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齐鲁家族聚落与文化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20522
  • 作      者:
    王蕊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齐鲁家族聚落与文化变迁》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尽量生动的还原历史原貌,勾勒出一幅幅齐鲁传统家族日常生活、读书、经商、仕宦的画卷,从中探索齐鲁家族聚落兴衰变迁的内在原因和齐鲁家族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家族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家族溯源<br>    齐鲁家族聚落中曲阜孑L氏家族,是由孔子和他的后裔组成的。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庞大家族。它的兴盛和繁荣主要在于孔子在文化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孔子名丘,诞生在春秋乱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天下第一家:孔氏家族的缔造者,使孔氏家族获得了无比荣耀的地位。传说孔氏家族的祖先是皇帝的儿子少昊,曲阜云阳山至今仍有少昊陵。少昊的第四十一代嫡长孙为孔父嘉,做过宋国大司马,“孔父”是他的字。据史书记载,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①,以后他的子孙开始以孔为姓,自孔父嘉至孔子为第七代。孔父嘉的第四代孔防叔就是孔子的曾祖父为逃避宋国战乱,迁到鲁国,从此孔家丧失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孔子的子孙七代单传,第八代开始繁衍增多。现在曲阜孔氏约有十余万人,散居外地的更多。居住曲阜的孔氏族人一般称阙里孔氏。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氏家族开始由布衣家族步人贵族世家的行列。北宋仁宗时赐孔子的嫡系子孙为衍圣公,此后历代王朝沿袭这一爵号,历经八百余年,传至孔氏第七十七代。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自孔子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孔氏家族繁衍八十二代,全国孔子后裔发展到300万人,成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家。
展开
目录
总序<br>引言:齐鲁家族社会的产生与流变<br>一、宗法制社会的出现(上古时期)<br>二、世家望族的生成与演化(中古时期)<br>三、"敬宗收族"与传统社会结构(宋元以后)<br><br>第一节齐鲁家族聚落遗存<br>第一节 齐鲁家族聚落的历史与现状<br>一、家族溯源<br>二、家族聚落的形成<br><br>第二节 齐鲁家族聚落建筑与文化特色<br>一、家族聚落建筑群概述<br>二、家族聚落建筑文化特色<br><br>第二章 齐鲁家族聚落组织与文化特征<br>第一节 家族组织与结构<br>一、家族组织形式<br>二、家族组织系统<br><br>第二节 家族聚落与文化的维系<br>一、家谱的修撰<br>二、祠堂与祭祀<br>三、家训族规<br>四、族田——家族的经济维系<br><br>第三节 家族聚落功能<br>一、恤族<br>二、保护家族安全<br>三、齐鲁家族与地方政权的互动<br><br>第四节 家族聚落文化特征<br>一、血缘性与聚居性<br>二、农耕性与稳定性<br>三、自给性与封闭性<br>四、等级性与礼俗性<br><br>第三章 齐鲁家族文化的发展与演变<br>第一节 家族文化成就<br>一、诗歌成就<br>二、经学成就<br>三、古文成就<br>四、书画成就<br>五、金石学及文物收藏<br>六、宗教文化及其他<br><br>第二节 家族仕宦文化<br>一、一心为民<br>二、不畏权贵<br>三、清正廉洁<br>四、积极参加革命<br>五、孔孟家族的仕宦之路<br><br>第三节 家族商业文化<br>一、商业理念:诚信为本<br>二、商业领域<br>三、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br>四、经商特点:官商儒一体<br>五、堂号与商号文化<br><br>第四节 家族教育文化<br>一、家族教育方式<br>二、家族教育内容<br>三、家族教育思想<br>四、家族教育目的<br><br>第四章 齐鲁家族习俗文化<br>第一节 婚嫁习俗<br>第二节 丧葬习俗<br>第三节 节 日习俗<br><br>第五章 齐鲁传统家族文化内涵<br>第一节 孝悌友爱的伦理精神<br>第二节 忠孝两全的道德规范<br>第三节 光宗耀祖的价值理想<br><br>第六章 齐鲁家族文化的衰落与嬗变<br>第一节 家族社会体制的瓦解<br>一、科举制废除与皇权终结<br>二、资本主义的兴起<br>三、家风的衰败<br>四、家族内部的矛盾<br>五、战乱的破坏<br><br>第二节 家族文化的负面效应<br>一、家长制与权威绝对化<br>二、家族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br>三、家族文化封闭性的负面影响<br><br>第三节 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br>一、忠孝文化观念的现代价值<br>二、伦理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br>三、家族亲缘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br>四、家族教育文化的当代意义<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