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代文献研究<br> 第一节 《骨相篇》与《相列》产生之背景研究<br>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论衡?骨相篇》与王符的《潜夫论?相列》都是探讨相人术的专文,其产生背景就是在当时流传较广的相人术。因此欲对《骨相篇》与《相列》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必须对汉代的相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br> 钟敬文先生曾指出:“要搞好中国民俗学的学问,就一定要深入进行中国民俗学史的建设。”相人术是我国民俗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对其发展史的研究迄今尚属鲜见。笔者迄今未见有专门研究汉代相人术的论文。祝平一先生的《汉代的相人术》对相人术的社会功能、意义多有研讨,故本节在这些方面从略,而详于从相术自身之发展史的角度揭示其文化内涵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诸方面进行探研,对与祝先生观点相异处(如相工问题、圣人异相问题)尤详之,以期最终揭示《论衡?骨相篇》与《潜夫论?相列》产生的深刻社会与文化背景。<br> 在相人术的方法与种类方面,汉代对先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兹分四方面述之。<br> 其一为相面。相面是相人术的大宗,又可分为相形与相气色两大类。相形在汉以前已出现,如:“平原君对赵王日:‘……臣察武安君之为人……小头铳上,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br> 至汉代则进一步发展,如:“世祖(即东汉光武帝)为大司马……(朱)祐侍宴,从容日:‘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郑玄《尚书中候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在古代相术中,人前额正中自上而下名为“天中”、“天庭”、“司空”、“中正”,“庭中”应即为此处。后世相书中“日角”是指“左眉上隐起者”,与汉代不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