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从南京到达北京之后,便赶去看享有盛誉的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他是曲园老人的曾孙,也是高阳的姑父。高阳就南京西花园所看到的诗碑,向年逾古稀的姑父谈起先人留在那里的古墨旧笔,非但是传家之宝,也是传世的文化资产,十分珍贵。但据平伯先生透露,在苏州的寒山寺里,也有一座完全一样、无论是内容字迹都相同的诗碑,保存在那里。平伯先生的家人,最近回苏州的时候,还亲眼看到。这就更令人觉得离奇了,为何一诗会有两碑?一在苏州寒山寺旧址,一在南京西花园的碑亭里,究竟何者是原迹旧石?哪一块又是仿造赝作?个中真伪,当然有辨正的必要,以求水落“石”出,避免史实“石”沉大海。
此一堪称重大的考古事件,由一向娴于此道的高阳来担纲,自然再适当不过了。而他的得力助手,就是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高阳三哥儒杰先生的干金以元女士。在“长者使嘴,晚辈跑腿”、一老一少密切地配合之下,有了意外的收获,连平伯先生也不知道的底细,得以真相大白。
高阳叔侄两人通力合作,先从南京西花园开始探索。透过“煦园”管理处的王孝椿先生打听,并转告“西花园”管理处处长朱德希先生,而得到热心的协助,提供高阳十分详尽而又不失权威的资料。
关于天王府西花园“枫桥夜泊”的诗碑,原碑本来在苏州寒山寺,抗战期间,因苏州沦陷,而被日军劫走,又因日本对此碑极为欣赏,胜利之后,仍留在日本,未能归还。
高阳在30多年迎曦送昏的写作生涯中,以生花妙笔,赋予古代历史人物新的生命,让历代的圣哲先贤跃然纸上,活现在眼前。更难得的是,高阳一面向读者细述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对重要的关键点,加以适切的解说诠释,让读者了然于心。一旦接触到他的作品,就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高阳小说对广大读者而言,有一种无可言喻的魅力,有人许之为:“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落处有高阳”,这是指高阳历史小说的普及;而在海外也有人说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高阳的著作”,足见高阳读者群分布层面的广阔。
像高阳这样一位,对文学或者史学、传统或者现代,有着诸多影响的重要人物,应该要有基本的了解。尤其高阳是一位历史资料的整理人、历史事件的述说者,所以他的生年就不是纯属个人的小事了。 揭开生年之谜 高阳过世之后,在电视广播、新闻杂志上,出现高阳生平的资料介绍,但关于出生的年代互有出入,一说是生于1922年,有些则称是1926年。
依照前者的说法,至1992年3月15日,高阳已年届古稀,算得上享有高寿;若是按后者所称,则年方六十有六,两者之间有四岁的差距。
关于这一争议,台北“中央大学”中文系李瑞腾教授曾于1992年6月7日(高阳过世的第二天),在《民生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