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城的起源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后,奴隶主的享乐意识大增,导致他们的危机意识日盛,强烈地要求有更加完善的城池防御体系来保障他们的安全与财富。武王伐纣建周后,大规模地把封地连同奴隶分赏给王室子弟和诸侯功臣,而得了封地的诸侯为了巩固和发展其领土,无不大筑城郭,以维护既得的利益,防御他国的侵犯。同时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又在边境要地修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用以防御。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侯争霸,王室衰微,曾经先进的奴隶制度分崩离析,如周朝者那样强盛,最终也无法避免被历史抛弃的命运,取而代之的是封建制度的兴起。在新与旧的较量中,封建制终于取得了胜利,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逐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频繁和激烈使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各诸侯国原来的防御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军事上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用城墙把烽火台、城堡、河谷、山崖、壕堑、道路等联系起来的思想,从而在边境上形成了大规模的防御体系。这种防御体系,不同于只能防守一个都邑或据点的城堡,而是构成一条相当长的防线,防卫着极为广阔的地区。这些防线不管多长,从总体上看,是一条线状工程,所以被称为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的雏形。
各诸侯国都在自己易受侵犯的边境筑起了道道长城。有为抵御敌国侵犯、兼并而建的,如楚、齐、秦、赵等国;也有为抗击匈奴诸胡而建的防御线,如秦、赵北界。其中,楚、齐长城应是最早修筑的长城,而秦、赵长城要长得多,防御措施也严密得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