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舌诊的注意事项
舌象每随温病病情的变化而有改变,这是因为:“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必形于舌。”(吴坤安《伤寒指掌》)故察舌在诊断及辨治温病过程中就显得特別重要,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舌诊是温病诊法中一项重要内容,熟练而正确地掌握舌诊方法,是临床医师的基本技能。为获取准确的舌诊结果,除熟悉舌诊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以及注意光线、患者的姿势、饮食、年龄、体质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
温病病程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舌象每随病程演变发生变化,故舌象的动态变化必然反映温病的发展演变情况。在温病舌诊中,观察舌质舌苔的色泽、厚薄、润燥以及舌体形态等固然重要,但若忽视舌象的动态变化、不善于将各种舌象进行对比,就不能把握病势的进退发展。舌象的动态变化,土要是从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进行观察。
2.1苔色变化
白苔变为黄苔或灰苔,甚至进而变为黑苔,表示病邪自表传里,病情由轻加重。不灾湿的温热类温病,如巾薄白苔转变为黄白相兼苔, 則反映病变由卫分渐传人气分;邪热初传气分, 一般热势不其,舌苔多薄黄不燥,若进而转变为黄燥苔則表明气分邪热已炽。湿邪化热过程,容易从苦色的变化小反映出来,如湿热秽浊盘踞膜原,其舌苔具有特征性改变,即白厚滑贰如积粉,几乎满布无隙,若其苔色从舌根巾白变黄,渐及中心,表明湿热秽浊化热,自膜原传人胃腑。苔色,日多变,反映出膜原病邪的动态变化,如吴又可在《温疫论,急证急攻》称膜原伏邪一二日,舌上苔白如积粉,苔变黄燥,乃邪热传人胃腑,达原饮加大黄下之;如苔变黑色,入里尤深,用承气下之。邪热盛者,苔色一日三变:由白变黄,由黄变黑,当数下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