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气候,每到四五月便人黄梅节气,待到六七月已是三伏天,酷日当空。行路之人,汗流浃背,即便在家中,也是热得气喘,无处逃脱。记得多年以前,家中院落里有几株羊眼豆秧,用几根木头或竹竿,搓些草绳,如张灯结彩一般,简简单单地搭个棚子。不到半月间,那豆藤便在地上长起来,弯弯曲曲依傍竹木,就着棚子牵缠满了,却比如今的空调房反要透气凉快。
我家是个大家庭,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上面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这样的八口之家在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不过,在我们那一代,家里有四五个小孩是稀松平常之事。在那时夏日的风凉里,我们兄弟姐妹们都还小,一家人围在一起闲聊看书做游戏,这恐怕是计划生育后再不可能出现的风景了。时光流水匆匆,如今父母已老,我们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最小的我也远离家乡外出谋生。上海的夏天是酷热的,偶尔也会有清风徐来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段年少的时光,对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依旧是如此的怀念。
康熙的家庭不是平民之家,他儿女众多,可皇位只有一个,这让康熙百般烦恼。康熙是理想主义者,他想让这些儿子一团和气,安定团结,但在利益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前,这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从本质上来说,权力是暴力的,权杖需要血和火来祭奠,而家庭却要用温情和人性去浇灌。当这两者碰撞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本书的中心人物雍正,其实也是个性情中人,他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阴毒黑暗,他为人骄傲,自视甚高,性格直率。可惜的是,在中国历史里,雍正一直以来就是被人误解最深、传闻最多的帝王之一。问题恐怕还是出在他自编自导的那部《大义迷觉录》上。他非得让全国的士子人手一册,成天宣讲,弄得很多本不知道他“十大罪状”的人,也都得以了解甚至深信不疑。
雍正的错,就在于他想为自己讨个清白。殊不知,很多事情是越描越黑,以至于他的那点破事扩散到全国的穷乡僻壤,演化成诸多的稗官野史,流传至今。尽管他的儿子乾隆上台后好一顿忙活,一上来就收缴并禁绝了他父亲引以为得意的《大义觉迷录》,但关于雍正的传闻依旧越传越邪乎,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雍正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点击率最高的帝王之一。雍正的故事,经历了几百年岁月的考验后,依旧具有极大的娱乐价值,目前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当然,清朝的历史,特别是康乾时期的历史,由于这方面的小说和电视剧已经是非常之多,其历史事件已经是为人所熟知了。但令笔者不甚满意的是,这些戏说性质的小说或影视剧,在勾起人们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一个曲解甚至掩盖历史的作用。
如何在学术和通俗之间寻找一条出路,用一种轻松随意的笔调反映历史,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突破。这本小书,读起来似乎像是历史小说,但其实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史。假如读者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本书读完,那就是笔者最大的成功了。
本书是笔者继《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帝国的绯闻:大清野史三百年》推出后,用平民的眼光去解读清朝历史的第三部作品。本书延续了前两部作品“正史不正,野史不野”的历史大随笔写作风格,用一种人性的、温情的笔调去记叙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的那场权力之争。
我要把这本书献给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感谢他们长久以来对我的默默支持和深切关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