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史与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49957
  • 作      者:
    刘兵,江洋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兵,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出版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等专著8种,《刘兵自选集》等个人文集7种,《超导史话》等科学史与科学文化普及著作5种,译著7种,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它文章300余篇,主编有《科学大师传记丛书》等多种丛书、教材和读物。虽然体制中生存,却热爱非体制化的学术研究与科学传播实践,听从个人兴趣的支配,以科学史作为基地,不安分地游走于多个领域之间。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史与教育》以科学史与教育的关系为论题,在回顾科学史学科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分别对科学史与教育结合之历史、科学史对基础科学教育的作用科学史对人文教育的作用,以及科学史专业教育的现状、科学史的新发展及其对教育之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并对科学史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总结。《科学史与教育》将为科学史研究者以及对于在教育中应用科学史有兴趣的教育工作者,有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科学史的历史概述
    一、关于基本概念和讨论前提的说明
    要讨论科学史与教育的问题,首先需要对何为科学史有一定的了解。而要做到这点,从回顾科学史的发展历史人手,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谈到科学史的历史,首先涉及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事实上,“历史”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在英语中“history”一词至少可以在两种层次上来理解。其一,在日常用法中,它指人类的过去;其二,在专业的用法中,除了第一层意思,它还指对人类的过去的本质的探索。而不论是在日常的用法中还是在专业的用法中,这一概念都还可以指代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说明和描述,即指由人写出的“历史”。对于历史这一概念不同的理解,在历史哲学中也对应于不同的流派。比如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家认为,除了历史学家根据原始材料而构造的历史之外,并不存在所谓“实际”的历史。尽管更多持实在论立场的历史学家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同,但是如果暂且不做本体论的讨论,而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这种观点很难被驳倒。因此,在西方主流历史学界,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历史视为人类对其过去所进行的一种建构,而对本体论意义上的所谓“实际”的历史,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在这种观念下,正像国内一位科学史家所言:“在今天的美国大学中,谁要是还宣称他能知道‘真正真实的历史’,那他就将失去在大学中教学的资格。”
    关于科学史的历史,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当然是“科学”。这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而且相当复杂的概念。究竟什么是“科学”,在对此做专门研究的科学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目前尚无科学哲学家一致认可的对“科学”的定义。大体来说,“科学”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史的历史概述
一、关于基本概念和讨论前提的说明
二、科学史的起源
三、科学史的早期发展
四、从学科史到综合科学史
五、独立的科学史学科的形成
六、内史与外史
七、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内外史”划分的消解
八、科学史的新发展

第二章  科学史与教育结合的简要历史
一、西方科学史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简史
二、中国科学史应用于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三章  科学史与科学教育
一、理论背景:科学史融人科学教育的价值
二、将科学史及其相关学科融入科学教育的两种新型教育模式
三、科学史与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
四、科学史与中国基础科学教育

第四章  科学史与人文教育
一、从萨顿的观点看科学史的人文教育
二、科学史与通识教育

第五章  科学史专业教育
一、西方科学史专业教育概况——以五所大学为例
二、国内科学史专业机构及教育概况

第六章  STS与教育
一、STS与基础教育改革
二、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与教育
三、建构主义与基础科学教育
四、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教育

第七章  科学史及其相关的STS对于教育的意义
一、西方教育界关于科学史对于教育的意义的若干观点
二、科学史对于科学教育的意义
三、科学史对于人文教育的意义
四、科学史教育对于通识教育的意义
五、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科学哲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六、科学知识社会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