一个谜题”。我现在还记得,格林斯潘使用“谜题”(conundrum)一词时,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交易厅里的反应。很多人感慨不已,一个身为当今最受尊敬的博览群书的深具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何以对诸如美国利率曲线,即“收益率曲线”(yield curve)形态之类如此基本的东西给不出一个解释。<br>    格林斯潘远非唯一给不出解释的人。2005年晚些时候,《经济学家》杂志刊登一篇封面文章,讲述令人困惑的全球经济。数月后,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对全球收支失衡的构架发表看法时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出乎意料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局面”。他当时评论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国家的大规模流动,或者说从穷国向富国的流动--这种流动非但与经济学教科书上的解释背道而驰,而且与穷富之间关系的正常逻辑南辕北辙。萨默斯评论道:“据我所知,这种局面既不可预测,也无人预测到,而其可能的结果却意义重大,并且尚未得到充分考虑。”新西兰财政部长在评论投资者在其国家的投资行为时,也表现出类似的茫然困惑的态度。2006年9月,他接受《金融时报》采访,将这些投资者描述为“不理性”,指出他们的投资行为与“稍微有些反常的人”的表现完全一致。<br>    对我来说,最大的困惑集中在投资者的反应上--尤其是在系统不确定性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金融系统还有能力并且愿意过度消费和过度生严有风险的产品。我像其他人一样深感惊诧,你预期理应负相关的两种现象怎么到头来竟变成了正相关,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也就是说,一万面投资者为承担风险而获得支付的溢价显著下降了,而另一方面投资者逊要承担这种误定价风险(mispriced risk)的愿望却如此高涨。<br>    这一正相关关系背后的投资者动态表现(我将在第2章更详细地力口以探讨)是:有些投资者有所顾虑,不大愿意接受与已普遍下降的风险溢价(risk premiums)相关联的较低的期望收益。因此,他们千方百计要多挤榨出一些收益。提高杠杆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通过借千融资成本,这种做法看上去非常明智。提高杠杆的头寸反过来将风险溢价推得更低,从而鼓动又一轮加杠杆操作。<br>    这种循环只是一个例子,说明尽管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非常多,但投资者冷静而自信的感觉却令人惊讶地弥漫于市场。很多投资者不在场边等待可以合理解释的原因出现,却急速冲进场内,进行风险从未如此大的交易,并且杠杆程度也从未如此之高。华尔街对此做出的回应是,加速生产空前复杂的产品。这些产品中有很多给投资者提供了“嵌入式杠杆”(embedded leverage),如果有些投资者正希望放大对他们来说不提高杠杆便很低的期望收益,这类产品便直接让杠杆到了他们手上。而且,虽然国家和多边政策制定者表达了既担忧又困惑的复杂感受,但并未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撤走潘趣酒”。<br>    几个月后,世界经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陷入巨大的市场动荡之中。与此前25年间全球发生的多数金融危机不同,这次危机是由世界上最成熟发达的经济体即美国的一些事件所触发的。危机冲击了与货币当局最接近的市场部分--银行间的互动部分。其结果至少可以说非同寻常。思考一下美国短期国债市场日内利率出现极其异常的大幅波动,有时竞高达100多个基点,这种波动至少有一次与流动性和市场流量受到极其异常的侵蚀有关。你可能预期像这样涉及整个系统的事件会造成附带损害或具有触染性,或许你甚至设想看见人们在银行门口排队等候提出自己的钱。基于近期历史上的危机情形,你还可能会预期在银行系统脆弱的新兴币场经济体而不是金融系统成熟先进的其他工业国家出现“伤亡人员”。<br>    确实发生了一场银行挤兑风潮,但它来自英国。挤兑事件使英国政府慌忙为所有银行存款提供担保,并促使一家极受尊敬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公开宣称的政策发生令人惊愕的彻底转变。而且,还发生了附带损害,其程度之大,若是在过去的新兴市场,会造成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失去职位,在有些情形下会导致总理和总统下台。但是这一次,高调曝光的伤亡人员却是世界上一些最具影响力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以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br>    异常现象的单子可以继续开列下去。有趣的是,众多异象并非仅涉及一个市场、一个国家、一类参与者。异常现象与多个市场、多个国家、多类参与者直接相关。还有一点也引人注目,矛盾现象更为常见的序列发生的倾向,为矛盾现象同步出现的新倾向所替代。<br>    因此,我们不感到奇怪,在如此众多的异常现象存在时,有些常规的投资方法为何已变得不那么有效。常规的策略和业务模式已不再能恰当地捕捉存在于全球经济中的真实动态;居于支配地位的行业选手正遭遇一些竞争对手的挑战,这些对手一度似乎只能被迫承接附加值较低的活动,因而不被视为有影响力的市场参与者。与此同时,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日益缺乏相关性和有效性。<br>    在下面数节内容中,我将探讨近期出现的异象、谜题和疑团。讨论聚焦于与市场和政策问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将清楚地看到,这些矛盾现象包含了构成这些现象真正起因的全球巨变的信号。在此过程中,我会使你更容易理解影响期望收益和风险的基本面因素--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价格形成和资本流动--在将来如何演变。
展开
目录
赞誉<br>前言<br>引子  在噪音中发现信号<br>巨变:具有内在棘手性<br>噪音关系重大之时<br>近期出现的一些矛盾现象<br>错过信号<br>新的长期现实<br>产生于新现实的管道设施问题<br>理解新现实的思考框架<br>第1章  异象、谜题和疑团<br>全球收支失衡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作用<br>利率谜题<br>流动性最高市场之谜<br><br>第2章  传统资源何以辜负了我们的期望<b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临的挑战<br>波动性之谜<br>风险性质和触染性质发生变化<br>要点<br><br>第3章  区分重要者与非重要者<br>一个简单的思考框架<br>怀疑态度可以理解<br>分解噪音<br>变化很难,诚不足怪<br>多重均衡<br>次优理论<br>要点<br><br>第4章  理解新目的地<br>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br>世界贸易的动态变化<br>贸易平衡在转变<br>由反通胀顺风转为通胀逆风<br>沿着资产配置曲线上行<br>变化中的技术形势<br>要点<br><br>第5章  展望旅途前景<br>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br>私营部门:调整更快但远非均匀和顺畅<br>国家政府:反应更慢,且具有潜在干扰性<br>多边机构:调整的自由度最小<br>历史遗留下的负担<br>要点<br><br>第6章  从全球经济和金融巨变中获益:投资者行动计划<br>资产配置<br>哈佛管理公司<br>一个前瞻性限制条件<br><br>第7章  国家政策制定者和多边金融机构行动计划<br>理解新的金融环境<br>处理资本流入问题<br>管理国家财富<br>处理大量国家债务<br>实施货币政策<br>收入不平等与社会政策<br>多边机构行动计划<br>脚下的方向<br><br>第8章  改善风险管理<br>回顾非对称风险态势<br>道德风险辩论<br>克服自然犹豫<br>阿根廷的例子<br>超越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br>叠加策略<br>尾部保险<br>逐级加量问题与断路器<br>来自哈佛管理公司的智慧<br><br>第9章  结束语<br>重要且紧迫<br>不重要但紧迫<br>重要但不紧迫<br>公共利益<br>致谢<br>作者简介<br>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