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湖口青阳腔剧目<br> 青阳腔是属于南戏系统的声腔剧种。早期的青阳腔剧目,应该与余姚腔、弋阳腔有相当大的关系。明代嘉靖前后,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余姚腔的流布范围,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杨、徐用之。”程寅生在《皖优谱·引证》中说:“其所云池、太者,即今安徽省南部明、清两代池州府、太平府也。足征皖南优人,是时所习者为余姚腔者。”这也就是说,在形成青阳腔前,这块土地上流传的是余姚腔。当青阳腔形成时,它所演出的剧目肯定要受到余姚腔剧目的影响。有不少专家认为,当时余姚腔有代表性的剧目是《水云亭》《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珍珠记》等等。<br> 弋阳腔也是我国南戏的四大声腔之一,是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吸收了北曲演变而成的。弋阳腔的特点是“一唱众和”,“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改调歌之”,因此,“四方士客喜闻之”。同样是每到一处和当地的语音音调、民间艺术相结合,它的剧目一部分是继承宋元南戏的传统剧目,如《琵琶记》《白兔记》《金印记》等,另一部分是与海盐腔、昆山腔交流演出的《玉簪记》《玉环记》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