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俗风情地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14958
  • 作      者:
    刘广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民俗风情地图》主要从“风俗特色”、“节日民俗”、“婚恋民俗”、“礼节风俗”、“饮食风俗”、“建筑风情”、“服饰风情”和“喜好与禁忌”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体现在各地居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
展开
内容介绍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就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民俗、特有的艺术区别其他民族,留住民族的根是很重要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天的北京虽然过春节不像以前那样讲究了,但在风俗上仍保存了老北京的很多特色。当然了,要说春节真正过得有滋味,还是老北京的风俗更好。我们在这里,也主要介绍老北京怎样过春节,今天的北京春节很多东西已经全国一体,甚至全球化了,年味儿淡了,地方特色也少了。
  老北京的春节从除夕开始。旧历腊月三十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
  早晨姑娘戴花,晚间全家迎神,守岁为父母增寿,五更发压岁钱红包。
  这一天,为了点缀年景,营造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从早晨起,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女人们都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绒花、绢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门心,词句因户而异。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钱儿”(一种剪纸工艺品),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室内贴上“一人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有祠堂的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先人有画像的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祠堂和主牌的也要临时设位,供几个装有花红纸钱的包裹。
  三十儿晚间至大年初一凌晨,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因此,院内须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
  晚间,天刚一擦黑,就有小孩挨家挨户送“财神爷”(纸像)。上边印着“增福财神”字样,正中印一戴纱帽的财神像。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以高于成本的几倍之价接进财神像。
  正厅设八仙桌,挂上红绣片的桌围子,摆上香炉、蜡扦,插上红蜡。蜡扦下边还分别压着黄钱、元宝、千章,谓之“敬神钱粮”。
  除夕的晚宴谓之“团圆饭”。家里的成员要齐,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进入子时后,即可接神。晚辈给家里的长辈叩首拜年守岁接神,叩头拜年。后半夜谓之“守岁”,有珍惜年华之意。年轻的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
  接神,事先把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胡萝卜、白菜等剁碎、拌好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饺子端上来之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始。接神仪式由最高长辈主持。首先查好宪书,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方位,然后,主祭人才正式举着高香到院里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请。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人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后。香烛欲尽,于是主祭人领全家再依次三叩首,礼毕,即请香根,将神像及黄钱、元宝、千章一并请下,拿到院中早已准备好的钱粮盆里与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时,燃放鞭炮。礼成后,全家在焚化现场互道“新禧”。
  随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礼毕,照例由长辈们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饺子里放一个小铜钱,谓吃到铜钱者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至此,除夕的庆典活动就结束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华北民俗风情
第二章  东北民俗风情
第三章  西北民俗风情
第四章  华东民俗风情
第五章  华中民俗风情
第六章  华南民俗风情
第七章  西南民俗风情
第八章  港澳台民俗风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