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湖口青阳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38214
  • 作      者:
    刘春江,陈建军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走进庐山,遍揽云飘雾绕,秀峰绝壁的山川画卷;探寻庐山,透视高僧大德、鸿儒巨匠的文化命脉;品味庐山,尽享包蕴天地、领悟真髓的精神甘霖……<br>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是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围绕着千年积淀的庐山文化,致力于具鲜明地特色的文化研究,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宗旨。研究中心以白鹿洞书院、陶渊明、青阳腔戏曲、庐山宗教、庐山别墅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为研究重点,凝练研究特色,凝聚专家学者,打造学术精品。研究中心立足地方,面向海内外,居高望远,深入挖掘庐山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中心。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春江(1943-),男,江西鄱阳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湖口青阳腔戏曲的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蓄势腾飞的九江学院来说,本书的编辑出版,作为庐山文化研究的系统工程,它将成为九江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凸显亮点,成为高校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种有益实践;同时也为打造九江学院的人文精神奠定厚重的人文基础。本书应具有丰富的包容、开阔的视野、高远的目标,既显示庐山文化的大气,也显示九江学院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湖口青阳腔剧目<br>    青阳腔是属于南戏系统的声腔剧种。早期的青阳腔剧目,应该与余姚腔、弋阳腔有相当大的关系。明代嘉靖前后,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余姚腔的流布范围,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杨、徐用之。”程寅生在《皖优谱·引证》中说:“其所云池、太者,即今安徽省南部明、清两代池州府、太平府也。足征皖南优人,是时所习者为余姚腔者。”这也就是说,在形成青阳腔前,这块土地上流传的是余姚腔。当青阳腔形成时,它所演出的剧目肯定要受到余姚腔剧目的影响。有不少专家认为,当时余姚腔有代表性的剧目是《水云亭》《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珍珠记》等等。<br>    弋阳腔也是我国南戏的四大声腔之一,是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吸收了北曲演变而成的。弋阳腔的特点是“一唱众和”,“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改调歌之”,因此,“四方士客喜闻之”。同样是每到一处和当地的语音音调、民间艺术相结合,它的剧目一部分是继承宋元南戏的传统剧目,如《琵琶记》《白兔记》《金印记》等,另一部分是与海盐腔、昆山腔交流演出的《玉簪记》《玉环记》等。
展开
目录
序<br>引言:鄱阳湖遗响<br>第一章  湖口青阳腔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br>第一节  湖口对青阳腔的接纳<br>第二节  湖口青阳腔的发展与现状<br><br>第二章  湖口青阳腔剧目<br>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湖口青阳腔剧目调查<br>第二节  湖口青阳腔现存抄本<br>第三节  湖口青阳腔剧目与古选本的对照<br><br>第三章  湖口青阳腔音乐<br>第一节  湖口青阳腔音乐特点<br>第二节  湖口青阳腔曲牌<br>第三节  湖口青阳腔乐队组织<br><br>第四章  湖口青阳腔记谱方式及其运用<br>第一节  道教符箓——高腔古谱的策源地<br>第二节  湖口青阳腔古谱符号的运用<br><br>第五章  湖口青阳腔角色行当及其表演艺术<br>第一节  十角制的行当体制<br>第二节  古朴奇特的表演艺术<br>第三节  古老的脸谱<br><br>第六章  湖口青阳腔与民间宗教<br>第一节  目连戏与道教的相互渗透<br>第二节  目连戏宗教仪式中的符、咒、牌、歌<br><br>第七章  湖口青阳腔班社演变及其他<br>第一节  湖口青阳腔班社考<br>第二节  湖口青阳腔古戏台<br>第三节  湖口青阳腔艺人题壁<br>第四节  湖口青阳腔舞台楹联<br>第五节  湖口著名青阳腔艺人简介<br>第六节  都昌、彭泽青阳腔艺人传承谱系<br><br>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br>第一节  湖口青阳腔的抢救、保护与传承<br>第二节  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国宝”<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