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力学学会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54074
  • 作      者:
    李家春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力学学会史》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中国力学学会史》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国力学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进行了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力学界中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中国力学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同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多周年。《中国力学学会史》可供力学界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阅,也可作为组织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时,由于等离子体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多,迫切需要进行调研了解。后来,调研了解了等离子体几个重点发展方向,如:等离子体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电力工业、电子工业等。调研的对象包括产业部门及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这些调研给科研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看到等离子体技术的优越性,也看到了不利方面。所以,除了环流器的等离子体平衡、稳定性和聚变反应堆研究外,形成的工业应用课题有:液态金属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中的应用,如电磁搅拌、电磁泵等;高频等离子体制备二氧化钛即钛白粉;三相工频等离子体富集难熔金属钼、钽等矿产品;离子镀在低气压条件下形成氮化钛,利用直流电场把氮化钛离子镀到阴极的金属制品的表面上,仿金颜色的氮化钛可做装饰用,并且耐磨损、耐腐蚀。
    三、物理力学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钱学森首先提出要建立物理力学这门新学科,并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开了这门课。1956年他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了一个物理力学研究小组,钱学森亲任组长做了一些理论准备工作,后来逐步扩大。到1964年底,成立了包括高温气体、高压气体、高压同体、高温辐射和临界现象等方向的物理力学研究室,主要学术骨干有崔季平、钱希真、陈致英、卢贤钧等。钱学森培养的方式是通过每周一次的室内定期学术讨论会,要求大家轮流作学术报告,最后由他作评论和指导,当时许多研究课题即来源于这样的讨论会。到1965年,物理力学研究小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50人的研究室,初步建成一支有攻坚能力的研究队伍,并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高温激波管实验室。
    1956年和1962年两次自然科学规划中都明确了这门学科,并列为重点。当时国内搞物理力学的还有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及有关国防科研单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了物理力学专业,先后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当时这几个单位从事力学工作和从事物理学工作的人员密切协作,从各自的基础出发来进行物理力学若干问题的研究,在两三年内,在高温气体、高压气体、高压固体及高温辐射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以原子、分子物理为基础来研究物理力学是很重要的方向。
展开
目录
总序/席泽宗
出版者的话
前言
学会简介
学会史
第一章 历史背景/3
第一节 西方近代力学进入中国/3
第二节 近代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5

第二章 创立时期(1957~1976)/11
第一节 中国力学学会诞生的背景与条件/11
一、钱学森等著名力学家回国/11
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成立/12
三、我国的力学研究机构/13
第二节 中国力学学会成立及初期活动/13
一、中国力学学会成立/14
二、12年国家科学技术规划/17
三、星际航行座谈会/18
第三节 力学人才培养/19
一、清华工程力学研究班/19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21
第四节 新兴学科的发展/22
一、北京高速空气动力学讨论班/22
二、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的建立/23
三、物理力学的发展/25
四、爆炸力学的发展/26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会工作/29
一、《力学情报》和《力学》的出版/30
二、美籍华裔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互访/30
三、基础研究的曲折发展/31
四、断裂力学的引进与推广/32

第三章 恢复时期(1976~1982)/34
第一节 拨乱反正,恢复学会活动/34
一、1978~1985年全国力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36
二、恢复学会的组织建设/39
三、力学学会的分支机构及各地方学会/40
四、学术期刊的复刊和创刊/41
第二节 恢复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42
一、恢复国际交往/42
二、应用数学与力学讲习班/43
三、恢复学术交流/44

第四章 发展时期(1982~2006)/48
第一节 把握学科方向/49
一、《力学与生产建设》的出版/49
二、“十年总结和十年预测”活动/51
三、“人、环境与力学”会议/51
四、21世纪中国力学研讨会/53
五、“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学术大会/55
第二节 交叉学科的发展/56
一、非线性力学/57
二、生物力学/60
三、环境力学/63
四、计算力学/66
五、实验力学/72
六、微细观力学/微纳米力学/81
第三节 组织机构及力学刊物全面发展/82
一、组织机构的发展/82
二、力学刊物全面发展/85
第四节 国内外学术交流/87
一、国内学术交流/87
二、国际学术交流/89
三、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93
第五节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工程设计服务/94
一、专业委员会面向国家需求/94
二、促进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97
三、大型飞机研究计划/98
第六节 培养举荐人才/99
一、教育工作委员会/99
二、青年工作委员会/101
三、力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103
四、评选青年科技奖/104
五、周培源力学竞赛/105
六、周培源力学奖/106
七、推荐院士候选人/107
第七节 科普出版工作/107
一、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107
二、《力学与实践》刊物的科普工作/109
第八节 力学学会办公搴/110
一、沿革/110
二、职责/111
三、学会经费来源/111
四、主要工作内容/112
五、学术期刊工作/114
六、人才培养/115
七、奖励/115

第五章 展望未来(2006~)/116
第一节 中国力学50年回顾/117
第二节 学科发展规划/118
一、学科发展报告/118
二、力学学科的机遇与挑战/118
第三节 建立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119
一、进一步推动期刊的国际化/119
二、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系/120
三、树立“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品牌项目/121
四、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的职能/122
五、组织和举办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123
第四节 紧密产学研和跨学科联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124
一、继续发挥促进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的作用/124
二、成立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125
第五节 加强学会自身优化建设/126
一、改革创新/126
二、完善制度/128
三、办事机构改革/129
结束语中国现代力学的展望与发展目标/130
一、现代力学展望/130
二、中国力学的发展目标/131
三、中国力学学会的使命/132
大事记
名人与学会
钱学森/245周培源/254钱伟长/262郭永怀/271钱令希/280
郑哲敏/286王仁/293庄逢甘/299白以龙/305崔尔杰/311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力学学会章程/319
附录二 中国力学学会下设分支机构/326
附录三 中国力学学会历届理事会成员/330
附录四 中国力学学会专业委员会(专业组)历届领导/340
附录五 中国力学学会工作委员会历届领导/352
附录六 学会主办期刊历届主要负责人/355
附录七 历年来获得的与力学学科相关的国家级奖项/361
参考文献/37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