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印第安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1394
  • 作      者:
    李玉君编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了解各民族人氏血脉,
  探寻各民族文化,
  求“因族而异”的沟通路径。
  本丛书立足于传播真实、全面的文化知识,完整地再现每个民族的文明血脉,基于历史文化史实,用灵动、活泼、亲和的语言,全方位地来描述各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文明特点,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印第安人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以玉米为代表的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使其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摇篮之一;以太阳神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让人瞠目结舌,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以鹰羽冠为代表的民族服饰,色彩鲜艳、做工精巧,为世界民族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纳斯卡荒原巨画为代表的令人不解的“斯芬克司之谜”,至今仍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激励更多的学者去探索和破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印第安人的起源与人口分布
  第一节 印第安人起源——谁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印第安人是否是美洲的土生居民呢?19世纪,美国人类学家莫顿及阿根廷古生物学家阿梅吉诺等提出了印第安人发源于美洲的说法,但是,此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时至今日,在美洲大陆上还没有找到任何代表人类进化的猿人化石,考古资料证明,在美洲只有猴类没有猿类。那么印第安人到底从何而来?他们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呢?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印第安人由非洲而来,有的学者认为来自欧洲,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由南太平洋的岛屿而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少人甚至认为印第安人属于犹太人,是传说中失踪的十族的后裔。学术界观点纷呈,莫衷一是。但是随着考古学家不懈的努力和遗传科学的迅速发展,学术界普遍认同,印第安人的祖先是由亚洲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亚洲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美洲人祖先有渊源关系。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端,白令海峡的另一端就是美洲的西北端。白令海峡的平均宽度只有65千米,最窄处只有35千米,其间还有2个小岛(克拉特曼诺夫岛和克鲁逊什特恩岛),两个小岛相距只有4千米。而且白令海很浅,平均深度42米,最深处也只有52米,只要海面下降40多米就可以与陆地相连。由地质学的一些研究得知,在第四纪的一些时间里,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世界气候变冷,冰河来临,海面下降了大约130~160米,水深只有几十米的白令海峡便露出了海面,因而袒露出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了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成为亚、美两洲的天然通道。加之这时,时值冰河期的亚洲东北部气候十分寒冷,冰川横溢,而美洲内地不但没有冰川,而且气候温和,食物丰富,猛犸、大象。麝牛、驼鹿、绵羊等很多动物都生活在这里。当时以猎取猛犸、鹿类为生的亚洲东北部猎人很有可能尾随这些动物穿过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了美洲,成为美洲远古文明的开山鼻祖。而后,由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滚滚波涛重新淹没了大陆桥,又隔绝了两个大陆之问的联系,使这些外来者成为独立的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
  印第安人在外形上更是具有亚洲蒙古利亚人的特征:头发硬而直,汗毛较细弱,颧骨突出,面庞宽阔,肤色比较深。遗传学家还测定出蒙古种族人体中线粒体DNA的四类变体基因俱全,而美洲印第安人身上的DNA也有四种变体,各代表一种突变形式,这更加证实了印第安人与亚洲人血缘特征的同一性。
  关于印第安人的祖先移入美洲时间以及路线学界还有一些说法,不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移民绝对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美洲大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印第安人的祖先在美洲居住下来。随着人类生物体的进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批迁入的印第安人由北而南在美洲各地建立起各种生活和社会制度,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第二节  中国人挑战哥伦布——谁最早发现了美洲之争再起波澜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这是写在历史书和地理教科书中的人人皆知的记载。但是19世纪以来,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是——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还有哪些国。家的探险者到达美洲大陆?谁是美洲的最早发现者呢?关于这些争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维金人最早发现了美洲,大约在10世纪末,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金人发现了美洲。维金人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远近闻名,学者发现一份“诺斯文件”的原始材料记载,在985年,由毕加尼·赫如福森率领的一支维金人探险队到达了北美。15年后由雷夫·伊里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再次驶达北美,并建立了维金人移民点。但是考古学家在北美沿岸地区进行多方考察却没有发现任何维金人的遗迹。一种观点认为擅长航行的腓尼基人曾在公元前6世纪到达过美洲。1822年一位收藏研究古代文物的希腊人称他见过一份署名为“沃坦”的古代腓尼基人撰写的手稿,沃坦在手稿中提到他如何被以色列人所迫流亡他乡,最后和同伴历尽艰辛到达美洲的经过,但这份手稿后来找不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古史专家西拉斯·戈登撰文说他发现了腓尼基人的一个团体曾乘船抵达巴西的可靠证据。材料来源是一块具有腓尼基文物特征的墓志铭拓片,该墓志铭上记录着这个团体来自于腓尼基商业中心的一个商人探险家组织,启程地点是“伊攒-格贝尔”,启程时间是公元前534年。此外在墨西哥出土的一尊古代玛雅时期的巨石人像雕塑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腓尼基人曾到过美洲的证据。在学界还有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最先发现美洲的说法,持这些观点的学者都提出了一些证据,但是这些证据尚不能够完全说明问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美洲,这一说法在中外学界产生很大的争议。1752年,法国汉学家金勒根据《文献通考》中关于扶桑国的记载最早提出了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美洲。1761年,金勒发表文章提出了扶桑就是墨西哥,并说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慧深已经到过扶桑国。但是国瞧:外有很多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扶桑国不是墨西哥,而是日本。在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说当中还有探讨印第安文明与中国商代文明的关系来说明中国殷人曾扬帆美洲。到底是不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近年有史家挑战是哥伦布的传统说法,他们认为,中国明朝的郑和才是发现新大陆第一人。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历经14年的研究,于2002年出版《1421:中国人发现世界》一书。孟席斯在书中称,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郑和才是世界环球航行第一人。《1421:中国人发现世界》英文出版之时,“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这种观点就在世界史学界和中国普通民众中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2006年1月12日,新闻作风严肃的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在《或许,中国人打败了哥伦布》一文中刊登了一幅世界地图,认为此图是郑和首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最新证据。这幅地图名为“天下全舆总图”,其左下角记录了此图是乾隆时代的大臣莫易仝于1763年模仿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所绘制,显示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朱棣进贡的场景。这幅地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各国新闻媒体热炒,国内外有关此图的展示会和新闻发布会也层出不穷。该图的持有人是中国北京的一位律师兼地图和绘画收藏家刘刚,他于2001年从上海小贩手中以4000元购得这幅地图。他请多位收藏家鉴定以后,发现这幅地图的历史在百年以上。在阅读了孟席斯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以后,刘刚认为自己手中的地图就是郑和发现美洲的物证。这幅地图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此图将改变人们对15世纪世界历史的看法,而孟席斯及其支持者也极其渴望证明这份1763年的复制品不是伪造的,而是忠实代表1418年的原作。
  估计“谁最早到达了美洲”这一问题还要争论下去,但是不管是谁最先到达美洲,可能都无法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的意义相比,他的到达改变了美洲的历史命运,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发现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变革,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重要的一笔。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后来曾发生许多历史事件,世界史从此改写。所以在人们的头脑中是很难改变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说法的,哥伦布是人们公认的美洲发现者。
  第三节 印第安人人口分布——遍布美洲大陆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主义者开始向美洲移民,在殖民者进入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口到底有多少大概很难说清楚,学者的看法也差别甚大。最早有人估计美洲印第安人口有4000万,以后又有人说有2000万,还有人估计有8000 万到1亿左右,但又经一些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些数字都偏低,认为当时在北美西部地区至少就有50万印第安人。总之,这一方面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但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是: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广阔的北美大陆已经有大量的印第安人居住、经营并开发,北起最北的格陵兰岛,南至最南的火地岛,都有大量的印第安人的足迹。
  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后,不仅侵占和掠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而且对印第安人进行了血腥的杀戮。例如,在1554年,葡萄牙殖民者对巴西塔奠伊印第安部落进行了一次大屠杀,同时还抓获约1万名印第安人为奴,使这个部落被消灭殆尽。1629年,葡萄牙殖民者又对巴西瓜伊拉地区的印第安人进行了大屠杀,后将约3万名印第安人运往里约热内卢奴隶市场进行贩卖。此外,在整个殖民时期,印第安人的反抗行动此起彼伏,几乎全被血腥镇压。残酷的殖民战争造成印第安人的巨大伤亡,从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到1570年征服大业基本完成的78年内,大约有256万印第安人死于殖民战争之中。殖民者还强迫印第安人服劳役,加之许多印第安人死于从欧洲传人的天花及其他瘟疫,致使印第安人口急剧下降,整个村落或整个地区印第安人被灭绝的现象屡见不鲜。殖民时代结束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与虐待行为减少,使印第安人基本生活水平相对有所提高,其人口于19世纪初叶开始缓慢回升。
  印第安人的种族众多,分布也非常广泛。现在美洲各国基本上都有印第安人的分布。印第安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墨西哥,大约有56个印第安民族单位,如库米埃人、库卡帕人、科奇米人、克利瓦人、塞里人等。秘鲁的印第安人人数仅次于墨西哥,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区,人口最多的印第安民族集团是克丘亚人和艾马拉人。危地马拉也是目前印第安人月人口比例较高的美洲国家,主要印第安民族集团是基切人、卡克奇克尔人、马姆人和凯克奇人等。玻利维亚也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比例高的国家,主要是艾马拉人和克丘亚人。厄瓜多尔境内主要分布着奥希利人、卡亚帕人、科洛拉多人、克丘亚人等。印第安人也分布在美国各州,大体可分成7个文化圈,即西南部文化圈、高原文化圈、加利福尼亚文化圈、西北海岸文化圈、大平原文化圈、东部森林文化圈、东南部文化圈。智利境内的印第安人绝大多数是阿劳干人,另有少量艾马拉人等,主要分布在智利的中南部地区,而火地岛上的火地人现已灭绝。哥伦比亚主要分布着阿拉瓦科人、安达奎人、巴里人、安多格人、查米人等,全国除大西洋省外均有印第安人分布,但大多数散居在深山密林和偏远的农村,加拿大分布的印第安人大约包括20多个不同的民族集团,主要有克思人、奥亩布里人、马莱西特人等,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自称是加拿大“第一民族”,意思是自己是这块土地上最早的主人,现主要居住在政府所划定的印第安保留地里。阿根廷约有15个印第安民族单位,主要有艾马拉人、奇里瓜诺人、乔罗蒂人、丘卢皮人等,主要分布在阿根廷西北部和东部地区,历史上生活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巴塔哥尼亚人和火地岛上的火地人均已灭绝。巴西约有116个印第安民族单位,如阿马纳耶人、阿南贝人、阿皮亚卡人、阿普里纳人等,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上游偏僻地区。委内瑞拉约有38个民族单位,主要有阿卡瓦尤人、阿查瓜人、阿莫鲁亚人、阿拉瓦科人等,分布在委内瑞拉内陆的亚马孙、苏利亚、博利瓦尔等州。萨尔瓦多境内主要分布着皮皮尔人、博塔尼德人、卡奇克尔人等,主要分布在萨尔瓦多内陆省份。巴拿马境内主要分布着圭米人、库纳人、乔科人和布里布里人等,圭米人分布在西部奇里基省山区地带,库纳人居住在东部圣布拉斯特区,乔科人居住在达里安省的森林中,布里布里人则居住在与哥斯达黎加交界的地方。洪都拉斯境内主要分布着伦卡人、乔尔蒂斯人、帕亚人、苏莫人、西卡人、玛雅人和莫斯基托人,主要分布在洪都拉斯的北部及与尼加拉瓜交界处。尼加拉瓜境内的印第安人最主要的是莫斯基托人,分布在尼加拉瓜的东部和东北部莫斯基托海岸地区。巴拉圭约有18个印第安人民族单位,主要包括塔维特拉人、尼瓦格莱人、伦瓜人和瓜拉尼人等,主要分布在巴拉圭的查科省及东部部分地区。此外,在圭亚那、哥斯达黎加、伯利兹、苏里南、法属圭亚那都有印第安人的分布。
  第四节 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传统文化的孤岛
  保留地是指政府为印第安人保留的地方,根据美国官方的解释就是:“保留地是一度遍及大陆的印第安土地的最后残余部分。”在19世纪中期保留地通常具有集中营的性质,就是把印第安人赶到他们以前占有但是现在已经日益被白人控制的土地上去,白人权力也与日俱增,甚至代替了原来印第安酋长的领导。如今,保留地已经成为印第安人永久可靠的基地,他们可以去闯荡白人居住的世界,还可以随时回到保留地的家,这里是他们避风的港湾。如今在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都有印第安人保留地,美国政府和各个印第安部落政府都认为保留地是保存印第安传统的一种方法。
  1786年,美国就开始为重新安置印第安人设置保留地,在1830年,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迁徙法案,强迁印第安人到密西西比河西岸贫瘠的土地上。多年来,印第安人被限制在保留地,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等也被禁止。1824年,美国的印第安事务局颁布禁令,禁止印第安人在公开场合使用本民族语言,禁止40岁以下的年轻印第安人按照印第安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等。到了20世纪,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态度和政策有所改善,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生活在保留地,还是离开保留地,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生活在保留地。据美国内政部印第安事务局的统计数字,目前美国的印第安人口已超过200万,大约有一半生活在联邦政府划定的314个保留地内。保留地内有部落政府,这是印第安人自治机构,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是与州政府并行的独立系统,互不隶属,不论部落大小,人数多少,都拥有与州政府一样的权力,实际是州中之“州”。美国大多数印第安人生活在西南部亚利桑那、俄克拉何马、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州。也有些部落生活在西北部和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等地。如今在保留地内印第安人传统的风俗、语言和服装等都保留了下来,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印第安人的保留地,观察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亲眼目睹印第安各项活动。由于保留地土地贫瘠,很少有石油等自然资源,大多数印第安人一贫如洗。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印第安人的起源与人口分布
第一节 印第安人起源——谁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第二节 中国人挑战哥伦布——谁最早发现了美洲之争再起波澜
第三节 印第安人人口分布——遍布美洲大陆
第四节 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传统文化的孤岛
第五节 如何确认印第安人——〔同化政策〕后的尴尬
第二章 印第安人大放异彩的民族风情
第一节 无拱顶的房屋——别具一格的住房类型
第二节 金色玉米的故乡——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
第三节 象征身份的鹰羽冠——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
第四节 〔点心求婚〕——千奇百怪婚姻习俗
第五节 穿耳节与降魔节——独特奇异的节庆祭祀
第六节 灵魂不死——不可思议的丧葬习俗
第三章 印第安人光辉灿烂的文化体系
第一节 千差万别的语言与不成熟的文字
第二节 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学和艺术
第三节 前所未闻的娱乐和体育
第四节 传统的教育模式
第五节 复杂的宗教信仰
第四章 印第安人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第一节 印第安人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印第安人的杰出人物
第三节 印第安人对农业的贡献
第五章 印第安文明的七大不解之谜
第一节 纳斯卡荒原巨画之谜
第二节 拉文塔族石脑袋之谜
第三节 百慕大三角区之谜
第四节 印第安人水晶头骨之谜
第五节 复活节岛巨石人像之谜
第六节 印加古城马丘比丘之谜
第七节 古印第安人的长形头颅之谜
第六章 如何与慷慨的印第安人交往
第一节 民族性格之一——质朴好客的印第安人
第二节 民族性格之二——道德高尚的印第安人
第三节 民族性格之三——勇敢尚武的印第安人
第四节 印第安人的礼仪习俗
第五节 印第安人的禁忌习俗
结语 印第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