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损容性皮肤病中西医特色疗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12564
  • 作      者:
    王萍,张芃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损容性皮肤病中西医特色疗法》扼要介绍了皮肤结构和功能、皮肤病临床表现及实验窒检查、中医美容基础理论,重点阐述了生理性皮肤病、皮肤亚健康状态和近百种损容性皮呋疾患的中西医特色治疗、预防与护理,以及西医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和新技术、新疗法,并精选了赵炳南教授、张志礼教授医案,选摘了北京中医医院部分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诊疗常规。该书内容全面系统,方法科学实用,反映了当今中西医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发展趋向、优势和新观点,适合皮肤科医师、患者及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皮肤的基本知识<br>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br>    一、皮肤的结构<br>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肌肉组成。表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郎汉斯细胞组成,还有少量梅克尔细胞、未定类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真皮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上与表皮相连,下为网状层。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此层内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指(趾)甲、汗腺及皮脂腺。皮肤的厚度与年龄、部位有关,为0.5~4mm厚(不包括皮下组织),儿童皮肤较成年人薄得多。眼睑、乳房和四肢屈侧等处皮肤较薄,掌跖及四肢伸侧等处皮肤较厚。皮肤的颜色与种族、年龄、性别及部位有关。<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皮肤的基本知识<br>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br>一、皮肤的结构<br>二、皮肤的功能<br>第二节 皮肤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br>一、皮肤病的基本症状和基本皮肤损害<br>二、皮肤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br>第三节 中医美容基础理论<br>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br>二、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学说基础<br>三、中医对损容性皮肤病病机的认识<br>四、中医对损容性皮肤病基本损害的认识<br>五、中医美容治疗的基本指导原则<br>六、皮肤病中医养生<br>第2章 非病理性皮肤病<br>第一节 生理性皮肤病<br>一、皮肤的老化<br>二、头发的老化<br>第二节 亚健康与皮肤美容<br>一、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br>二、亚健康的发病状况<br>三、亚健康的原因<br>四、亚健康状态的表现<br>五、皮肤的健康与亚健康状态<br>六、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及检测方法<br>七、亚健康的中西医预防和治疗措施<br>第3章 病理性皮肤病<br>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br>一、水痘<br>二、单纯疱疹<br>三、带状疱疹<br>四、扁平疣<br>五、传染性软疣<br>六、手足口病<br>第二节 球菌及杆菌性皮肤病<br>一、脓疱疮<br>二、毛囊炎<br>三、疖<br>四、痈<br>五、须疮<br>六、丹毒<br>七、颜面粟粒性狼疮<br>八、寻常狼疮<br>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br>一、头癣<br>二、手、足癣<br>三、甲真菌病<br>四、体癣和股癣<br>五、花斑癣<br>六、马拉色菌毛囊炎<br>七、癣菌疹<br>第四节 螺旋体性皮肤病(梅毒)<br>第五节 物理性皮肤病<br>一、冻疮<br>二、日晒伤<br>三、多形日光疹<br>四、植物日光性皮炎<br>五、手足皲裂<br>第六节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br>……<br>第4章 皮肤病主要内用及外用西药<br>第5章 皮肤病常用中药及内服、外服方剂<br>第6章 常用美容美发美体中药及治疗方法<br>第7章 损容性皮肤病治疗的新技术新疗法<br>第8章 洗浴疗法<br>第9章 美容养生食疗<br>第10章 心理、情志、音乐美容疗法<br>第11章 医案精选<br>第12章 北京中医医院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常规<br>参考文献<br>附录A 中西医病名对照<br>附录B 中英文疾病中称对照<br>附录C 部分典型病例<br>附录D 部分病例治疗前后对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