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53839
  • 作      者:
    (比利时)钟鸣旦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 
    当代西欧著名汉学家,比利时人 
    1959年生于比利时港口城市安特卫普 
    1982年获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硕士学位 
    1982—1983年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研习中国历史哲学宗教 
    1984年获莱顿大学汉学博士学位 
    1990年获法国巴黎塞夫尔中心哲学和神学学士学位 
    1994年获台北辅仁大学神学硕士学位 
    1993年至今任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教授 
    2003年当选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有《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所要讨论的主题是礼仪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地说,丧礼在17世纪中欧交流中的角色。选择礼仪作为视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以往对中西交往,尤其是对17世纪中国天主教的研究,一直聚焦干宗教教义和西方科学,而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礼仪研究却被忽略了。《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的研究得益于近几十年来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的巨大变化。这期间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一种基本是传教学和欧洲中心的立场,转变为一种汉学和中国中心的路数。对礼仪的关注推动以上转变,也使得我们超越了欧洲中心或中国中心的研究,而代之以一种关注文化互动的新范式。
  《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只关注一种礼仪——与死亡有关的礼仪,具体来说是丧葬礼,因为它通常被认为处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位置。《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所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在中西礼仪传统相互碰撞之后,葬礼发生了何种变化?《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将研究的时段限定在17世纪,主要因为与那一时期的葬礼相关的材料大量地保存了下来。限定时间框架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并不把已被学者们广泛讨论的“礼仪之争”作为重点。因为单单是葬礼之类的礼仪本身就值得研究,不必从“礼仪之争”的角度来解读它们,虽然1690年代之前的有关中国葬礼的文献就已经日益受到这场争论的影响。“礼仪之争”只是《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研究的边缘问题,但由礼仪问题而引发的紧张,还是要放在这场显示了中西礼仪活动特质的争论的背景下来考虑。将时限设在17世纪的最后的一个原因是,这一时期具有几个典型特色,使得它特别适合从文化碰撞的角度进行观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和欧洲的丧葬礼仪
  规定性文本影响、而不一定完全控制实际的礼仪活动,在17世纪早期中欧相遇之前,双方在这点上是一致的。这些礼仪规范为我们理解人类学家华琛(James Watson)所谓的丧礼的“基本结构”一一也即丧礼中的前后相继的仪节与程序一一提供了很好的切人点。从这些礼仪规范的文本当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那些后来被接受为正统的礼仪规则,而且可以了解这些规则与当时一般社会风俗的种种差异。这种变化可以从丧礼传统所经历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说明。这些演变显示了在中国规定性文本如何将形形色色的礼俗统一化;在欧洲,这些礼仪活动的规定性文本又是如何反映了10到16世纪人们有关死亡和葬礼观念的剧烈变化。
  一、中国的丧葬礼仪
  本书首先要讨论的,是明代的儒家丧礼传统。这种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礼记》、《仪礼》等这些可能是编定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老文献。这些经典文献,提供了从葬礼开头的洗尸到最后埋葬的一整套详细指导。在宋代,试图恢复儒家传统的理学家,对这些经典重新进行了修订。朱熹(1130—1200)等宋代思想家的一项重要贡献,就是试图用正统的儒家礼仪,来纠正平民中流行的错误礼俗。在明太祖及其继任者选定“四书五经”阐发的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正统之后,理学家继续在平民和官绅之中宣扬儒家礼仪。由于科举考试制度和印刷业发展的推动,理学虽未成为唯一的思想正统,却也在学者和平民当中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理学思想的传播,同样影响到了宋代学者们制定的丧礼规定性文本。
展开
目录
致谢/1
导言/1
第一章 中国和欧洲的丧葬礼仪/1
一、中国的丧葬礼仪/2
二、欧洲的丧葬礼仪/19
三、结论/29

第二章 传教士关于中国丧礼的知识/33
一、欧洲的文献资料/33
二、原始民族学对中国丧礼的描绘/36
三、礼仪的差异/44
四、与欧洲的差别/46
五、皇室葬礼的报告/71
六、结论/79

第三章 天主教葬礼的逐步本土化/84
一、从分离到并行/84
二、交织的葬礼/105
三、天主教团体与葬礼/118
四、结论/124

第四章 公开展示信仰的葬礼/127
一、广州会议/127
二、一项葬礼策略/131
三、结论/148

第五章 作为团体活动的葬礼/153
一、清初中国天主教葬礼指南/153
二、天主教礼仪与地方风俗/160
三、葬礼的参与者及其活动/162
四、礼仪活动实现的转化/168
五、葬礼仪式的功能/172
六、结论/174

第六章 天主教与邪教礼仪/177
一、容许本地“无邪”之礼/178
二、禁止“邪”礼/183
三、结论/197

第七章 皇帝对耶稣会士葬礼的抚恤/199
一、葬礼血卹典/199
二、利玛窦的墓地/203
三、汤若望的平反/207
四、安文思、利类思葬礼上的恩荣/209
五、南怀仁葬礼的全套血卹典/215
六、结论/224

第八章 结论:织布的比喻/227
一、分析的框架/227
二、交织的葬礼/235
三、交织的有效礼仪团体/244
四、葬礼与身份塑造/250
附录/254
缩略语/257
引用文献/2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