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北京虽然过春节不像以前那样讲究了,但在风俗上仍保存了老北京的很多特色。当然了,要说春节真正过得有滋味,还是老北京的风俗更好。我们在这里,也主要介绍老北京怎样过春节,今天的北京春节很多东西已经全国一体,甚至全球化了,年味儿淡了,地方特色也少了。
老北京的春节从除夕开始。旧历腊月三十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
早晨姑娘戴花,晚间全家迎神,守岁为父母增寿,五更发压岁钱红包。
这一天,为了点缀年景,营造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从早晨起,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女人们都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绒花、绢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门心,词句因户而异。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钱儿”(一种剪纸工艺品),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室内贴上“一人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有祠堂的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先人有画像的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祠堂和主牌的也要临时设位,供几个装有花红纸钱的包裹。
三十儿晚间至大年初一凌晨,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因此,院内须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
晚间,天刚一擦黑,就有小孩挨家挨户送“财神爷”(纸像)。上边印着“增福财神”字样,正中印一戴纱帽的财神像。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以高于成本的几倍之价接进财神像。
正厅设八仙桌,挂上红绣片的桌围子,摆上香炉、蜡扦,插上红蜡。蜡扦下边还分别压着黄钱、元宝、千章,谓之“敬神钱粮”。
除夕的晚宴谓之“团圆饭”。家里的成员要齐,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进入子时后,即可接神。晚辈给家里的长辈叩首拜年守岁接神,叩头拜年。后半夜谓之“守岁”,有珍惜年华之意。年轻的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
接神,事先把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胡萝卜、白菜等剁碎、拌好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饺子端上来之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始。接神仪式由最高长辈主持。首先查好宪书,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方位,然后,主祭人才正式举着高香到院里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请。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人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后。香烛欲尽,于是主祭人领全家再依次三叩首,礼毕,即请香根,将神像及黄钱、元宝、千章一并请下,拿到院中早已准备好的钱粮盆里与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时,燃放鞭炮。礼成后,全家在焚化现场互道“新禧”。
随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礼毕,照例由长辈们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饺子里放一个小铜钱,谓吃到铜钱者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至此,除夕的庆典活动就结束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