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证素辨证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01929
  • 作      者:
    朱文锋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证素辨证学》是研究中医辨证的专著。在继承中医辨证精华,整合八纲、脏腑、六经辨证等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证素辨证”新方法。提出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以症为据、从症辨证,遵循中医学理论,进行整体综合评判,是中医辨证的原则。证素是构成证的基本要素,是辨证的核心。全书分为辨证方法的研究,证候辨证素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诊疗软件五章,其具体内容规范、准确,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用之于临床,能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适用于广大临床中医师,中医学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人员学习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辨证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证”有关概念的辨析
    1.“证”的本义及演变
    证,《说文解字》“告也,从言,登声”;《玉篇》“验也”;《增韵》“候也、质也”;《论语》“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后汉书.张衡传》“采前世成事,以为恙验”;《宋书·沈约自序》“探摘是非,各标恙据”;《康熙字典》“又与徵通”。可见证的本义为证据、证验。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归纳证的含义共8项:告也,验也,证也,谏也,则也,候也,质也,病证也。
    证,《说文解字》对证的解释是“谏也”,对谏的解释是“证也”,二字互训。谏,《诗.卫风淇澳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广韵》“谏,诤直言以悟人也”。可见谏为以言词告悟于人之义。然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证为证的俗字,“今俗以证为证验字,遂改吕览之证为证”。于是,古代的“证”字演变成了“证”字。其实,“证与证在古代是形声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符友丰.证候着论训诂一瞥〔J〕.医学与哲学,1993,14(5):19)
    证,1964年国家颁布的汉字《简化字总表》,将证字简化成证字,于是“证”由“证”字进一步演变成了“证”字。
    2.中医学中“证〔证〕”的含义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只《素问.至真要大论》一处用到恙字:“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气、病、证、治并列,均为名词,这个“证”字可理解为指证(症)状,或是与“病”相对的一种诊断结论。《难经》只十六难提到证字,“其病有内外证……其外恙,面赤,口干,喜笑;其内镫,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显然,外、内“证”均指临床表现。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辨证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证"有关概念的辨析
一、"证"有关概念的源流
二、"证"有关概念的约定
三、病、证、证候等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中医辨证学沿革
一、《内经》在辨证学上的贡献
二、张仲景及"六经辨证"
三、八纲辨证的沿革与意义
四、温病辨证的发展
五、脏腑辨证的完善
六、病性辨证的内容
七、经络辨证有待发扬
第三节  辨证思维原理
一、辨证思维原理
二、"证"的三阶双网结构
第四节  通用证素的选定
一、证素的基本特征
二、证素内容的挖掘
三、通用证素的筛选
第五节  证素辨证研究
一、遵循辨证思维原则
二、证候规范研究
三、计量辨证研究
四、建立辨证数据库
五、信息挖掘处理方法
第六节  证素辨证体系
一、证素辨证体系的结构
二、证素辨证的意义
三、证素辨证歌

第二章  证候辨证素量表
一、始因等
二、寒热
三、汗出
四、疼痛部位
五、疼痛性质
六、头身不适感
七、睡眠情志声音
八、咳痰喘黔
九、饮食口味
十、大便
十一、小便
十二、经带精液等
十二、出血
十四、神志面色
十五、头面五官体征
十六、颈胸腹部体征
十七、形体肌肤体征
第三章  证素诊断标准
第四章  常见证诊断
第五章  证素辩证诊疗软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