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布衣刘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3428
  • 作      者:
    王尧, 思乐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尧,徐州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市政协委员。素持“中医学以朴素的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中医师应通文史,不文不医、医文相通”之论,并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自勉。故在行医之余饱读经文,尤其是对两汉文化及《史记》研究情有独钟,其相关论文先后发表在《徐州师大学报》及《社科杂志》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也曾收录其论文。
  思乐,南京邮电大学通讯信息工程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生,兼修中国古代地域历史文化,系秦汉史爱好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们对汉高祖刘邦的认知主要源自司马迁的《史记》。然而,太史公对刘邦生平活动的记述则集中在刘邦号为“沛公”之后。学界论及刘邦之建功立业,指的也主要是这段不过十多年的历史。而对于刘邦四十多年之平民经历,《史记》则极少提及并冠以神秘疑云,于是便留下了许多颇具争议的千古之谜。
  胡适先生曾指出:“汉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间疾苦,是中国帝王中了不得的人,是不易有的人物,但却没有一本好传记。”梁启超先生在赞扬“汉高祖刘邦为伟大人物”之同时,亦感叹:“可惜他的《本纪》作的模糊,影响整个的人格和气象完全看不出来。”
  《市长刘邦》尊循求实、客观对待历史的原则,尽量以可以查索到的较丰富的史料,力求公正地评述平民刘邦。《市长刘邦》还专门对汉初第一重大疑案一一“雍齿叛刘降魏”事件,作了与传统说法判然有别的剖析;对困扰历史、迷惑读者的刘邦起义之细节、成因、目的等,及其在秦末大起义乃至我国数千年战争史中的真实地位和重大意义也着重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市长刘邦》目的在于吁请社会切实关注“平民刘邦”被戏辱、曲解的现状及其对宏扬两汉文化事业的负面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安教授还以《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所载,当年随“高祖起丰”反秦,后来获汉王朝封侯者(除樊哙等外)如清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斥丘侯唐厉,猗氏侯陈邀、博阳侯周聚、纪侯陈仓、煮枣侯赤、张侯毛译,鄢陵侯朱濞、合阳侯刘仲、什方侯壅齿等,作为证明。⑦
  笔者认为,鉴于“丰”地是以刘邦为首的“汉初丰沛将相集团”中许多重要成员的家乡故里之一,而且还是故魏国人民长期避秦的逃难之所,具有较好的反秦思想基础。故尔,刘邦进攻丰邑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没有经过剧烈的战斗也是可能的,但若断言“秦在丰邑统治力量薄弱,没有秦正规官府机构,刘邦的百多人势单力薄”⑧则缺少依据。
  此外,若以刘邦“进占丰邑时,没有引人人胜的传奇情节,兵不血刃便拿下自己的故乡丰邑”⑦作为后世史家略之不计的理由,则亦属牵强。
  实际上,“丰”地人民中间也不可能全部支持刘邦,从《史记》各纪传中,不时流露出的刘邦与家乡丰、沛人民之间的欲言又止的恩恩怨怨看,刘邦义军进攻“丰”的战事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在刘邦“丰西亡匿”公开走上反秦道路后,秦王朝确确实实疯狂地在“厌王气”,并组织了追捕。“丰地”肯定是刘邦与秦官军斗争和周旋的主战场。“丰邑”自然便成为秦军镇压追剿刘邦的最重要据点。为防刘邦义军的突袭,“丰”还对城墙进行了加固,并在城中心修筑了烽火台(秦台)。⑨因此,秦军在其重要据点“丰”的力量,绝不会“较为薄弱”。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当时“丰”、“丰邑”真是像一些学者所谓仅仅“是一小小乡里,没有秦朝正规官府机构”。⑧或许在刘邦兵出芒砀,先据“丰”之时,因唇亡齿寒,按理讲,沛县令应当率部先行前来镇抚,然而太史公却并无任何交代。倒是刘邦及时挥兵东进,迅速攻陷沛县,并“收沛子弟二三千人”进而“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这样,刘邦再次胜利回守“丰”之后,便进一步确立了“丰地”之义军根据地地位。
  之后,司马氏则较详细记述了当时辖37县的秦泗水郡监“平”亲率大军赶来“将兵围丰”的战事,结果“平”在丰城之下损兵折将。被依据“丰邑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⑦的刘邦义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于是沛公便命令大将“壅齿”守“丰”。接下来沛公又自“丰”“引兵至薛城”,击溃泗水郡守“壮”。“壮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即泗水)守壮,杀之。”(见《高祖本纪》)
  从这些历史史实看,义军力量绝非等闲单薄。而且在后来,刘邦以如此威武之师,(士卒应不低于5千至1万人)乘胜回兵,围攻突发“雍齿叛刘降魏”事件的“丰”城,尚且不能下,不得已沛公又去请求楚王景驹协助攻“丰”,仍不能攻下。后来沛公又“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再回军攻“丰”,仍攻克不下。沛公无奈之际,正巧这时项梁差信使送信来,“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是说请刘邦去薛城见面并商议大事。沛公知项梁在薛城,便立即率百余骑从前往薛城。项梁又拨给沛公五六千人,同时拨五大夫将十人。沛公率如此之众,再攻丰,才攻下“丰”。丰城之固,守兵之重,应当可见一斑(参见《高祖本纪》、《高帝纪》及本书“刘邦与壅齿”一文)。时至今日,规模宏大的古丰城及城河已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亦可为证。
  这里,笔者想提醒诸公注意,沛公多次攻“丰”不下之后,去薛城,会见楚大将项梁这一历史事件。据《高祖本纪》载:
  仔细研读不难看出,沛公此时并非像某些学者所谓,是简单的穷困兵败之后,无可奈何不得已,才自丰城前线率骑从去项梁处投靠。从《项羽本纪》文字表面上看,明明是项梁先行向各路反秦英雄发出了召请,会盟薛城。看来刘邦运气不错。
  主要原因恐怕还应是当时反秦义军阵营突然出现了重大变故——陈胜王死了。军势正盛的项梁,在率军消灭了背叛陈王的秦嘉、景驹军之后,引兵入驻薛城,勇敢地主动担当重任,高举起反秦大旗。但此时的项梁将军亦亟须获得各路反秦英雄的支持和拥护。于是他便召集各路义军魁首前来,共议反秦大事。这对内困于“丰地”前线的刘邦义军,的确也是天赐良机,他当然会喜出望外,并立即不动声色地前往参加薛城会议(盟)。
  实在讲,我们无法得知在薛城会议上,刘邦是如何编排发言和展现自己的,但从史料记载看,刘邦无疑是个大赢家。薛城会(盟)后,大家共同拥立了以楚怀王和武信君项梁为首的新的反秦联盟核心。在此核心中,沛公到底担当什么职务尚不得知,但可以相信其地位可能十分显赫,已位居于项羽之前,而且,不久便被楚怀王封为武安侯、砀郡长。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身世
一、刘邦生卒年月
1.关于刘邦的出生年月
2.关于刘邦之卒年
二、刘邦的出生地
1.属宋?属齐?属楚?属魏?
2.谚云:“丰沛收,养九州”
3.“故梁徙也”说之渊源
三、刘邦出生时的家庭经济状况
1.豪强地主?富裕中农?
2.言刘邦为农民出身似属牵强
3.古代城市的缩影
4.应属亦商亦(手)工之殷实人家
第二章 刘邦家庭成员状况
一、刘邦父祖辈情况
 1.太公以上情况难以考证
2.“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二、关于刘邦的母亲
1.养育了龙子的可怜母亲
2.高帝之母,不声不响地去了
3.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三、刘邦兄弟家庭情况
1.长兄早卒,其子信封为羹颉候
 2.次兄名“仲”,常得太公称赞
3.弟刘交多才多艺,封为楚王(号楚元王)
四、平民刘邦的婚姻
附:古丰“东华山”及青年刘邦的“红颜知己”——“白杏儿”之传说
第三章 应当公正评价“布衣刘邦”
一、初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
 1.不公正的历史错觉
2.“流氓”等说出自
 3.斯人无口以辩
4.让历史人物更具真实性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
 1.司马迁如是记述平民刘邦
2.孔老夫子尚云:“食色,性也”
 3.“贪财好色”出自范增之口
4.“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相报”
5.撤离阿房宫,明鉴照千秋
6.太史公何以将项羽列入《本纪》
7.“无赖”之说彰显融洽的父子、君臣关系
8.“书”字古今意义不同
9.平民刘邦“游”的是学问道德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
1.宽大长者,风却摧之
2.“为天下安用腐儒”的道理
3.谈不上“忠、孝”二字
4.沛公并未拿郦生的帽子溲溺
5.刘邦的人格魅力和弱点
6.“汉初布衣将相集团”的历史贡献
7.给刘邦戴“反儒”的帽子有失公允
8.“独尊儒术”者容忍了戏辱刘邦之流言
9.人们总愿同情弱者
10.文人不可轻,人言真可畏
11.元曲《哨遍·高祖还乡》产生的背景和负面影响
12.还平民刘邦以真实形象
第四章  刘邦与雍齿——汉初第一疑案探密
1.“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的背景
2.“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3.刘邦的无奈与张良的才智
4.“秦始皇在时天下己坏矣!”
5.千钧重任托付雍齿
6.“屠城”之严峻威胁
7.诈降的决定是艰难的
8.同情雍齿的王陵被汉室晚封
9.隐秘的就让它永远隐秘下去吧!
10.雍齿是一个例外
11.使后世为人臣者毋效丁公!
12.“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3.高祖皇帝,你活得好累
14.司马迁对雍齿抱有极大的同情
第五章  关于刘邦起义
一、刘邦“丰西泽纵徒”至陈胜起义期间的活动
1.“丰西泽纵徒”事件应定位为“反秦起义”
2.百军追剿失利,义军站稳了脚跟
3.“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
4.太史公的苦衷
二、陈胜起义后刘邦义军的动向
1.陈胜倒可能受到了“丰西泽纵徒”事件的启示
2.“平民领袖”的优势
 3.刘邦义军的实力及影响
4.拥兵数千,志存高远
三、芒、砀起兵的历史遐想
 1.难以掩饰的蛛丝马迹
2.以我为主,伺机进攻
3.从“芒砀起兵”到“沛县起义”
 4.攻“丰”战事恐怕并不简单
5.“打天下、坐江山”之壮举,千古风流人物的梦想
四、刘邦起义疑云研究(综述)
1.笼罩在“刘邦起义事件”上面的疑云
2.从此便脱掉了平民的外衣
3.那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
4.信陵君抗秦救国事功的深远影响
5.幼小心灵中的爱和恨
6.刘邦崛起之谜和太史公的难言之隐
7.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组织
8.他不愿再与失败者相提并论
9.结语
第六章  与平民刘邦活动相关问题的探讨(拾遗)
一、刘邦任泗水亭长的时间
二、“高祖尝繇咸阳”之“繇”字注解释疑——刘邦任亭长之前去过咸阳吗?
三、刘邦“丰西泽纵徒”的时间
四、秦台史话
五、刘邦其名与中国历史上的避讳风俗
六、与刘邦故乡相关的古树名木
附录
一、布衣刘邦相关大事年表
二、司马迁与微时刘邦
三、丰沛情
四、“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新考
五、从司马迁以“仁而爱人”评价布衣刘邦说起——写在2006年9月26日孔子诞辰2559年祭祀大典之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