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砸开原子入幽洞<br> 19世纪中期,所谓的“经典近代原子理论”,包括物理学和化学两个方面。大约从1810年到1860年的50年期间,自然科学家们大都使用这个理论。<br> 物理学家们使用的原子概念,主要是指一些非弹性粒子(或惯性质点),其特点是有各种各样的吸引和排斥力。例如,19世纪中期有一本物理教科书上写道:“原子、吸引、排斥和瞬性,这4个词能解释大部分自然现象。”<br> 化学家心目中的原子,在19世纪实质上就是道尔顿的原子论,即原子是化学上不可分的微粒,它们具有不同的重量。<br> 1860年到l895年期间,关于原子是否存在的争论,又趋激烈。一方面尽管原子假说能够作出某些十分精确的预言,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实验的反证,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也许更严重的是,原子假说要求物质实体有某种亚结构,但持原子理论的科学家们却拿不出一个能让大家满意的实验证明。这种两难的局面,使许多科学家无所适从,以致法国著名科学家彭加勒(J.H.Poincar6,1854—1912)用一种“中立性假说”(neutral postulation)来对待原子假说。他说,原子假说既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也不能认为是错误的;今后能否使用这一个假说,也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br> 1895年以后,这种两难的局面迅速改观,不仅原子假说得以最终获胜,而且人类竟然一下子进入了原子世界……<br> 1856年12月18日,汤姆逊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契瑟姆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