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阳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67528
  • 作      者:
    江澄格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高阳评传》主人公高阳从书堆中找资料,也在酒杯中找灵感;他生活在现代,却又长年周旋于古代公卿之间;他一向富裕,但从来不重视金钱,他重视的只是他的写作;书妻、酒子、车奴、肴妾,诚有几分相似,若是再加上史狂,则更是肖妙。
  高阳以历史小说的创作,享誉当代文坛,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从考据中探索历史的真相实况,并将求证索据的资料运用于小说之中,写下了无数有深度趣味无穷的名著,无怪有人说“有水井的地方,就有高阳”。
展开
作者简介
  江澄格,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生,四川省夹江县人。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士、韩訇成均馆大学文学硕士。曾任行政院新闻局资料编译处专员科长、驻韩国大使馆新闻参事处一等秘书、驻韩国台北代表部新闻组组长、加拿大温哥华菁华书院兼任教授、中国老人社会大学聘任教授、台北市文山社区大学聘任教授、台北县崇光社区大学聘任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客座教授、台北县松年老人大学聘任教授、台北县长青学苑聘任教授。著有《历史小说巨擘——高阳》、《许地山暨其小说之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高阳评传》作者江澄格身为老字号的“高阳迷”与“高阳研究者”,曾与高阳有近及一握的把晤,一席用餐共饮的聚会,并在数日间驱车同游的暂短相处中,隔座聆听其卓识高论,印象深刻。他有感于高阳虽然写了不少古人的历史小说,可是少有人执笔写他的传奇轶闻,而这位历史小说家令人感动的真实故事,如果今天没有人写,将来就更难有人能写了,《高阳评传》作者因此而认真地“一”写且“再”写高阳。
展开
精彩书摘
  高阳从南京到达北京之后,便赶去看享有盛誉的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他是曲园老人的曾孙,也是高阳的姑父。高阳就南京西花园所看到的诗碑,向年逾古稀的姑父谈起先人留在那里的古墨旧笔,非但是传家之宝,也是传世的文化资产,十分珍贵。但据平伯先生透露,在苏州的寒山寺里,也有一座完全一样、无论是内容字迹都相同的诗碑,保存在那里。平伯先生的家人,最近回苏州的时候,还亲眼看到。这就更令人觉得离奇了,为何一诗会有两碑?一在苏州寒山寺旧址,一在南京西花园的碑亭里,究竟何者是原迹旧石?哪一块又是仿造赝作?个中真伪,当然有辨正的必要,以求水落“石”出,避免史实“石”沉大海。
  此一堪称重大的考古事件,由一向娴于此道的高阳来担纲,自然再适当不过了。而他的得力助手,就是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高阳三哥儒杰先生的干金以元女士。在“长者使嘴,晚辈跑腿”、一老一少密切地配合之下,有了意外的收获,连平伯先生也不知道的底细,得以真相大白。
  高阳叔侄两人通力合作,先从南京西花园开始探索。透过“煦园”管理处的王孝椿先生打听,并转告“西花园”管理处处长朱德希先生,而得到热心的协助,提供高阳十分详尽而又不失权威的资料。
  关于天王府西花园“枫桥夜泊”的诗碑,原碑本来在苏州寒山寺,抗战期间,因苏州沦陷,而被日军劫走,又因日本对此碑极为欣赏,胜利之后,仍留在日本,未能归还。
  高阳在30多年迎曦送昏的写作生涯中,以生花妙笔,赋予古代历史人物新的生命,让历代的圣哲先贤跃然纸上,活现在眼前。更难得的是,高阳一面向读者细述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对重要的关键点,加以适切的解说诠释,让读者了然于心。一旦接触到他的作品,就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高阳小说对广大读者而言,有一种无可言喻的魅力,有人许之为:“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落处有高阳”,这是指高阳历史小说的普及;而在海外也有人说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高阳的著作”,足见高阳读者群分布层面的广阔。
  像高阳这样一位,对文学或者史学、传统或者现代,有着诸多影响的重要人物,应该要有基本的了解。尤其高阳是一位历史资料的整理人、历史事件的述说者,所以他的生年就不是纯属个人的小事了。 揭开生年之谜 高阳过世之后,在电视广播、新闻杂志上,出现高阳生平的资料介绍,但关于出生的年代互有出入,一说是生于1922年,有些则称是1926年。
  依照前者的说法,至1992年3月15日,高阳已年届古稀,算得上享有高寿;若是按后者所称,则年方六十有六,两者之间有四岁的差距。
  关于这一争议,台北“中央大学”中文系李瑞腾教授曾于1992年6月7日(高阳过世的第二天),在《民生报》。
展开
目录
序一  对一代名家的观察和鉴赏  楚崧秋
序二  从文、史、诗、书、酒中看高阳  李瑞腾
写在卷首
第一章  不信青春唤不回——有村镇处有高阳
第一节  横河桥下水,源远流亦长
第二节  君寿究几何,且看生年肖
第三节  文史两支笔,因何而得名
第四节  韵事唯公能数,怅恨向谁夸
第二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为历史续脉延命
第一节  存历史佐证的卓绝苦行
第二节  写历史小说的心路历程
第三节  一贯秉持的创作理念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
第五节  信守坚持的写作原则
第三章  低徊海上成功宴——高阳之所以成为高阳
第一节  促使高阳成名的几位关键人士
第二节  荣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文学理论奖
第四章  万里江山酒一杯——大饮者与酒子书妻
第一节  笔下书中酒香四溢
第二节  一口两能,喝酒说酒
第三节  酒子书妻,携子觅妻
第五章  写红顶商人的理念——代表作《胡雪岩三部曲》
第六章  艰难岁月作长征——历史悬案的侦察与平反
第一节  抽丝剥茧破悬辩诬
第七章  元戎元老骑龙去——任史实“辑成人”不果
第一节  写张作霖及杨宇霆之死
第二节  哭王新衡先生
第八章  我是拾荒一老生——读书写书,访书藏书
第一节  藏书捐赠台湾图书馆
第二节  斯人已远,著作永存
附录一  著作系年
附录二  祖谱世系表
附录三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