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信望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2232
  • 作      者:
    (古罗马)奥古斯丁(Augustine)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四五世纪西方教父,希波主教,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且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神学家,被大公教会传统尊称为“恩典博士”。奥古斯丁的神学观点集早期基督教思想之大成。奥古斯丁著作等身,最著名的有《上帝之城》、《忏悔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论信望爱》是包含了奥古斯丁论述基督教教义及“信、望、爱”三大神学德行的重要论著。作者以简明而全面的方式阐述了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罪、恩典、预定。奥古斯丁对这些教义的阐述对后世的基督教思想家,如马丁·路德、加尔文、巴特等最重要的神学家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论信望爱》是了解奥古斯丁思想、古代基督教,乃至基督教思想史的一把钥匙。
展开
精彩书摘
    正文<br>    第一章 ——作者愿上帝赐劳伦修真智慧。<br>    亲爱的爱子劳伦修,我不知如何形容你在知识上取得的进步为我带来何等的快慰,同样难以形容的是我对你成为智慧人的殷切期望,不是作“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上帝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这段经句中指的那种人,而是作“智慧人众多,世界才有救”一句中的那种人,正如使徒保罗寄希望于众圣徒的:“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既然没有人因自己而生存,也就没有人因自己而得智慧;人得智慧唯有靠上帝的启示,正如圣经论上帝所言:“一切智慧皆来自耶和华。”<br>    第二章 ——敬畏上帝是人的真智慧。<br>    人类真正的智慧就是敬虔。你从《约伯记》中可看到这一点,其中我们读到智慧本身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你若进而问到这里的“敬畏”的含义是什么,只消看到“敬畏”一词在希腊文中更精确的表达“theosebebeia”,便可明白,其含义是‘对上帝的崇拜”。希腊人有时也用“eusebeia”一词表示“敬虔”,其意为“合宜的崇拜”,当然特指的是对上帝的崇拜。人们若想赋予“人的真智慧”一个定义,最恰当不过的就是用来表达对上帝“敬畏”的词汇了。你让我用寥寥数语阐明如此庞大的命题,难道还有什么说法比这更简明扼要的吗?也许你要我做的是概要地解释这一表达本身,并在一篇简短的论述中解说对上帝崇拜的适切方式。<br>    第三章 ——要以信、望、爱敬拜上帝。<br>    如果我答复说,上帝要我们以信、望、爱敬拜他,你会说这样的解答过于简单,并要求我概要地说明这三种恩赐各自的对象若何,即我们当信的是什么,所望的是什么,当爱的又是什么。在我讲解之后,你信中的问题就都有了答案。假若你存有来信的副本,不妨找出来一读;即或没有副本也无妨,在我重提这些问题时,你就不难记起信中的内容了。<br>    第四章 ——劳伦修所提的问题。<br>    你在信中希望我为你写一本袖珍手册,以便随身携带,其中含有对你所提问题的解答。这些问题是:人生的主要目的应是什么?在诸异端面前,人应防范的主要是什么?宗教在何种程度上得到理性的专持?理性在哪些方面无法支持信仰,信仰因此只能遗世独立?宗教的起点和目标是什么?基督教教义的总体如何概括?什么才是公教信仰之坚实而正确的根基?毫无疑问的是,你若能透彻了解信、望、爱的正确对象,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因为这些不仅必须是人在宗教中寻求的主要对象,而且粤是唯一的对象,反对这些对象的不是全然不认识基督之名的人,就是异端。这些对象是要用理性捍卫的,理性必既有肉体感官的来源,也有心智本能的来源。而对于感官未曾经历,心智也未能领悟的事,人就必须相信圣经作者所做的见证。这些作者借助上帝的帮助,或通过感官,或通过领悟,得以见到或预见到我们所谈论的事。<br>    第五章 ——对上述问题的简要解答。<br>    人的内心若被上帝灌输了第一要素,即“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就会追求靠生活圣洁去获得那可以眼见的景象,内心圣洁、完全的人熟悉那不可言喻之美,得见其全景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以下就是对你“何为宗教的起点和目标”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自信心出发,因眼见而得完全。这也是对教义总体的概括。但公教信仰之坚实、合宜的根基乃是基督。使徒保罗曾经说:“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不要因我们在这一点上看似与某些异端无异,就否认这是公教信仰的正确根基。你若认真思考关于基督的事,就会发现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异端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基督其实并不在他们中间。不过说明这一点所需的篇幅过长,必须将所有过去的、现存的、将来可能产生的异端逐一审视一番,并证明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徒有基督徒之名,如此论述即令多卷著述也难竟其工。<br>    第六章 ——辩论非这样一本手册可为。<br>    你有求于我的是一本袖珍手册,而不是载满书架的长篇论著。阐明何为上述三种恩赐——即我们借以崇拜上帝的信、望、爱——的真正合宜对象并不难,而若想在反对者的攻击面前为此符合真道的教义作辩护,则需要既全面又详尽得多的讲解。若想得到这样的解答,就不是一本小册子在手可以解决问题的了,唯有在心中燃起寻求上帝的极大热情方可。<br>    第七章 ——《使徒信经》和“主祷文”都要求信徒操练信、望、爱。<br>    你手中有《使徒信经》和“主祷文”,有什么能比这两者听来、读来更言简意赅的呢?有什么能比这两者更容易记诵的呢?早在人类因罪的缘故还在痛苦的重压下呻吟,亟需上帝悲悯的时候,一位先知就预言说,上帝恩典的时代即将来临,他宣告:“到那时候,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于是便有了“主祷文”。而使徒保罗为了突显这信的恩赐,则在引用先知的见证后随即补充道:“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于是就有了《使徒信经》。“主祷文”和《使徒信经》示范出信、望、爱这三种恩赐究竟是什么:信是相信上帝,望和爱则是向上帝祈求。若没有信,望与爱又焉存?因此可以说,信也是祈求。正因如此,经上才这样写着:“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br>    第八章 ——信与望之间的区别,以及信、望、爱的相互依存关系。<br>    那么,不是信心对象的事物是否可能为人所望呢?不是盼望对象的事物确实可能为人所信。比如,真正的基督徒都相信恶者将要受罚,但惩罚并非他们之所望。相信惩罚将临到自己的人更是因此而恐惧,所以说他们“惧怕惩罚”比说他们“盼望惩罚”更贴切。一位罗马诗人对这两种不同的心理状况谨慎地加以区分,他写道:“让那惧怕者产生盼望。”另一位通常比他高明得多的诗人却错用了“盼望”一词,他写道:“我若当初盼望如此的悲哀……”有文法学者将此当作措辞不当的一个范例,说“他将‘惧怕’(timere)错用成‘盼望’(sperare)了”。同样,相信的对象既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因为善的与恶的事物都有人相信,而信者的信心不是恶的,却是善的。而且,信心涉及过去、现在和将来。比如,我们相信基督曾经死去——这是信过去的事;相信他正坐在天父的右边——这是信当前的事;也信他要再来,审判活人、死人——这是信将来的事。同时,信既适用于自己的环境,也适用于他人的环境。举例而言,人人都相信自己的存在有起点,而不是自有永有的,也相信其他人和事亦然。我们对许多有关宗教之事的信念,不仅涉及其他人,还涉及天使。然而,盼望的对象却总是好的,只关乎未来,只影响及盼望者。因此缘故,信必须与望加以区分,两者不仅是词语不同,且在本质上有差异。信与望唯一的共同点在于人们所信、所望的都是未见之事。以《希伯来书》为例,它将“信”定义为“未见之事的确据”(大公信仰的主要捍卫者均以此定义为准)。有人若说自己基于信心而相信,依据的是自己感知的直接证据,不是别人的话,不是别人的见证,也不凭借思辨,尽管如此,‘他也不该被指责为,“你是有所见,而不是有所信”。所以信心的对象不见得是不可见的。但我们最好仍以圣经教导的方式使用“信”这个字,将它用在未见之事上。论到望,使徒保罗又说道:“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于是,当我们相信好事将要来临的时候,就无异于盼望它了。至于爱,我又当如何解释呢?没有爱,信则于人无益;没有爱,望也无以存在。使徒雅各说:“鬼魔也信,只是战惊。”那是因为魔鬼既没有盼望也没有爱,只是相信我们所爱、所望之事即将来临,所以战惊。正因如此,使徒保罗才赞扬那“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若没有盼望,这样的信心自然不会存在。所以,世上没有不存盼望的爱,没有不存爱的盼望,也没有不存信心的爱与盼望。<br>    第九章 ——我们当信的是什么。就自然界而言,基督徒只须知道造物主的仁慈是万物之源。<br>    就宗教而言,若有人问我们所信的是什么,我们不必像希腊所谓的“自然科学家”那样探究万物的性质,也不必唯恐基督徒不懂得自然的能量和数量——诸如天体的运行、秩序、圆缺;天空的形态;动植物、石、泉、山川的种类与特性;有关时间与空间的事;风暴将临的预兆;还有哲学家们了解到或自认为了解到的其他诸种事物。那些人被赋予极高的天分,火一般的热忱,足够的闲暇,借助人类的思辨能力,借助历史,经验探索各样事物,尽管如此,他们也只是管中窥豹。即便是他们自诩的“发现”,也多属猜测而非确知。作为基督徒,我们只须相信以下几件事:无论天上的还是世间的,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一切被造之物的起源都是唯一真神造物主的仁慈;除上帝自身之外,没有一样事物的存在不源自于上帝;这位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真神——即圣父、圣父所生的圣子以及由同一位父而来的圣灵,这圣灵又同为圣父、圣子之灵。<br>    第十章 ——至善的造物主所造万物皆性善。<br>    万物都是至善、同善而恒善的三一真神上帝所造。它们虽不具有上帝的至善、同善与恒善,但仍然是善的,甚至个别来看,也是如此。就总体而言,受造界甚为美好,由它构成了奇妙而瑰丽的宇宙。<br>    第十一章 ——宇宙中所谓的恶,只是善之亏缺而已。<br>    在宇宙之中,即令所谓的恶,若校准其性质并还原其本位,也只能使我们更加爱慕善,因为在将善与恶做对比的同时,我们就会更加欣赏、珍视善。连异教徒也承认,全能的上帝对万物拥有至高的权柄,上帝自己就是至善。若不是他如此的全能、至善,以至能让恶事也结出善果来,他就绝不会容许恶存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我们所谓的“恶”究竟是什么?
    ……
展开
目录
    中译本导言<br>    论信望爱手册:致劳伦修<br>    英译本导读<br>    英译编者序言<br>    原版本导言<br>    正文<br>    论向初学者传授教义<br>    英译编者序言<br>    正文<br>    论信仰与信经 <br>    英译本导读<br>    英译编者序言<br>    美国编者补序<br>    正文<br>    论信经<br>    给初信预备受洗者的一篇讲道<br>    信之功用<br>    英译本导读<br>    英译编者序言<br>    正文<br>    论信那未见之事<br>    英译本导读<br>    正文<br>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