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法则
张仲景的《伤寒论》,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辨证法实渊源于此。后世医家经过临床的实践与再实践,在内容方面,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发展,这对辨析错综复杂的症候群,甚有裨益。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分述如下:
表证:表证发热,宜从汗解,但有虚实之分,例如我们经常用的合剂中的清解一号或清解二号以及肺一号、肺二号等方(见合剂处方),都有发汗解表作用,不过在发热症中,所表现的症状不同,用方必须善于加减。用清解一号治感冒发热无汗症,虽发热而不高,因其无汗须加黄芩3g,浮萍3g,薄荷3g。如用清解二号治感冒发热无汗症,加黄芩6g,浮萍6g,薄荷6g,但以舌苔白微腻为宜,用方中藿香气味芳香,热而夹湿者尤宜。如用咳一号方,治低热咳嗽,加黄芩3g,浮萍3g,薄荷3g。如用肺一号治发热咳嗽气促,无汗者可加黄芩6g,浮萍6g,薄荷6g。病情较重,用肺二号加减法同上。这是我用合剂加药的一点体会,用黄芩解热,用浮萍、薄荷发汗解表,总以达到解表目的为宜。在《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一身之表,如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治疗大法,当以汗法为先,太阳病表证,为无汗、发热、怕风、畏寒、头项强痛、身体疼痛等症。但表证有虚实之分,如上述症状,无汗的为表实,有汗的为表虚,表虚不可用汗法。即使受了风寒,也不能用麻黄汤发汗。只可用桂枝汤解肌。如属表实无汗,表邪较重的,可用麻黄汤发汗;表邪轻的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小小发汗;如表证时汗出或时无汗者,可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汗以和营卫;表邪盛实,其人躁热,可用大青龙汤解表邪兼清里热;如表实有热,而不烦躁者,宜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只须解表即可。
上述的表症不必一一全见,亦不论时间多久,但见头痛、恶寒等一二症时,即可诊断为表症未解,此时虽兼有可下的里症,在治法上亦应先解表,后攻里,必须掌握这一原则,以免下早有表邪内陷之变。
温病初期治法,虽亦用解表除热之法,因伤寒是寒邪,伤人阳气,治法用辛温救阳为主;温病是热邪,伤人阴气,治法用辛凉救阴为急。但温病初期治法,分轻症、平症、重症。轻症用桑菊饮;平症用银翘散;重症用白虎汤。温病的辨证分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层,以分别病邪的浅深,并作为用药的准则。
里证:里证指热邪内结在里,应当用泻下治法。阳明腑病主里,如果病邪结于阳明,出现不大便,怕热喜凉,午后潮热,蒸蒸汗出,口燥舌干,谵语,腹满硬痛等症,统称里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