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夏地理研究: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1138
  • 作      者:
    杨蕤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西夏地理研究》是关于研究“西夏地理”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西夏人朴素的环保和生态意识、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经济区形成的诸因素分析、党项内附以及宋夏双方对沿边人口的争夺、气象灾害与西夏社会、唐宋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相关讨论等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杨蕤,1975年4月生,陕西横山人。1993年考入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专门史专业,200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现为北方民族大学(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学术兴趣为边疆历史地理学、西夏学和民族考古学,近年来开始关注宋代东西交流史等问题。曾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30余篇,出版著作《破译天书》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夏学肇兴于黑水城历史文物的发现,历经罗福成、罗福苌、王静如、聂斯克等中外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她虽不能与“敦煌学”、“丝路学”等国际显学相媲美,但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众所周知,由于受封建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元朝修史者独摒西夏于“正史”之外的做法使得西夏建国近二百年,文献无征,西夏因此被蒙上了“丝绸路上的神秘王国”、“被遗忘的王朝”等称誉,故西夏学有“绝学”之称谓,足以看出文献缺略给西夏学研究带来的巨大困难。
    西夏地理研究是西夏学中基础性的课题,地理不明,往往会给其他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带来诸多不便。以《西夏地理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虽然从宋代到现在均有学者涉足于西夏地理的研究,但由于著作失传、资料匮乏等原因,西夏地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将在学术史回顾中详细阐明。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公布的黑水城文献和考古资料为西夏地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如本文利用出土文献对西夏自然地理的考述。因此,《西夏地理研究》是一个既“老”义“新”的题目。主观方面,笔者曾经学习过一点西夏文字的知识,对西夏故地的自然地理、文物遗存等状况比较熟悉,也有一些西夏学方面的基础,初步具备研究西夏地理的条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疆域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一节  定难军的五州之地
    西夏政权实际上是唐定难军节度使的继续和发展,诚如钱穆所言:西夏乃唐胡籍藩镇之最后遗孽也。此言极是。实际上西夏疆土就是在定难军的地盘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讨论西夏疆域的形成时有必要对定难军的五州之地略做交代。
    拓跋党项因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授予其首领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称号,即为历史上的“定难军”,所领夏、银、绥、宥、静五州。前四州的地望均有文献和考古资料的证实:夏州为今统万城遗址;银州在今陕西省横山县党岔乡境内;绥州为今陕西省绥德县城;宥州应该为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境内的城川占城。学界对此基本上无疑义。然而静州的治所及其有无却是一团迷雾。首先是文献记载有出入:《宋史》卷485《西夏传》载:“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讨黄巢有功,复赐李姓。”《东都事略》卷127《附录五》亦载:“唐末共恭者镇夏州,计黄巢有世,赐姓李氏,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亦载:“至道二年复授以定难节度使割夏绥银宥静五州与之。”并认为静州这五代烃抽有州。然而在另一此文献中的记载却有所不同,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太平兴国七年三月乙酉条却记载:“夏州留后李继捧来朝,献其银、夏、绥、宥四州。”
    ……
展开
目录
序舀
绪论
一  关于西夏学、研究资料、基本框架及基本思路
二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疆域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一节  定难军的五州之地
第二节  宋夏疆界的演变
一  西夏建国初期的宋夏疆界(1038—1067)
二  宋神宗亲政与“元祐分疆”(1067—1093)
三  “绍圣罢议”与北宋对西夏疆土的进一步蚕食(1094—1127)
四  余论
第三节  夏辽疆界
一  西夏与辽朝的东段疆界
二  西夏与辽朝的西段疆界
第四节  夏金疆界
一  西夏东北缘的夏金疆界
二  西夏南缘的夏金疆界
第五节  西夏的西缘疆界
一  沙州及沙州回鹘的问题
二伊州问题

第二章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与西夏政区
第一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的地名翻译及其地望考证
  一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名的翻译
  二  有关地望考证
第二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政区
一  关于西夏政区的类型和数目
二  关于西夏政区的排序和层级问题
三  西夏政区的边界
第三节  西夏的基层组织与社会
一  汉式“乡里”制度对西夏基层社会的渗透和影响
二  西夏基层社会中的部落制
三  西夏基层社会中存在“一国两制”的原因探析
第四节  西夏政区特点之归析
第五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地方官制
一  学术背景
二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方官制的信息

第三章  自然地理(上):气候状况
第一节  相关的学术背景和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
一  唐宋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相关讨论
二  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
第二节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西夏气候
……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下):生态与植被
第五章  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后记
地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