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弗洛伊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35406
  • 作      者:
    宋奇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终生致力于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探讨性的问题,梦,自恋等问题,这些都曾是原正统学说所不屑于研究的方面。所以,当弗洛伊德开始研究这些问题时,很多人都不了解,但他顶住了别人的误解和嘲讽,不断研究,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这位伟人的成长足迹如何呢?他为什么偏偏要研究别人羞于谈论的话题呢?他的性格又如何呢?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他,或者想从他身上找到一些成功的要诀,那你就耐心地往下读吧,相信你会在书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展开
作者简介
    宋奇,1955年出生于天津市。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1982年至1992年在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工作。1992年至今任天津市社会联合会信息处处长、《理论与现代化》常务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长期以来在《今晚报》主持《论点在线》栏目,广泛介绍学术观点。
展开
内容介绍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曾经不无骄傲地表示:在现代史中,有三次对人类自尊心的重大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打击了人类把自己居住的地球看做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觉。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打击了以为人类天生就比其它动物高一等的观念。第三次是弗洛伊德本人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个学说有两个信条足以触怒全人类:一是人常常处于非理性状态,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决定的,潜意识不受意识支配,这就向推崇理性的人类提出挑战;二是把引发人类精神和神经疾病的潜意识原因归结为人的性冲动,把性冲动作为人类获得文明的动力。这样,人类既有与其它动物一样的动物本质,同时也具有远远高于其它动物的社会本质。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第三次革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环境与文化:弗洛伊德的早期生活<br>    一、犹太之子<br>    十四五世纪中,欧洲的犹太人受到迫害,他们被迫向东出逃。而在19世纪中叶,他们又从立陶宛经加里西亚而迁回到德属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其曾祖父叫埃弗莱姆,他的祖父叫斯洛莫。祖父在弗洛伊德出生前夕,即1856年2月离开了人世。所以,当弗洛伊德出生时,作为对他祖父的纪念,他的犹太名字也叫斯洛莫。<br>    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可布·弗洛伊德是毛织品商人,但他手中只拥有微薄的资本。1855年,40岁的雅可布·弗洛伊德同比他小20岁的犹太姑娘阿美丽·娜丹森结婚。次年,即1856年5月6日,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br>    犹太裔血统对于弗洛伊德今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指犹太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定居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从反面给弗洛伊德提供了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他奋发图强地和专心致志地从事对人类精神活动的科学分析事业。更确切地说,使弗洛伊德成为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的重要因素,与其说是犹太人的血统,不如说是犹太人所身受的压迫和歧视。这种不甘忍受歧视的感情始终伴随着弗洛伊德的一生。它像潜伏在火山深处的岩浆一样默默地运行着,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喷发出来。<br>    弗洛伊德的幼年时代,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在同他的母亲结婚以前曾经结过两次婚。第一次结婚是当雅可布17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任妻子生下了大儿子伊曼努尔。接着,雅可布的第二任妻子在1836年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菲力浦。所以,当弗洛伊德出世的时候,他的同父异母哥哥伊曼努尔24岁,菲力浦20岁。他们俩都是做生意的。不幸的是,伊曼努尔和菲力浦的生意连连失败,以致弗洛伊德的父亲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金钱救济他们。到弗洛伊德懂事的时候,弗洛伊德父亲已没有什么钱了。虽然弗洛伊德的父亲没有给弗洛伊德一个经济宽裕的成长环境,但他传给弗洛伊德的性格对于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和思想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
目录
第1章 环境与文化:弗洛伊德的早期生活<br>一、犹太之子<br>二、少年时代<br>三、兴趣广泛,勤奋好学<br><br>第2章 成家与立业:弗洛伊德的家庭生活<br>一、对爱情始终如<br>二、充满幸福又有旧传统的家庭<br>三、卧薪尝胆的日子<br><br>第3章 思考与创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产生<br>一、精神分析理论初露端倪<br>二、精神分析成为医疗手段<br>三、科学探索的曲折之路<br><br>第4章 自我分析之路:梦的解析<br>一、自我分析<br>二、《梦的解析》开辟人类心理探秘新途径<br>三、《梦的解析》的主要内容<br><br>第5章 解开做梦之谜:弗洛伊德的释梦体系<br>一、揭示梦境的本质<br>二、人类的隐秘心理——无意识<br>三、意识的幽暗区域——潜意识<br><br>第6章 揭示人的心理秘密:少女杜拉的故事<br>一、少女杜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br>二、K先生对杜拉的强吻<br>三、父亲的情人对杜拉的影响<br>四、杜拉的暗恋与病痛<br><br>第7章 冲破性心理盲区:性学三论<br>一、性变态的内在原因<br>二、幼儿性欲<br>三、青春期的改变<br>四、对《性学三论》的评价<br><br>第8章 人类的导师:精神分析运动之父<br>一、辉煌的成就伴随弗洛伊德度过50岁生日<br>二、大师的普通人生活<br>三、攀登事业的顶峰<br>四、精神分析运动的分裂<br>五、晚年<br><br>第9章 理论体系的构建:挖掘人的内心世界<br>一、建立在对人的行为观察与自省的基础上<br>二、对“过失”的分析<br>三、“梦”的解释<br>四、创立潜意识的理论<br>五、潜意识、意识、前意识<br>六、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br>七、开启了从科学看“性”的新视角<br>八、“性”发展的三个阶段<br>九、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人格<br><br>第10章 社会文明的本质:文明及其不满<br>一、社会文明的目的是追求人的幸福<br>二、社会文明的主要特征<br>三、社会文明两重性:制约人性与推动社会进步<br><br>第11章 世人评说: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与争论<br>一、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br>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在矛盾<br>三、精神分析理论对东西方哲学的影响<br>四、精神分析理论对文学艺术的影响<br>五、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科学的影响<br>附<br>年谱<br>主要著作<br>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