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登上奥林匹斯山顶峰——杨振宁<br>1 幸福的儿童少年时代<br>2 西南联合大学艰难求学的日子<br>3 芝加哥大学<br>4 普林斯顿和杨一米尔斯理论<br>5 “θ—τ之谜”和荣获诺贝尔奖<br>追寻科学与艺术之美——李政道<br>1 好学少年,流浪天涯<br>2 浙江大学的“茶馆里的大学生”<br>3 西南联大再遇伯乐<br>4 群英荟萃的芝加哥大学<br>5 李杨合作攻克世界性难题<br>6 双双登上诺贝尔奖颁奖台<br>7 毛泽东求问对称性<br>8 报国寸心坚似铁,振兴中华功不朽<br>9 老当益壮,迎接新的挑战<br>10 科学和艺术<br>科学实验团队的指挥大师——丁肇中<br>1 颠沛流离的童年<br>2 “时间是最浪费不起的”<br>3 与实验物理结了缘<br>4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br>5 寻找带色的雨滴<br>6 J粒子的发现<br>7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br>8 三喷注现象的发现<br>9 华夏情深<br>10 探索无止境<br>他开辟了可能性的世界——李远哲<br>1 爱好广泛的少年<br>2 从书中探索人生的真谛<br>3 一位主动学习的大学生<br>4 原子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br>5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生<br>6 到哈佛大学深造<br>7 芝加哥大学教授<br>8 重返伯克利大学<br>9 荣获诺贝尔奖<br>10 “我们都是一个根”<br>捕捉原子的魔术师——朱棣文<br>1 家学渊源<br>2 迷恋上了物理学<br>3 从“阴影”中走出来<br>4 捕获原子的突破<br>5 成为斯坦福的教授<br>6 不应该把它看得有那么重<br>7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br>8 冰山的一角<br>9 血浓于水的感情<br>10 一位风趣、幽默、平凡的人<br><br>做研究就像是一种宗教上的“感召”——崔琦<br>1 只要他们在我心里就够了<br>2 发奋学习的培正时期<br>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br>4 奥古斯坦纳学院的奇才<br>5 学业、爱情双丰收<br>6 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br>7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br>8 崇尚教学相长<br>9 梅开二度,登峰造极<br>10 谦谦君子内容摘要
杨振宁,195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35岁。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br> 丁肇中,1976年获物理学奖,当时40岁。在21世纪,中国人在科学上会有许多重要贡献。<br> 李远哲,1986年获化学奖,获奖时50岁。目前惟一在国内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了面对21世纪带给我们的挑战,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最重要的议题。<br> 朱棣文,199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49岁。中国科学家要想有所突破,第一要选择较新学科中有带领性、人家会跟着走的前沿课题,第二要瞄准代表新趋势、再向前走一步就渴望会有突破性进展的新技术。<br> 崔琦,1998年获物理学奖,当时59岁。21世纪的物理学也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不仅在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学方面,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也是一样。<br> 李政道,195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31岁。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切条件,21世纪世界物理学的领袖人物将出现在中国。<br> 本书讲述了这六位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