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美龄身后重大事件揭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44101
  • 作      者:
    窦应泰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宋美龄的身后哀荣吗?你想知道宋美龄究竟为何没留《遣嘱》吗?您想知道宋美龄的灵柩为什么要安葬在美国纽约吗?你想知道宋美龄身后的遣产究竟有多少吗?你想知道宋美龄的遗物为何要在美国拍卖吗?你想知道宋美龄的遗物曾在北京出售过吗?你想知道宋美龄的遗物究竟为何要运回台湾吗?你想知道宋美龄遗物中有几件旗袍几幅书画吗?你想知道“两蒋灵柩”第一次移灵为什么失败吗?你想知道“两蒋”第二次“移灵”为什么胎死腹中吗?你想知道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为何从台湾移藏加拿大吗?你想知道“两蒋日记”经过怎样的曲折最后才花落“胡佛”吗?你想知道自称“悬崖边的贵族”的蒋家后人的近况吗?《宋美龄身后重大事件揭秘》将详细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秘闻内幕!
展开
内容介绍
    2003年10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美国纽约以106岁高龄寿终正寝,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蒋氏家族也从此结束了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显赫。但是,与蒋家有关的大事却并没有终止。诸如宋美龄身后留下了什么?她临终前究竟有没有立下遗嘱?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有多少遗产?她的大批遗物如何万里迢迢秘密运回台湾?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灵柩为什么迟迟不能人土为安?保存在蒋家后人手中的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为什么存放在美国胡佛研究院?又是怎样对公众开放的?曾作为蒋介石官邸的草山行馆为何化为灰烬……
    《宋美龄身后重大事件揭秘》以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首次揭开了宋美龄身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内幕隐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子夜,玉殒香消(2003年10月23日至10月24日)
    ◎就在宋美龄106岁寿辰的前一天傍晚,她才离开了住过将近一个月的医院,悄悄乘车返回了曼哈顿上东城的“葛莱西”公寓。不过,即便她赶在生日前一天返回家中,却已经取消了今年的寿庆活动。
    ◎方智怡连夜给旧金山的华航分公司打电话。询问是否还有当天夜里直飞东部的飞机,可是负责售票的小姐表示遗憾:“最后一个航班刚刚起飞了,今天夜里肯定不会再有飞往纽约的任何航班了。”方智怡焦急地询问次日凌晨飞往纽约的最早航班,得到的答复是翌晨虽有6时30分的航班,但是机票也已售罄。
    ◎台湾《壹周刊》杂志此前专门发文介绍方智怡,题为《我的夫君姓蒋——蒋方智怡纪事》,该文说:“据信,蒋宋美龄对这位同样住在美国的孙媳妇十分看重。把她视为蒋家的后继人之一。”
    1. 宋美龄在睡梦中悄然过世
    ☆孔令仪,宋美龄病逝见证人。
    2003年10月23日深夜,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级住宅区的幢幢巨厦已经大多灯熄火灭。在渐渐进入漆黑之中的层层摩天高楼群中,只有东河84街一幢静静矗立在夜幕下的公寓大厦——人称“葛莱西”公寓的第9、第10两层,巨大的玻璃窗口还透出明亮的灯光。这就是宋美龄人生暮年的居所。
    夜10时刚过不久,大楼的电梯间便冲出几个人来,为首的就是刚刚在距此不远的寓所里接到护士的电话,闻讯匆匆而至的孔令仪和她的丈夫黄雄盛。不久,又有一位穿西装的年轻人也神情紧张地从电梯间走出来,来到了这座豪华公寓第9层。他就是蒋孝勇的次子,当时正在纽约读大学的蒋友常,他也是刚才接到护士打来的电话,慌忙赶到了宋美龄的公寓。
    内室一片慌乱。护士们人人面带紧张,女佣们似乎也预感到大限将至,正忙碌着准备应急的什物。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守候在门侧,他是跟随宋美龄多年的侍卫官宋亨霖,正在这里迎候着蒋友常的到来,见蒋友常进门就想询问什么,宋亨霖急忙以手作“嘘”状,然后悄悄地把他引进楼上。那里有一间宋美龄住了10年的宽敞卧室。
    出现在蒋友常面前的大卧室十分岑寂,在枝型吊灯微光下的席梦思床上,静卧着这幢公寓的女主人,年届106岁高龄的宋美龄!此时,她似乎进入了人生最后的弥留状态。据守在床边的孔令仪告诉他,老人家自从入夜时分就开始昏睡,其脉搏的跳动越来越弱了,呼吸也随着夜渐深沉变得越加细弱无力了。望着脸现苍白,脉若游丝的老人,所有守在大床左右的家人,都感到最后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午夜11时的钟声刚刚敲过不久,这位横跨三个世纪的蒋介石夫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占有一席之地的宋美龄,就在睡梦中悄然长逝了。这时,刚好是美国东部时间11时17分,北京时间正是10月24日上午11点17分!    ☆最先发布消息的是美联社。
    就像世间所有事情都有预兆一样,晚年身体一贯硬朗的宋美龄,早在去世前一年就已显现出将要病殁的危象。
    其最明显的征兆是,自从1991年再次来到美国以后,每年3月中旬都要在曼哈顿高层豪宅里接待前来祝贺她生日的各地宾客的宋美龄,忽然在2003年春天改变了这一引人注目的惯例。与一年前在“葛莱西”公寓与宾客欢聚一堂的热烈场面截然不同的是,2003年3月14日这一天,九楼门前却是一派萧然。既没有远方赶来的宾客,也不见有往日那些堆放在门前的花篮贺幛。原来,就在这一年中国旧历春节过后不久,在冬天里一直在患感冒的宋美龄,忽然有消息说她住进了距曼哈顿上东城不远的一家美国教会医院。
    尽管媒体一直在寻找有关宋美龄患病的详细信息,然而却无法获得准确消息。有一位从台湾来的记者千方百计寻访附近各家医院,最终却无功而返。因为宋美龄尽管晚年早已失去了往昔蒋家权势鼎盛的荣耀,但是这位年逾百岁的老妪,仍然身罩与普通平民迥异的神秘光环。即便她不再手握特权,但仍然保持着多年惯有的深居简出,一般普通人是难以近其身的。
    就在宋美龄106岁寿辰的前一天傍晚,她才离开了住过将近一个月的医院,悄悄乘车返回了曼哈顿上东城的“葛莱西”公寓。不过,即便她赶在生日前一天返回家中,却已经取消了今年的寿庆活动。许多准备从台湾前来纽约的亲友们由于事前得到了宋美龄婉拒举行寿庆的通知,只好中途折返。这样,宋美龄渴望过一个平淡生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这一天中,她没有再像往年那样面对纷至沓来的各方客人,而是独自一人在十楼卧室里休息。当然,宋美龄取消生日祝寿的信息还是不胫而走,被刊登在美国华人报纸《世界日报》的一角,题为《宋美龄取消生日酒会,意味着她患病危重,不久于人世》。这篇几百字的新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读者们的过多注意,不过,就是这条发自纽约的信息,已经向世人报道了这位蒋介石夫人不久于人世的信息。
    此刻,宋美龄终于走完了她106年的漫长人生之旅,静静躺在纽约曼哈顿高级住宅区“葛莱西”大厦10层的公寓卧室里。她在睡眠之中悄悄地进入了另一个陌生的天国。
    她的身后,没有大悲之声。孔令仪、黄雄盛和蒋友常三位亲属,他们对老夫人的过世虽然心怀悲悯,不过,如今的结局早就在他们的预见之中,因此,他们都对百岁老人的作古持有平静的心态,眼泪在这时候已经显得有些多余了;宋美龄身边服侍多年的女护士和女佣们,也没有显出过于慌乱的举动。她们仍然还像以往服侍老夫人一样,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宋美龄的后事。只是蒋友常再也无法保持他的冷静,而是操起电话,哭声哽咽地向远在旧金山的母亲方智怡报告了太祖母宋美龄病逝的噩耗。
    从这时开始,宋美龄病逝的消息开始传出曼哈顿的“葛莱西”大厦。一些正在关注宋美龄近况的美联社记者,在黎明之前最早获悉了这一马上就会震荡世界的新闻,他们在凌晨4时过后,发出的第一篇电讯的标题就是《蒋介石夫人昨夜在睡梦中辞世》!
    2. 方智怡飞抵纽约
    ☆凌晨起飞的客机。
    2003年10月24日凌晨,一架波音客机从旧金山飞赴东部城市纽约。飞机的头等舱里坐着一位身材适中,长发披肩的女子。她就是蒋孝勇的未亡人方智怡女士。就在宋美龄在美国纽约病逝的消息尚未在报纸上公布的当夜,住在西海岸旧金山的方智怡就在第一时间接到了这不幸的噩耗。电话是她的次子蒋友常从纽约曼哈顿打来的。当时他是留在曼哈顿“葛莱西”孔家公寓中仅有的几位亲属之一。他在午夜的电话中哭声不止地告诉他的母亲:“老人家确已过世了,对对,就在10分钟以前,她安然地在睡眠中去世了呀!”
    方智怡在昨天上午还给孔令仪打去了一次电话。在电话中孔令仪还这样说:“目前姨妈她还没有任何事,只是进食不多,也不爱说话了。不过我想暂时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的。”那时候方智怡还对宋美龄可能安然度过纽约寒冷的冬天充满着信心,可她没有想到从孔令仪那里获得的平安信息刚刚过了24小时,在她心里始终硬朗健旺的老夫人宋美龄,竟然在午夜的睡眠中悄然去世了。
    方智怡连夜给旧金山的华航分公司打电话,询问是否还有当天夜里直飞东部的飞机,可是负责售票的小姐表示遗憾:“最后一个航班刚刚起飞了,今天夜里肯定不会再有飞往纽约的任何航班了。”方智怡焦急地询问次日凌晨飞往纽约的最早航班,得到的答复是翌晨虽有6时30分的航班,但是机票也已售罄。她此时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往纽约,因为她心里清楚作为蒋孝勇的妻子,她是蒋家现在在美国惟一可以前去协助孔令仪处理后事的人了。如果她不能在清晨赶到纽约,那么处理宋美龄后事的重责就只能落在孔令仪夫妇两人身上。她在子夜时分开始不停拨电话,凡是她在旧金山可以联络上的友人,她都拨到了。她渴望的就是一张翌晨飞往纽约的机票。无论需要她付出什么高昂的代价她都义无反顾。所幸,一位在华航供职的熟人听说宋美龄病逝的噩耗以后,马上联络当地一家航空公司,为她解决了一张次晨最早航班的机票。这样,方智怡便在凌晨时分来到了旧金山国际机场,直等到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色,她终于如愿登上了飞机。
    ☆方智怡——“一个力撑家族荣誉的孝顺媳妇”。
    方智怡1949年出生在台湾的高雄。其父方恩绪祖籍浙江,在上海和杭州读过大学,1947年离开大陆来台供职,曾为前高雄市的高速公路局局长。1967年方智怡17岁时在台北的一次交友活动中与蒋孝勇邂逅。当时她已经有了一个男友,他与蒋经国的三儿子蒋孝勇是多年好友。后来,由于其男友赴美国留学,临行前他委托蒋孝勇,要求他在自己赴美读书时期,多多关怀自己的女友方智怡。事情就在这期间发生了就连方智怡本人也意想不到的变化,她居然在与蒋孝勇的频繁接触中,彼此擦出了爱的火花。后来,当蒋经国和蒋方良听说此事时,为了让一对倾心相恋的知音者早结秦晋之好,曾经委托蒋家最为信任的秦孝仪(曾为蒋介石到台后的机要秘书,后为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充当媒人,从而解决了方智怡与蒋孝勇的一桩婚事。
    方智怡嫁进蒋家以后,曾在台北试办过“智怡幼稚园”,希望从极权人家的光环中走出来,开拓一点属于她自己的事业。没有想到不久公公蒋经国病逝,丈夫蒋孝勇虽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却在李登辉的天下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她就随夫前往加拿大经商。两年后,当她和蒋孝勇的第三个儿子降生后不久,再次移居美国旧金山的黑鹰区。蒋孝勇因喉癌英年早逝后,方智怡不仅在美国养育三个尚未成年的儿子,而且她还在旧金山继续经营蒋孝勇生前的两家产业。特别是近几年,蒋方智怡不仅把丈夫留给她的产业与两个儿子一起经营得风生水起,而且还参加了国民党左翼“泛蓝阵营”的工作,意在把蒋孝勇未竟的事业继续到底。如今,摆在这位蒋家未亡人面前的竟是一幅蒋家没落的残局,在此蒋家权势辉煌不再、国民党右派势力抬头的紧要关头,方智怡多年赖以依靠的精神支柱宋美龄居然也与世长辞了。这对于一个时刻寄希望于东山再起的女强人而言,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台湾《壹周刊》杂志此前专门发文介绍方智怡,题为《我的夫君姓蒋——蒋方智怡纪事》,该文说:“蒋方智怡从小就没有吃过苦,父亲方恩绪是公路局局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教钢琴的额外收入,给了她更丰裕的美好童年。17岁她就读北二女中时,被出国的男朋友托付给蒋孝勇,这一托,竞把她送进了第一家庭的豪门大院。蒋经国在世时说:‘蒋家人绝不从政。’蒋孝勇虽然都在党营事业工作,但蒋经国晚年时他随侍在侧,主导许多国家决策,曾有‘地下总统’的封号,同时,党外高喊‘老贼下台’的反蒋浪潮已经愈打愈高。蒋经国病逝后,外界对蒋家的责难排山倒海而来,蒋孝勇于是安排全家移民加拿大。四年后又为了孩子的学业,迁往旧金山。避居海外多年,蒋孝勇几次回到台湾对‘李登辉的国民党’发表谏言,却在同时发现罹癌,离世时才48岁。移民那年,蒋方智怡40岁,李登辉正在台湾为‘总统’直选布局,蒋家时代走到油枯灯尽,但却是她第一次走人真实的人间。
    ‘在台湾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帮助,可是到了国外,一切都靠自己。’移民生活让蒋方智怡觉得最难过的事,就是没有厨子。打从蒋方智怡学生时代和蒋孝勇约会,身边就有人帮助。蒋孝勇因脚伤住院,蒋方智怡从世界新专下课,就有蒋家随从开车接她去探病。嫁人蒋家以后,厨师、司机、管家随从随时待命,还有专属的裁缝为她打理门面,她惟一操心的就是适应第一家庭的种种规矩。现在,蒋方智怡一人生活在旧金山。她身边有三个孩子,这是蒋家惟一的希望。在纽约生活的蒋宋美龄,平时与蒋方智怡来往不多,只有每年的3月14日生日时,蒋方智怡才可以与蒋宋美龄在纽约会面。不过,据信,蒋宋美龄对这位同样住在美国的孙子媳妇十分看重。把她视为蒋家的后继人之一。”
    从这些介绍中,可以看出方智怡在蒋氏家族大势已去后的地位。宋美龄突然离世以后,所有人都把如何处理蒋夫人后事看成是头等大事,因此,方智怡的到来对此将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宋美龄生前一直与她的外甥女孔令仪一家生活在一起,可是,她死去以后,负责处理后事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方智怡身上。因为蒋家的男性第三代均已凋谢已尽,女性后人也只有徐乃锦和蔡惠媚、方智怡三人。至于蒋家的第四代,现在都还不具备出头露面的条件。鉴于此,方智怡挺身而出的时刻到来了。
    方智怡所经历的现实,既有蒋家权力在握的鼎盛时代,也赶上了蒋家走向衰落的不幸时期。而且蒋家第三代男人接连英年早逝的频繁打击,让这位从小生活优越的女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苦岁月。特别让这位蒋家未亡人感到心酸的是,她亲眼看到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一时的蒋氏家族,从其辉煌的权力顶峰跌进瓜果飘零的低谷。许多在她看来值得回忆的往事,都已随着岁月的蹉跎变得烟消云散了。目前,蒋氏家族的后代们大多散居世界各地。这次宋美龄在美国突然逝世,将要让此前星散各方的蒋家后人们,重聚在一起。不但蒋氏家族的成员会因为宋美龄的过世而云集美国,而且方智怡估计与蒋家有着百年历史渊源的宋、孔两家的家族成员,很可能由于这件历史性的大事而在多年阔别以后重新相逢。就在她悄悄飞往纽约的时候,已经有确切的信息表明,蒋、宋两家的后人正在从世界各地飞往纽约,他们将赶来参加由宋美龄外甥女孔令仪主持的家族会议,进一步讨论宋美龄的治丧事宜。毋庸置疑,这两大家族的后代们,肯定要重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当方智怡在旧金山机场起飞之前,一位华裔记者在登机的人群中忽然发现了身穿黑色衣服的方智怡。于是记者向她求证已有风传的宋美龄去世消息,方智怡当即证实并承认她此时正要踏上飞往纽约的飞机。可是,当这位记者向她询问宋美龄死后安葬何处时,方智怡却忧虑地怔住了,半晌她终于说:“这件事情肯定要经过家族会议的讨论才能决定。不过,如果你想听我的意见,我作为蒋家的后人,当然希望她老人家能在死后葬在中国的土地上。”方智怡带有明显保留的回答,被刊载在旧金山当地的报纸上,题目是:《蒋方智怡主张把宋美龄葬在中国》。当然,方智怡的这次回答,表明的只是她本人的立场,宋美龄的遗体究竟安葬何地,从那时起就引起了美国公众,甚至世界范围内关注此事的人们注意。而蒋、宋两大家族将要在纽约召开的家族会议,无疑就成了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美国传媒对于在宋美龄病逝期间走到前台的方智怡的评价是:“一个力撑家族荣誉的孝顺媳妇!”
    ……
展开
目录
A卷  宋美龄谢幕
第一章  子夜,玉殒香消(2003年10月23日至10月24日)
1. 宋美龄在睡梦中悄然过世
2. 方智怡飞抵纽约
第二章  华盛顿、纽约同时震撼(2003年10月24日至26日)
3. 宋美龄最后一天
4. 白宫和传媒的反应
5. 遗嘱,尚有谜团?
6. 移灵定在中午12时
第三章  身后财产惹争议(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纽约)
7. 身后仅余12万存款?
8. 宋美龄遗产几何?
第四章  墓地与葬礼(2003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上海、中国台湾、纽约)
9. 可供宋美龄安葬的三处墓地
10. 宋美龄魂归何处?蒋、宋两家曾有分歧
11. 贾庆林、汪道涵电唁宋美龄
12. 台湾:中伤与借死人贴金
13. 葬礼前蒋、孔两家曾有分歧
14. 宋美龄遗体开吊一日
15. 圣巴托罗缪大教堂葬礼

B卷  宋美龄遗物
第五章  空宅里所有物品都价值连城(2003年11月6日至9日,曼哈顿“葛莱西”大楼)
16. “葛莱西”公寓待价而沽
17. 蝗虫谷遗物拍卖悲剧
第六章  遗物,归宿在哪里?(2003年11月10日至12月26日,纽约曼哈顿)
18. 孔令仪:尊重蒋家意见
19. 美国人关注宋美龄遗物
20. 遗物留美,还是运台?
21. 蒋家人的忧虑
第七章  遗物归宿在台湾(2003年12月27日至2004年1月,中国台湾)
22. 辜严倬云力主遗物运台
23. 七海官邸拜母及海外沟通
24. “美龄楼”计划和秦孝仪提醒
25. 党史会·公展·大溪仓库
第八章  豪宅易手与遗物启运(2004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美国纽约)
26. 攻击风源来自李登辉
27. 豪宅以1250万美元易主
28. 四箱遗物运费5000万新台币
第九章  部分遗物回到国内(2004年2月至10月,纽约,中国北京、杭州)
29. 难上飞机的珍品——霁红掸瓶与精美瓷器
30. 纽约、北京拍卖宋美龄遗物
31. 宋美龄屏风被浙江收藏家购回
第十章  宋美龄周年祭(2004年4月至10月,中国台湾)
32. 探求遗物公展的新程序:士林官邸又成禁区
33. 宋美龄遗物展:震动海峡两岸

C卷  移灵风波
第十一章  丘如雪与宋美龄不谋而合(1995年3月至2004年1月。纽约·台北)
34. 再次提出移灵者是丘如雪
35. 最早的移灵设想始于宋美龄
36. 蒋纬国与蒋孝勇达成共识
第十二章  历史的教训(1996年深秋。中国台湾省)
37. 宋美龄:对蒋孝勇访问大陆乐观其成
38. 蒋孝勇病中苦斗
39. 第一次移灵胎死腹中
第十三章  慈湖、头寮与五指山(2004年1月至8月。台北·旧金山·台北)
40. 家族谒陵和“移灵说帖”
41. 方智怡:“生是蒋家人,死为蒋家鬼!”
42. 蒋方良亲临五指山
第十四章  迁葬暗礁重重(2004年8月至9月。旧金山·台北)
43. “国葬”背后的玄机
44. 蒋孝刚的违心之痛
45. 方智怡:碍于婆媳情面无法进言
第十五章  移灵梦想再化泡影(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旧金山·台北)
46. 移灵方案再惹非议
47. 两蒋移灵无疾而终
48. 撤兵,两蒋陵寝再起波澜

D卷  “两蒋日记”终有归宿
第十六章  传承与收藏(2004年10月,中国台湾)
49. 彭芳谷对方智怡说:“有一个人想见你。”
50. 蒋孝勇:妻子做不完,儿子做;儿子做不完,孙子做!
第十七章  郭岱君、彭芳谷和方智怡(2001年春天至2002年夏天,中国台湾,美国加州)
51. “两蒋日记”下落外泄
52. 郭岱君与国民党档案
53. 在唐人街幸遇彭芳谷
第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2004年10月至12月,中国台湾·美国加州)
54. 方智怡与胡佛代表会晤三小时
55. 克服“暂存”障碍
第十九章  曙光来临之前(2004年2月至12月。中国台北·美国·加拿大)
56. 日记移交在即,幕后运筹紧锣密鼓
57. 日记交接前后
第二十章  胡佛,收藏中国历史的地方(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中国台湾和美国加州)
58. 美国和台湾地区同时震撼
59. 日记开放激起轩然大波
尾声(2007年4月,美国纽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