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时空等概念的阐释
时、空等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起点,本文以l843—1914年的上海老城厢为研究的时、空范围。
一、时间
本文研究的时间起点为l843年上海开埠。原因是:开埠以后,上海城市发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模式。租界的开辟,使这座城市内部逐渐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租界城区和华界城区。租界城区的迅猛发展和繁荣,逐渐取代原来的城市区域,成为整个上海的标志、象征。因此,只有在租界出现后,上海城市史中才可能出现“老城厢”这一特定的地域概念,本文对上海城市发展中的这一特定区域的研究才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1914年为研究的终点。l914年,在晚清自治运动的推动下,老城厢的拆城筑路工程全部结束。工程的结束标志着开埠以后,在租界繁荣的刺激和推动下,老城厢的人们打破藩篱,从地理上争取融入新城区和整个城市发展潮流的工作的完成。时间界限的如此界定,既避免重复已比较成熟的上海古代史研究,也剔除了对1914年以后的简单叙述,而将研究重点放在急剧变化的晚清70年间,以往研究者较少论及的、原本较为繁荣的老城厢地区的变迁。
二、城厢
在中国历史上,城厢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概念。中国城市基本上都有城墙,人们一般视“城外为廓,廓外为郊。根据惯例,城墙以内叫做‘城’,城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经济活动的区域才称之‘厢’,所以‘城厢’一词一般指城内和城外比较繁华的地区。”①“城厢”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在上海城市史的出现,据称,早在清咸丰末年,官方文书中开始使用“城厢内外”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