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子和量子
1.1 原子学说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被人认识和应用的,这是学习自然科学者的基本认识。但是什么是物质,它由什么组成,相互作用如何,等等,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问题,是人类长期科学研究的内容。
在《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的第一卷的第一章第二节,美国物理学家费恩曼(R.Feynman,1918~1988)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这句话是关于原子的假设(或者说原子的事实,无论你愿意怎样称呼都行):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一些小小的粒子,它们永远不停地运动着。当彼此略微离开时相互吸引,而过于接近时又互相排斥。只要稍微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世界的信息。”
1.1.1思辨的原子论
原子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公元前5~前4世纪由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引入的。在希腊语中“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即物质最小的组成成分,不可能再作进一步的分割。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Leucippus)在致力于思考分割物质问题后,得出一个结论:分割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达到不可能分得更小的地步。他的学生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公元前460~?)接受了这种物质碎片会小到不可再分的观念,并称这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认为水、火、空气和泥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早在周代就提出五行说,即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要素构成。这是思辨的原子论阶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