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身世之谜
1.她是宋美龄的女儿吗?
1994年9月10日,九十六岁的宋美龄,冒着可能在长途中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危险,不辞万里,从美国纽约搭飞机返回台湾,探望她的外甥女孔令伟,这时,台北的小道消息就充斥于途,许多非正式管道的消息来源指称,孔令伟其实不是宋美龄的外甥女,而是她的私生女。
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迅速在台北小小的腹地里广泛流传,然而,稍稍对蒋家生态环境略有所知的台北政治圈人士都晓得,长久以来,官场上就有传说,纵横蒋介石士林官邸,乃至于昔日宫廷政治圈的孔二小姐,是宋美龄婚前的私生女,和蒋介石结婚以后,为了掩人耳目,同时给蒋介石保留颜面,所以才“寄养”在宋美龄大姐宋霭龄和大姐夫孔祥熙名下,关于这件事情,传说中,始终是宋美龄和蒋介石之间的私人默契。
蒋介石心里不会有疙瘩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蒋根本就把和宋美龄的婚姻,当作是一场政治婚姻,他想当孙中山的传人,而宋美龄的姐姐宋庆龄正是孙中山的太太,爱情诚可贵,权力价更高,蒋认为,只要宋美龄肯嫁他,他便能够一步登天,当上孙中山在国民党党内的继承人,一旦他北伐成功,他就是中国的未来统治者。另一方面,蒋介石自己的婚姻记录,已经洋洋洒洒,在和宋美龄之前,已有元配毛福梅、妾姚冶诚、陈洁如,甚至还有一位日本情人,有文字记载的就至少有四位,其他没有形诸文字的,更是不计其数,宋美龄都不嫌,他凭什么嫌宋美龄?而且,宋美龄有个私生女孔令伟的传说,如果确切属实,蒋介石也并不“吃亏”,因为蒋介石这方面的传说,也绝不比别人少,例如蒋纬国的身世问题,就曾在对日抗战时期引起中国国内的广泛关注。那时人们的说法是:蒋介石有一个日本情人生的小孩,那个日本情人,是蒋介石和戴季陶在日本念士官学校时熟识的,日本情人原本是为蒋介石和戴季陶烧饭的女孩,后来日久生情,生出了小孩,蒋介石和戴季陶后来回到中国,怀了身孕的日本姑娘追到上海,把小孩送到蒋介石手中,据说,后来蒋介石和戴季陶“易子而教”,戴季陶把自己的儿子纬国和日本女人生的安国交换,从此,纬国改姓蒋,而安国改姓戴,云云。
这类传说不一而足,连蒋纬国在台湾接受记者访问时,都表示在抗战时,听过一项说法,讲“我的生父是中国一位姓戴的部长(指戴季陶)”。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而外传的所谓宋美龄也有一个私生女的说法若是属实的话,宋美龄和蒋介石之间,双方可以说是扯平了,谁都不亏欠谁,两人尽可“和平共处”而相安无事。
但是,蒋纬国本身对有关他的身世传说,则完全不以为然,认为是荒谬至极,他认为不论是蒋介石或是戴季陶是他的爸爸,对他都是一种“光荣”。他不想斯时斯地来“决定”谁是他爸爸。
而宋美龄那段传说又如何?到底孔令伟和宋美龄是母女关系,抑或是姨甥关系?我们可能要把故事的现场搬到宋美龄年轻时代的时空之中,看看宋美龄年轻时代的浪漫生活记录,再来做一番抽丝剥茧。
宋美龄的四周包围着许多青年,应该是要从她念美国麻州魏斯里大学开始的,年方十六岁的宋美龄,已经从昔年胖嘟嘟的小女孩,长成为风情万种、美艳明亮的少女,她的五官秀丽、皮肤白里透红,细看之下她真的有些像是中国精致的磁娃娃,任何青年看见她,没有不为之倾倒沉醉,然而,她矜持、高傲,不想太快把男女感情之事定型,所以,当年她居住的女生宿舍——“木村”,几乎每天都有来自附近几所大学,特别是她哥哥宋子文就读的哈佛大学的学生,来列“木村”门口“站岗”,她几乎都一体接见,但是绝对只限于把他们当作一般的朋友来接待,而不感情用事。
然而,无可否认的,宋美龄也和许多美国少女一样,具有热情而开放的性情,她已经不是传统的那种中国妇女,谨守着封闭而保守的性别态度,和同时代的中国女孩相较,无疑宋美龄是十分大方的一个典型。但是,她很多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她是个情绪变化很大的女孩,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性格,时而快活爽朗,时而板起面孔、忧郁感伤。她能动能静,在功课的表现上,她始终名列前茅,最后并且得到魏斯里大学最高殊荣,然而,她决不是那种死读书的青年,不但喜欢像网球、游泳一类的运动,更喜欢跳舞、音乐、交朋友。
但是,多彩多姿的青春岁月,还是起了些难以想象的波涛,她的二姐宋庆龄,和革命领袖孙文的私奔事件,激怒了她的父亲宋耀如,这个事件在上海的宋家,激起了一阵狂烈的风暴,宋美龄即使远在美国,似乎都感受到这阵风暴的威胁,这一事件,激起了宋美龄内心狂烈而极端的属于富家子女特有的矜持和倔强。
照《宋家王朝》书中描述的,宋美龄深深为此感到惶恐不安。并且“宣布和一位来自江苏省的哈佛留学生彼得·李订婚。当她的焦虑消失后,就又自动取消。这项婚约,只维持了几个星期。”(见希格瑞夫·史特宁著之《宋家王朝》,页一二四至一二五)
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女,为了怕父亲为她安排婚姻,而和一位也许感情不是很稳固的男士,作演戏般的“假订婚”,除了矜持之外,还要有一种十分坚毅果决、理性冷静的修为,如果希格瑞夫的描写没有失实,那么宋美龄年少时代的这个举措,确实是令人折服的。
美丽明艳,但是,从来不感情用事,是宋美龄这时的写照。显然,她的追求者,多如过江之鲫,可是,她并没有把终身托付给任何一位固定男士,美国留学时期,宋美龄的恋爱记录,是灿烂多彩、如梦如幻的,到底希格瑞夫说的“彼得·李”是何许人也,当时的文献典籍并没有进一步的说明,从名字看来,应该是一位中国人。
富家子女的特质就是眼界甚高、矜持特超,而她在魏斯里大学这所一向以基督教教义著称的保守学府,自是给宋美龄更强烈的自负心理,她可以和所有的男女同学打成一片,可以和异性朋友交往得很自然而愉悦,但是,有关她的终身大事,她是不会轻易妥协的,或轻率为之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问,宋美龄学成回国的时间到了,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也结束了哈佛大学的学业,准备束装返国,兄妹俩沉浸在一种空前的沉闷情绪中,这种情绪和当年从中国老家上船,准备来到美国这片异乡土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尤其是美龄,来到美国求学,已经过了十一年时光——这十一年正是一个女孩,从懵懂无知,到亭亭玉立的黄金岁月,这十一年,在她心版深处铭刻下深深的印记,这段时间,也让她成为一个无论在生活习惯和意识观念上,都是拥有浓厚美国味道的女人。
回国后,她的父亲宋嘉树(宋耀如)特地为宋美龄找了一位从前的私塾先生,专门为她教授古文,她后来一笔还算娟秀的毛笔字,便是在那时练成的,显然,这位毕业于美国三一学院的中国传教士,希望自己的儿女不要忘了本国的固有文化,在重新学习中国文化的当儿,她也慢慢开始参与上海上层的社交活动,并且逐渐成为里头相当活跃而少见的女青年。
刚回中国,宋美龄的装扮经常让沪上一些上阶层人士,眼睛为之一亮,她通常是一身马服,有时是穿长裤有时穿短裤,足蹬一双长筒马靴,头戴一顶宽边帽,在上层社会的各种场进进出出,难免引人注目。
但是,就在宋美龄慢慢融人上海的中国人生活圈子的时候,她的父亲罹染癌症的消息传来,而且病情很快就急速恶化而不可收拾,1918年5月3日,极度衰弱的宋耀如,在与癌症搏斗失败之后,黯然地离开尘世,宋家陷入空前的哀伤气氛之中。
服丧期满,一个新的时代在她面前展开了,宋美龄的生活从来没有像那个时期那样的充实,她成天穿梭在上海几个以公益活动为号召的团体里,诸如上海女青年会、电影检查委员会,不久由于她的家世背景的关系,一些父执辈的外国朋友,把她引介给上海市议会,并且介绍她参加了上海童工问题委员会,宋美龄成为该委员会第一位中国女性。
刚回到上海的宋美龄在生活上是极其充实忙碌的,但是,青春美丽的宋美龄此时是众星拱月的焦点。她的休闲娱乐却显然比美国求学时代,要丰富了不知凡几,她开始进入真正的资本家的那种奢华逸乐的生活圈子里,然而,在那个圈子里,刚满双十年华的宋美龄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颗夜明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