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汤液方证续:《金匮要略》方证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15763
  • 作      者:
    张长恩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仲景方证学是沟通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学科,在中医学领域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是中医取之不尽的源头之水,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阅读本书学以致用,反复实践领悟,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中医整体素质的惟一途径。
  这是一部帮助您解读《金匮要领》的医书,这是一部指导您学习运用仲景方证的医书,这是一部自学、教学、科研案头必备的医书。
内容介绍
  《中国汤液方证续》编者从中医理论高度全面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证辩论”,主要阐述了《中国汤液方证续》与《中国汤液方证》的关系、方证的内部构成、“病一证方一证”的三级结构关系,并将《金匮要论》的241个方证(包括重复方证和附方证)进行分心示范,按方证的四要素、类证辨析、临床应用、现代研究与医案选例等项目分别论述,以便于读者把握方证的特点应用于临床。《中国汤液方证续》思路新颖,内容翔实,语言简洁,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供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医生、中医科研人员、中西结合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精彩书摘
  绪论:
  一、中国汤液方证与中国汤液方证续:
  1.中国汤液方证  中国汤液方证,是以《伤寒论》的方证与历代医家对其研究的成就为对象,以方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变化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方证辨证论治的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2.中国汤液方证续  中国汤液方证续,则以《金匮要略》的方证与历代医家对其研究的成就为对象,以方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变化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以提高临床方证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3.两门学科特点上述两门学科具有理论体系完整,诊治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既体现了中医各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又体现了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是学习中医者的必修课。
  二、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众所周知,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因此,要想真正掌握方证,就必须熟悉掌握该书的辨病、辨证论治。有谓《伤寒论》垂外感病辨治之大法;《金匮要略》示内伤杂病辨治之妙谛。两者既分又合,相辅相成,完成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经过我们对《伤寒杂病论》多年反复研读,认真思考探究,终于发现了它的辨证论治流程,也即辨证论治十步曲(图1)。
  1.症脉表象是指患者的症状和脉象表现,即临床表象。千姿百态,十分复杂。
  《伤寒杂病论》对症脉的记载,非常翔实。如对症的描摹至少有600个(包括不可分割的合并症状),对脉象的描绘也有150多个(包括兼脉)。
展开
目录
绪论
各论
第一章 “痉湿喝病症第二”的方证
第二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的方法
第四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五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的方证
第六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的方证
第七章 “奔豚气病脉证第八”的方证
第八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的方证
第九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的方证
第十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的方证
第十一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方证
第十二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的方证
第十三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的方证
第十四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的方证
第十五章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的方证
第十六章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的方证
第十七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的方证
第十八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的方证
第十九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的方证
第二十章 “妇人产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的方证
第二十一章 “妇人杂病证并治第二十二”的方证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