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7167
  • 作      者:
    邓文华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邓文华,男,1979年2月生,江西南康人。2008年6月获得厦门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文艺传播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社会科学战线》、《东南学术》等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7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凸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数字艺术产业也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海峡两岸的数字艺术产业都起步不久,尚未形成巨大的效应。不过,近年来海峡两岸都出台了很多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这为数字艺术产业的勃兴创造了机会。<br>    本文所说的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媒介为生产、传播和接受工具,实现了以“0”和“1”为编码与解码原则的艺术;其产业化受惠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靡与流行。从社会定位来讲,数字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就表现形态来看,数字艺术产业主要有七种形式,即:互联网艺术产业、手机媒体艺术产业、数字电影产业、动漫产业、数字电视产业、游戏产业、DV艺术产业。本文主要就前面四种数字艺术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对互联网艺术产业和手机媒体艺术产业的分析分别以网络文学和短信文学的产业化为重点,而对动漫产业的分析则主要以动画片的生产为重点。<br>    大体来看,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存在下述相似之处:在艺术生产方面,主题、风格及产业模式均存在“叙事”趋同倾向。在艺术传播方面,存在接受同步情况,一是指数字艺术在媒介的帮助下,在“第一时间”、以“第一现场”的形式在两岸同步传播;二是指境外的数字艺术在海峡两岸同步传播。在艺术接受方面,存在“消费共鸣”现象。比如,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两岸都获得了高票房的收入,引起了广泛的共鸣。<br>    诚然,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这三种相似之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叙事”趋同为例,它既是全球化背景下“叙事”趋同的体现和反映,也与数字艺术的产业化操作有关。不过,总的来看还是受媒介影响的结果。比如,两岸手机短信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从根本上来说是受手机媒介限制、影响的结果,即每条短信只能发送70个汉字。又以“接受同步”为例,它的出现也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防盗版、防泄密的需要等。但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的应用才是问题的关键。同样,“消费共鸣”的出现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过,文化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两岸数字艺术接受过程中共鸣的产生,与两岸人民具有相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一事实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而言,受众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同或相似,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br>    本文认为,海峡两岸之间的任何比较研究,无论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比较研究,还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比较研究,都应有一个历史启示和归宿,即我们应在探讨相关论题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意义的分析和借鉴。毕竟,在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走向融合和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学术的研究也应该履行共同的民族职责和使命,为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而努力。因此,本文最后从全球化的角度简要阐述了两岸数字艺术产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它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研究综述<br>    1949年至1979年这三十年间,由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本是同根生的台湾和大陆被这浅浅的海峡割裂开来,而这浅浅的海峡遂成为众多游子的“乡愁”。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通过谈判实现和平统一。1987年7月14日,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开始有限度地允许去台人员回大陆探亲。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也开始走上正轨。现在,海峡两岸众多议题都成了比较研究的对象,比如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经济等。这些比较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比较对象要么是台湾与大陆,要么是台湾与大陆的某一个省市;二是这些比较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社会环境、行业实力等方面。<br>      由于数字艺术产业属于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学界尚未就“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所以,本论文的资料收集和综述研究存在一定难度。不过,由于本论题所涉及的数字艺术产业从属于文化产业,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寻找蛛丝马迹,在此基础上加以梳理。另外,由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比较研究”这个论题,实际上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即艺术层面(数字艺术)、产业层面(文化产业)、具体的数字艺术产业现状层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加以梳理。<br>    ……
展开
目录
    引言:数字时代的艺术生产<br>    第一章  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研究综述<br>    第二章  数字艺术产业的概念界定、理论依据与表现形式<br>    第一节  数字艺术产业概念界定<br>    第二节  数字艺术产业理论依据<br>    第三节  数字艺术产业表现形式<br>    第三章  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比较研究<br>    第一节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比较<br>    第二节  海峡两岸四种数字艺术产业比较<br>    第三节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数字艺术产业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比较<br>    第四节  小结:“叙事”趋同、接受同步与“消费共鸣”<br>    第四章  媒介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叙事”趋同<br>    第一节  媒介与数字时代的艺术<br>    第二节  媒介经济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br>    第五章  全球化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接受同步<br>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与海峡两岸的数字艺术产业<br>    第二节  “想象”好莱坞:台湾与大陆<br>    第六章  文化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消费共鸣”<br>    第一节  文化研究与台湾海峡<br>    第二节  文化产业与“海峡西岸”<br>    第三节  文化同构与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消费共鸣”<br>    结语:全球化背景下海峡两岸数字艺术产业的期望与出路<br>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