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r> 18世纪末,当时被认为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受着盘根错节问题的纠缠,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危机。<br> 首先是气候恶化造成连年歉收,连年歉收又导致经济危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削减了平民在服装、工具和家具方面的购买力,手工业活动和初生的工业活动因而受到影响。城市里,失业增长,怨詈蔓延。<br> 这场经济危机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自经济危机以来,贵族(noblesse)、教士(clerge)以及国家从农民那里征收的捐税额超过了农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而全国两千八百万人口中接近80%是农民。人民嗷嗷待哺,少数特权分子却利用食品价格上涨囤积居奇,从中渔利。在税收待遇上,非但三个“等级”——或者社会集团——之间不能一视同仁,不同的省份和城市所享有的特许权(privilege)也各自不同。国王身边近人的丑行刺激着人民的神经:时值危局,凡尔赛的头面人物们却照样铺张挥霍——如朗巴勒亲王夫人以及玛丽-安托瓦妮特王后,外号“赤字夫人”。<br> 何况国库荡然,贵人们毫无节制的放纵就更让民众匪夷所思。自从参加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战争,法国背了一屁股债。得增加税收额,可在经济困难的当时,这样做犹如竭泽而渔,势不可为。历任财政部长先后打算在各社会阶层间以及在各省之间重新分摊捐税额,他们把这视作改革要义,却因这吃力不讨好的差使被走马灯似地撤换。好容易让国王同意了一项改革方针,巴黎和各地的贵族公会——也就是议会——又纷纷抗命,要求参与辩论。理论上,国王的行为是无须解释的,而各地议会反对的正是国王所拥有的专断独行的特权(arbitraire)。<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