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印象
当克里斯于1976年7月第一次到中国台湾的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时,他所看到的中国台湾与今天截然不同。当时的国际航班都降落在中国台北市中心的松山机场。由于工业废气、汽车摩托车尾气的排放,台北空气污染严重。一直过了好几个星期克里斯才在一个晴天发现台北的周围其实是群山环绕。当时台北市里还没有西餐厅,也没有几家国际饭店,大型百货商店只有一家,人民还生活在中国国民党的统治和军事管辖下。美国仍然有大量军队驻扎在台北、台南;美国国务院的汉语培训项目也还在进行。这里天气炎热而潮湿,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臭味,室内也没有空调。许多房子的周围都有高高的灰墙,灰墙上嵌着碎玻璃片,以防有人越墙而入。在农村,你经常可以看到稻田里有小孩骑在牛背上,但看不到一辆好车。一条贯穿南北的干道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之中,但还没有动工。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会说英语。更让克里斯感到失望的是,他在美国学了几年的汉语好像都白学了,因为它根本无法用汉语和当地人沟通。
但是,在台湾(地区)吃完第一顿午餐后他觉得这些困难都不重要了。他和他的同学是在西门町区著名的“点心世界”吃的午餐。这是一家老的露天餐馆,现在已经不营业了。这家餐馆的特色菜是手制锅贴,比西方国家或日本的任何一家假装正宗的餐馆做的锅贴都好吃。这些正宗的中国锅贴底面都煎得黄黄的、脆脆的,上面蒸得嫩嫩的;里面包的是猪肉韭菜的馅儿,要蘸着酱吃。不仅是当时,即使是现在你都会觉得吃上一顿这样的锅贴是一种享受。当时10个一盘只需要12美分(现在要1.5美元)。他们吃的时候,锅贴旁边放着一盘用辣椒和蒜蓉腌过的黄瓜。沙拉是从附近的水果摊买来的。水果摊上切开的台湾红柁果上都撒着碎冰块儿。在这个餐馆里,你只要花上1美元就能吃得很好。
刚开始的时候,克里斯寄宿在一家人家里。这家的父母来自浙江和江苏,小孩是在台湾(地区)出生的。他和这家的儿子睡在同一个房间。每到夜晚,当他们关上房门睡觉的时候,他都能感觉到汗珠从脸颊上一直往下流。尽管电扇来回地晃着,但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一直过了好几个月,克里斯才知道他听不懂他们说话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说的不是普通话,而是江苏话。当然,他的汉语也学得不够。每天早上,这家的父亲都要到卫生间大声地咳痰,而且每次都咳很长时间。克里斯把这件事情告诉他遇到的一位中国通的时候,这位中国通马上就猜到这家人是从浙江来的(“他们都特别能咳痰”,他很肯定地说),而且还说从那儿来的人得喉癌的特别多。
克里斯还曾受到这个寄宿家庭的责备,因为他没把台风当回事儿,而且还要在台风来的时候上街去。由于使用的是小型的壁挂式的热水器,再加上当地风俗的影响,克里斯只得学着站在湿漉漉的浴室地板上用热水器里流出来的几股小水流洗澡,而不能在浴缸里舒舒服服地泡澡。他在台湾(地区)过第一个鬼节“拜拜”(祭拜鬼魂的仪式)的那天,他们晚餐吃的是一只煮全鸡。鸡头怪诞地悬挂在罐子的边缘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克里斯。煮全鸡和其他菜都先用来祭拜鬼魂。而且,这家人还要烧香叩拜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等饿鬼们吃饱了,这家人才和克里斯一起坐下来吃“剩菜”。
尽管克里斯学了中国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他仍然很惊奇地发现他所遇到的许多中国台湾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极具个性化的表达中国文化的方式。他在当地人的身上看到一种他从小到大在美国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敏锐的、明确的文化传统归属感。这种文化归属影响着他们的穿着、饮食、房间的布置,和别人或政府交流的形式、祈福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几乎包括生活的每个方面。他们毫不隐藏对西方人、西方文化和习惯的好奇,但对所了解到的东西他们也丝毫没有要奴颜婢膝地模仿或照搬的意思。
今天的第一印象
现在,第一次来台湾(地区)的人会从桃园机场走高速路到达台北,而且很可能会在多家世界著名的酒店里选择一家人住,如台北世贸中心或台北101附近的台北君悦大饭店。台北101不但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且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购物中心。里面有各种时尚的服装精品店、地方特色店,还有一个大餐饮区,卖当地或其他地方的各种食品。附近就是华纳威秀,是一座多影厅的电影院。在那里,你再也不用为了买一张卖座片的好票而和票贩子讨价还价了。
台北的几任市长坚持不懈地推行城市重建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的空气污染已经远没有几十年前那么严重了。市区有多条高架公路贯穿东西和南北,有一条现代化的单轨铁路,有快速的运输系统,还有先进的公共汽车系统。敏锐的游客还会发现,台湾(地区)涌现出了一些自己的名牌,如宏基、明基、奇美塑料、长荣航运。现在,“台湾(地区)制造”已代表着一部分世界上质量最好、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
台北以南的地方变化也一样显著。如果你是1976年去被称为台湾(地区)的“饭碗”的屏东县的话,你会看到勤劳、安逸的农民骑着摩托车;但现在你会看到许多宝马、奔驰、沃尔沃牌子的汽车销售店。这儿的富裕是比较均衡的。按西方或非洲的标准来看,这儿的失业率还很低;贫困和无家可归的现象也只是少数。戒严令已被废除了几十年,现在只有在各党派争夺“立法院”席位或竞选“总统”的时候才会被用上。当地“政府”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医疗保障系统,为全民提供价格合理的健康和医疗服务。“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的管理;著名公园——如太鲁阁公园、肯丁公园——都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地方。
也许让第一次来台湾(地区)的游客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这里零售业的变化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这里几乎没有连锁店;只有成千上万的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爸妈店”。现在大多数的便利店都已被淘汰,或被改建成连锁店,如7-11、麦当劳、康是美、日高、屈臣氏、星巴克等。这儿还有许多世界级的百货商店,如三越百货;还有专卖店,如诚品书店。与此同时,中国台湾人民的创业精神也使他们创建了如泡泡茶店这样席卷台湾(地区)甚至台湾(地区)以外的地区的潮流。开餐馆、餐厅的创业者尤其多。这儿的人经常一天三餐都在外面吃。如果你愿意到卖当地食品的小摊或小餐馆吃饭,你也能尝到营养又美味。便宜又吃得饱的食品:在这儿吃一顿所花的钱是在东京或美国吃一顿所花的钱的一小部分。在商店里、小摊上、推车上、面包店里,你可以吃到各种东西:面、炒饭、烤肉、凉菜、炒菜、饺子、馒头、新鲜的水果,还有鱼。全都物美价廉。
但有些东西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中国台湾人民依然勤劳,依然很会享受生活。小孩子依然被送进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学校去为将来考上好大学做准备。大人们依然为了事业的发展早出晚归。尽管忙忙碌碌,但中国台湾人仍保存着他们的传统思想。你经常可以看见他们在街边的红色小铁桶里给死去的人烧纸钱。许多建筑仍然保留着未完成施工的粗糙肮脏的外表。但里面的公寓却是舒适现代的温馨家园。他们仍然会盯着外国人看,仍然会问一些让外国人感到隐私被侵犯的问题,仍然会用汉语当着外国人的面谈论他们,就像外国人不在场一样。如果你是个外国人,你可以利用他们对你的这种集体好奇心到他们常去的地方去,如当地的餐馆、啤酒馆、茶馆、KTV、游泳馆、保龄球馆;早晨的时候可以去公园。中国台湾人热衷于打保龄球,所以如果你保龄球打得不太好,又有钱可以花在这上面,那你就去保龄球馆吧,他们会热情地欢迎你。
但是你要记住,你的“武器库”里能应对文化震撼的最好的武器是耐心、宽容和随和的微笑。
第二章 “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历史
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可以说是由台湾(地区)的地理位置所造就的。由于被各种不同的文化所包围,这里常常成为各国地缘政治斗争中的一粒棋子。我们看到的台湾(地区)现代经济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此。
台湾(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地缘政治地位为台湾(地区)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奠定了基础。之后发展起来的另外三只“小龙”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
台湾(地区)是一个南北走向的树叶状的岛屿,长约450公里(280英里),宽97公里(60英里),东西两面为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包围。台湾岛西面160公里(100英里)处是福建省;东北是琉球群岛,也就是今天的冲绳岛;东北方向更远的地方,大约1930公里(1200英里)的地方,是日本本岛;最南端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菲律宾群岛最北的一个岛屿。
台湾(地区)地处于太平洋火环之上,是地震多发地带。贯穿南北的是岛中央的壮丽群峰;共有100多个山峰,最高峰超过3017米(9900英尺)。横穿中国台湾岛东西的是北回归线。台湾(地区)的东面从蓝色的太平洋中拔地而起,而西面郁郁葱葱的平原则缓缓延伸到中国海的淤泥之中。整个岛屿正好处在台风多发地带,东面经常在台风季节受到台风的侵袭。在台北,除了夏天几个月比较温暖湿润外,其他时候天气大多很恶劣,结果就有了这样一句俗话:“台北的天是后妈的脸。”原住民
最早来台湾(地区)定居的是吕宋岛人和马来西亚人。[编辑注:作者说法有误,据《辞海》:“据考古发掘,(中国)台湾古人类渊源于祖国大陆。”]这儿曾经有八种不同的语言,说明定居者是分批从不同的地方来的。这些定居者居住在沿海地区,以狩猎和原始耕种为生。他们之间也会爆发部落战争,也会互相残杀。这些原始人没有文字,但有讲故事和举行仪式的传统。今天,大约有25万原住民仍然居住在岛上,他们的利益也从1945年开始得到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保护。
欧洲人的到来
中国台湾在十六七世纪经历了更多的变迁。1517年,葡萄牙海军上将安刺德率船队到达台湾,被台湾(地区)的美丽风景深深吸引,因而将之取名)为Ilha Formasa(美丽的岛屿)。葡萄牙人在岛上形成了规模虽小却具有重要作用的贸易势力。
当时西班牙人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自己的贸易势力。1622年,他们向北航行,到达澎湖列岛。澎湖列岛是位于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之问的一群小岛。一年以后,他们再次来到这里,而且强迫福建总督允许他们在中国台湾岛建立城堡。安平古堡Providentia就是这样建起来的。接着,西班牙人马上开始了和原住民的勾结,阴谋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那时正是欧洲帝国主义向上发展的时期,信奉新教的荷兰人到达哪里,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就必然接踵而至。1626年,西班牙人建起了淡水堡和基隆堡。
由于地处一条正在形成的通向日本的主要贸易通道的正中间,中国台湾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枢纽。由于当时同中国内地的贸易还在海上进行,中国台湾成了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是樟脑之类的贵重商品的重要来源地。但是,1628年日本人撤回了他们的前线贸易站。这可能是受了新任幕府的命令。当时日本的新任幕府颁布了一系列关闭日本边境、封闭海上贸易的政策,开始了长达250年的自我封闭。
1642年,荷兰人在原住民士兵的帮助下把西班牙人赶出中国台湾岛,侵占了中国台湾。但是,正在中国内地发展的重大事件最终也导致荷兰人从中国台湾被驱逐出去。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覆灭了。从北方入侵的擅长骑射的满族人建立了清朝。但这次朝代更换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完成的。许许多多的图书、小说、戏剧、电影都讲述了那些效忠明朝的人撤到南方后仍企图反清复明的历史故事。(据说,中国人吃月饼的习俗以及秘密社团的形成都与这些人有关。)
在这些效忠明朝的人中有一位有钱又有势的人:郑成功。郑成功的父亲是福建一位富有的商人。据说,郑成功的父亲统率着一支拥有3000海船的舰队。他的贸易范围一直延伸到日本。郑成功的家势使他能够在和反清复明的人结盟之后航行到中国台湾,发动与荷兰人的战争。经过谈判,荷兰人同意于1662年离开。此后,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一生都拒绝归顺清朝。他的儿子、孙子得以继承他的王位,但最终于1683年被清朝击败。
在之后200年的时间里,清朝除了给台湾地区任命了一位总督、对个别商品征税以外,对这里几乎不闻不问。清朝对中国台湾的政治控制实际上给自己带来了与欧洲列强较量的负担。欧洲列强用尽各种借口向清朝索赔,而赔款的方式往往是使清朝被迫在贸易上妥协,或接受一些无耻的不平等条约。在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中你可以读到关于这些事的更详细的描述。
日本的殖民统治
如果你想一想历史上因中国台湾而起的政治纠葛有多少。就不会奇怪清政府为什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击败后,在没有和中国台湾人民协商的情况下(根据《马关条约》)就把中国台湾割让给这个邻国了。
也许是在皇帝的暗中支持下,有一个中国台湾人的代表团马上宣布中国台湾成为独立的共和国,但是这次行动注定要失败。日本人在基隆登陆,然后系统而快速地向南推进。日本人不是什么善良的殖民统治者,但是却很有效率。他们把所有天皇政府曾经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都做了。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刚刚从封闭中解脱出来的日本力争要赶超西方,而且要把中国台湾作为他们的示范殖民地。他们修路,建学校,修隔离检验站,建铁路线,发展各行各业。农业和计划性的林业、采矿业、钢铁生产业都成了主要的行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