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氏撰此书,只为一个目的:“民族文化自信”之确立。 其视“中国史”为“汉族与诸族相竞争而相融合为一个中华民族之历史”,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坚持“言党义者当奉历史为中心,不当削通史以就党义”,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视“昌明史学”为系关“民族存亡”之大业,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力斥拉克伯里一蒋观云、刘师培、黄节诸人之”中华民族西来说”,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一反顾颉刚之辈“疑古”之风,称赞中国唐虞以前所谓“传疑时代”,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充分肯定中国疆域“自古即甚广袤”,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其盛称“我夏族虽时有亡国之痛,永无沦胥之祸”,是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缪氐著有《中国通史纲要》三册,由南京钟山书局分别出版于1932、1933、1935年。
《中国通史要略》“殆半”袭取《中国通史纲要》,亦分三册,由国立编译馆出版于1943年。是书之完成,凡历四载。采用章节体,辅以纪事本末体。
其论断民族,是以文化为标准,而不以血统和种族为进退。
其“是古”之态度,被学界视为与顾颉刚之“疑古”、郭沫若之“释吉”鼎足而三。
顾颉刚以“较近理想”评本书: “中国通史的写作,到今臼为止,出版的书虽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周谷城《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当代中国史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