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辨证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证”有关概念的辨析
1.“证”的本义及演变
证,《说文解字》“告也,从言,登声”;《玉篇》“验也”;《增韵》“候也、质也”;《论语》“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后汉书.张衡传》“采前世成事,以为恙验”;《宋书·沈约自序》“探摘是非,各标恙据”;《康熙字典》“又与徵通”。可见证的本义为证据、证验。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归纳证的含义共8项:告也,验也,证也,谏也,则也,候也,质也,病证也。
证,《说文解字》对证的解释是“谏也”,对谏的解释是“证也”,二字互训。谏,《诗.卫风淇澳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广韵》“谏,诤直言以悟人也”。可见谏为以言词告悟于人之义。然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证为证的俗字,“今俗以证为证验字,遂改吕览之证为证”。于是,古代的“证”字演变成了“证”字。其实,“证与证在古代是形声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符友丰.证候着论训诂一瞥〔J〕.医学与哲学,1993,14(5):19)
证,1964年国家颁布的汉字《简化字总表》,将证字简化成证字,于是“证”由“证”字进一步演变成了“证”字。
2.中医学中“证〔证〕”的含义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只《素问.至真要大论》一处用到恙字:“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气、病、证、治并列,均为名词,这个“证”字可理解为指证(症)状,或是与“病”相对的一种诊断结论。《难经》只十六难提到证字,“其病有内外证……其外恙,面赤,口干,喜笑;其内镫,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显然,外、内“证”均指临床表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